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奇文共赏
  3. 12月作文

12月作文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奇文共赏
41 帖子 29 发布者 1.8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陈秋吟陈 陈秋吟

    12月作文
    这篇拖了很久的12月作文,提到“讲坛学习”,记得上次写关于人文讲台的作文,还是在中秋诗会的时候,之后就一直在应付校内的应试化作文,没有机会写一些轻松的文章来纪念人生中的小片段。我想这份“自在”是很少有的,在文章里不用刻意去捏造一些为了深化文章里主旨的情节,也不需要用煽情的文字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灵……
    言归正传,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场关于秦观的讲座上,樊老师在讲某一句词的时候有一句话,“也许在很多很多年以后啊,你们之中的哪一个同学会在脑子里突然想起来今天晚上我们在讲座里讲到的东西……”这句话兴许是一句打趣或者调侃,但是却很深的触动了我,我脑海中的许多的回忆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的,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始终在我脑海里无法抹去。
    接着的画面是在七年级第一次参加人文讲坛线下读书小组时的情景,记得那个时候捷菲学姐带我们玩了一个游戏,说三句话,里面有一句是假的,另外两句是真的;还记得又玩了一个造句的游戏,似乎里面提到了啸铁猫猫……实话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脑海当中对于“人文讲坛”这四个字有了初步的概念。因为我最初加入讲坛的一两个月一直是线上讲座,周六晚上迷迷糊糊的听着文学讲座;在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祈祷不要抽到自己;打开摄像头的时候悄悄把镜头对着天花板……是的,这些事情在当今看来是很好笑的,也导致当时的我对讲坛一直是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也不得不感慨,很多时候线上是永远无法代替线下的,屏幕没有温度,但人有。
    然后又想到了沈阳学姐在读书小组时讲过的一句话,“…看看月亮……就好像看见了对方……”那个情景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有一句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面回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感觉。那时的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受到了极大的灵魂冲击,就像是某一个经络纠缠的穴位被人突然点了一下般通透。这一轮明月、一种思念、人和人之间的羁绊,突然间有了实体,就像可以被触摸、看见、感觉到一样。
    像这样的片段回忆还有好多好多,来不及一一细想,一一记述。有些时候人的一生往往就是在这样细微的片段当中度过的,大部分重复而平淡的时光会被掩埋,一些难忘而复杂的回忆需要用文字来寄托,还有极少数恍惚的难以言表的片段则会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即便有些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这些片段为何那么固执顽强,但是大脑就是这样,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捉住,并且保存下来。关于讲坛的很多记忆都是属于第三类的,是那样的难以忘怀,是那样的无处不在。

    潘 离线
    潘 离线
    潘佳莹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1

    @陈秋吟 记忆是很有趣的东西,哪怕偶尔捡起了过往的只言片语,对于现在的你都会意义巨大。

    暮影追霞风作挽,日辉隐黛绛成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