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读后感
-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
杨钟淑
我们应该用什么词来概括戴西的一生?她的童年,底色是蜜糖色的,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着满满的爱与幸福。不用担心温饱,不用为苦难的生活发愁,她的眼睛里透着稚嫩懵懂。到了少女时期,她接受十分优质的教育,去最好的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因为学校的教育,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淑女,学校内的家庭歧视、地位歧视等等一切的恶意全都避着她走,她是那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然而她的眼睛映射出来的除了少女的娇嫩,还有尖锐与坚硬的意志所被折射出来。
就是这样从完完全全的西式教育中所出来的孩子,爱上了穿中式服装,并且打那以后只穿中式服装。更令人觉得不可置信的是,她后面的人生遭尽磨难,然而她顽强地活了下去,没有向苦难屈服,消失在时代洪流中。战火夺去了戴西的美好生活,更将上海拖入无尽的苦难,家里的经济状况愈发衰落。她对他的丈夫感到了失望,她已然成为了一名中年女子。
从富家小姐到饱经沧桑,一切苦难的开始,是他丈夫被捕的那天.她欠上了巨额本罚款,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她家里的一切都被没收,但是她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责问上天,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带着孩子在这寸步难行的生活路上举步艰行。
她只得带着孩子住进一个6平方米大的小房间里,连厕所也要和房子里另外两家人合用,屋顶甚至都是漏的。然而,戴西依然积极乐观,她靠喂猪、扫厕所、挖鱼塘等等脏臭的体力劳动来讨生活.谁能想象她有那么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与少女时代?她小时候优沃的成长环境,并没有变为压垮她的稻草,反而这其中建立的良好素养使她从这场仿佛望不见头的苦役中活了下来,开启了新的篇章。她的优雅与尊严贯彻终始。她从未被苦难压垮。
从前,提到“富”,我只能想到那些如干不得一点脏活累活,衣食无忧荣华富贵的少爷小姐们。然而,对戴西来说,真正的“富”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被苦难时低头的尊严,刻在骨子里淑贤有礼。正是因为“富”,她活了下去她以自己的尊严与优雅为荣,又不以瞻前顾后的生活为耻。她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在她眼里是值得称颂的。她有了那些最普通人所了解的生活经历,但比起普通人多少了一份怨天尤人,多了一份踏实坚韧。
从富裕到贫穷,如此之大的变化,她却继续热爱生活、适应生活,没有被生活磨掉心气,从始至终的优雅,更是我所为之惊叹与佩服的。 -
翻开《上海的金枝玉叶》这本书,戴西这位永安百货四小姐的一生,让我心生无数感慨。从生于富商家庭的荣华富贵,到只能勉强吃八分钱一万的阳春面,令我惊讶的是,她却始终保持面对苦难时的平静,去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书中提到戴西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给她塑造了乐观主义的精神,她还十分独立拒绝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因为没有fun,而是选择与志趣相投的吴毓骧结婚。后来创设了锦霓时装沙龙,同时巧妙地利用自己被强盗枪击的历险为时装沙龙做宣传,她还选择了一张工作的照片作为遗照,用来体现她‘确实有在工作‘
最难忘的是文革时期,红卫兵抄走了她家所有值钱的物品,每月只能靠六元生活费度日,印象深刻的是戴西再被下放到农场劳改后,她坦然面对,努力适应,学习用中文写交代材料,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讨好干部却不伤害他人,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也不失优雅,没了烤箱就用自己因为过度劳动而变形的双手在铁丝上烤面包,用铝锅蒸蛋糕,后来在与记者谈起时,只是淡淡地表示“劳动能使我保持身材”
在时代的浪潮中,承受不住痛苦而自杀的人很多,但她却在屈辱中活了下来,没有成为“一个因为心碎而刻毒的老人”为什么戴西却没有走入“自杀大楼”呢我认为这是受她快乐的童年所影响,正是这段时光激励着她,不管生活给了她什么都悉数接受,对遭受的苦难不做各种无意义的反抗,但也绝不会屈服,终于等到了文革结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
戴西说过:“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会把事情想得很可怕,可是你经历了,那就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然后你就知道,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美好的童年影响了戴西的一生,哪怕幸福只露出一点点,她也有本事抓住。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曾问她经历了这么多坎坷,是否真的会有怨言,她说:“如果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那我就收下它们。这是戴西的乐观精神最好的体现。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仍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戴西教会了我们沉稳,坦然的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她就是真正的金枝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