《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
-
预习问题:
1.第1回里洪太尉放走的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妖魔”来称呼这些后续故事中的“英雄”?
我认为作者以“妖魔来解释梁山好汉的聚义原因,对应了他们挑战封建秩序的“叛逆者”身份,这是对于当朝的掌权者而言的。而“英雄”则是百姓认为的,也符合他们起义的本质目的。
2.请找出鲁智深三次主要的“打抱不平”事件,你觉得他的行为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过于冲动的?说说你的评价理由。
所谓正义的理解比较宽泛,从广义上来说这三种行为其实都是出于正义。拳打镇关西这个行为是针对恃强凌弱的恶霸,主动帮助弱小,但是考虑后果冲动上头便直接动手,失手打死郑屠导致自己被迫逃亡。大闹桃花村是正义的行为,他阻止小霸王周通强娶刘太公之女,同时也没有用单纯的暴力解决问题。大闹野猪林,是为了保护朋友、反抗权贵的阴谋而挺身而出,全程暗中跟随、在关键时刻出手,也是正义的行为。
3.“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周密的计划?(比如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获取情报、如何选择地点等)。
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兼具能力与信任,10个人分工细致而且明确,同时很好的利用了现场的有利因素,比如天气,对方团队不合之类的条件,行动自然,随机应变,配合默契。对于对方怀疑的心理也提早做好打算,先用自己人证明,打消怀疑,再趁乱将蒙汗药放入剩下的酒中。最后通过“天时地利人和”顺利一举得到生辰纲。 -
狄老师说道第一回中“遇洪而开”的这样一个细节,这是我去年阅读的时候没有关注到的。就像狄老师说的,我第一遍读的时候内心有很强烈的抗拒感,所以囫囵吞枣把100回读完了,很多有趣的细节都没有关注到;说来惭愧后面还是看了电视剧才提起兴趣的:( 我看了一下百度ai对“遇洪而开”的解读,它说这是“官逼民反”的映射……?我觉得这样好像和主题有些过度关联了,虽然说要首尾呼应、照应主题什么的,但是这个细节如果就和主题有关那我只能说施耐庵写第一回的时候就把后面的情节全部想好了……我自己也写小说,虽然我会提前构思大概情节,但是写第一章或者引子的时候不可能把每一个细节和主题都关联上……百度ai明显是初中阅读理解做多了啊(指指点点)所以就像同学说的,这个细节是偶然中的必然,不过本来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现实中是不会这么巧的(笑)我认为这种小说的写作手法也值得我借鉴一下,对提起读者兴趣有很大作用,也会引发思考:如果洪太尉没有走到那个殿里,如果洪太尉没有选择打开封印,如果不是遇“洪”而开,如果整本书的情节还能继续而不是不存在的话,《水浒传》又会成为怎样一部小说呢?它还会在四大名著之列吗?
-
虽然作为一名的高一的学生应该在中考前就把水浒传读完的,但我就像狄老师说的,对这本书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我只读了几章比较容易考到的内容。但我这次“被迫”打开书,重新开始阅读第一章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水浒传》不是我想象中那样无聊又难懂的。在当时读到洪信不顾阻拦,一定要打开那座尘封的大殿,一定要掘开那个墓碑时,我就想到了两个词“天选之子”和“命中注定”。所有的偶然到最后竟然都指向了一个必然的结果,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我们也讨论了遇洪而开这四个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古代的占卜术。因为看一些古装剧包括小说什么的,总会提到一位在街上摆个小摊的老者给男女主算一卦,像是一眼望穿了她的后半生,最终给出一种预言。这之后故事再正式步入正轨。只不过这里是先有行为,再是揭开尘封已久的预言。感觉这件事提前给故事铺了一层“注定性”的底色,也是“强行的”把读者放在现在的视角来看待梁山好汉在历史上做的事情。等到故事开始,我们又能成为隐形人悄悄跟在好汉们身后,在历史中去了解他们的故事。
-
1.第1回里洪太尉放走的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妖魔”来称呼这些后续故事中的“英雄”?
我认为作者将英雄们设定为“被镇压的妖魔”,生动的表明了他们带有反抗性,为后续上梁山的情节作铺垫。作者称他们为“妖魔”呈现英雄们的复杂一面:他们虽有义气之举,却也有打杀、劫财等行为,并非所谓的“圣人”。
2.请找出鲁智深三次主要的“打抱不平”事件,你觉得他的行为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过于冲动的?说说你的评价理由。
1. 拳打镇关西:鲁智深为解救被郑屠欺压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
2. 大闹桃花村:假扮刘太公之女,打了强娶民女的桃花山二寨主周通。
3. 大闹野猪林:得知林冲被高俅陷害流放,一路暗中护送,在野猪林救下即将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林冲。
这三件事都为保护弱者。尤其是“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冒着自己可能被通缉,追杀的风险,救下林冲,体现他的勇气与义气。“拳打镇关西”存在部分冲动成分。郑屠虽然恶,但鲁智深却因情绪失控三拳将其打死,导致自己逃亡外地,虽初衷是正义的,却缺乏对行为后果的考量。
3.“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周密的计划?(比如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获取情报、如何选择地点等)。
我认为“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的周密计划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团队组建方面:挑选的成员各有所长
2. 情报获取方面:通过公孙胜得知生辰纲的押送路线、时间,又通过刘唐确认押送官是杨志。
3. 地点与时机选择方面:将行动地点选在黄泥冈:此处偏僻无人,且有松林可隐蔽,便于伪装和突袭。时机选在正午:天气炎热,适合买酒,以下蒙汗药 -
在本次读书小组中,我们讨论了有关《水浒传》的内容。
在本次讨论中,老师所提到的第一回中“欲洪而开”,让我收获了此前阅读时忽略的深层趣味,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之前的阅读中,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洪太尉不顾阻拦挖开碑文从而放出妖魔就仿佛已经是“命中注定”。仿佛碑文上的“遇洪而开”就是为他而设,他的行动只是触发既定结局的关键。老师的一句话也使我沉思:如果洪太尉没有执意挖开碑文,那么碑文的内容还会是“遇洪而开”吗?本书的情节还会有吗?这种奇妙的写作方式也不禁让我感叹万分。让我陷入沉思:这个细节看似是“结果导向”的设定,却恰恰是《水浒传》巧妙的写作手法。一方面牢牢抓住读者注意力,让大家好奇“既然碑文已预示,后续会如何发展”,自然引出梁山好汉的故事;另一方面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与趣味性,打破了平铺直叙的叙事节奏,也让我切实感受到经典名著在细节铺垫上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