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我思故我在
  3. 10月25日 时文讨论

10月25日 时文讨论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我思故我在
43 帖子 42 发布者 181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叶 离线
    叶 离线
    叶韦汝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6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发布微博,指出西贝使用预制菜却依然价格很高,西贝做出回应,否认了这件事,但是没什么人相信,罗永浩也对这一回应做出了讽刺,于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做出开放后厨的决定希望自证清白,却适得其反,不但让更多人确信西贝确实使用了预制菜,还暴露出了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这件事发生之后,贾国龙没有承认错误,依然继续指责罗永浩,引起了更严重的不满,最后,西贝发表致歉信,并做出了整改;绿捷公司配送给211 所学校的虾仁出现了有虫的情况,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令业务经理对这些虾仁进行下架和销毁,但是其中50所学校在收到通知前就已经进行了供餐,多校家长都有反映虾仁炒蛋“发臭”“有沙”的情况,绿捷公司否认下架原因是有虫,只说是虾肠外溢,家长持续反应,学生使用虾仁吵架之后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质疑绿捷公司存在瞒报。上海市教委通报以对涉事虾仁实行送检,但检测结果被质疑与实际体验不相符。接着上海公安局、市监局、教委通报,确认绿捷公司确实存在瞒报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并进行立案调查和控制相关人员,但据悉这一日绿捷依然中标了一所学校的食堂项目。上海绿捷对此仅发表了一份48个字,只有两句话的声明。过了不久,媒体曝光绿捷公司日配送量达500,000份,涉及500多所学校,这一曝光使人质疑其公司有垄断的嫌疑。然后有媒体曝光绿捷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检测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被质疑供餐检测不分家。
    社会维度:西贝消费者(代表:罗永浩)西贝方(代表:贾国龙)消费者方关注到了包括但不限于西贝使用预制菜价格又偏高的行为,希望西贝对此做出整改。而西贝方则关注到了这一批评对他们声誉的影响,于是否认这一批评中提到的现象发生。消费者方行为的后果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西贝最后确实进行了整改。而西贝方否认的态度更激起了他人的质疑,促使西贝的创始人决定开放后厨自证清白,却进一步暴露了西贝存在的问题,导致舆论愈演愈烈,反而迫使西贝做出整改;绿捷公司方,学生方,学生方在这个事件中关注的是自己受到了伤害,希望调查出真正的原因并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而绿捷公司的关注点并不明确,但是让人感觉他们对这件事不那么在乎。学生方这边的后果是市监局以及公安部门介入进行调查,但并没有给他们满意的结果,绿捷公司怠慢的态度激起了大面积的舆论。
    历史维度:西贝的态度做出了变化,从坚决不承认,到最后做出整改。消费者对于。西贝的信任变化了,从十分信任到信任崩塌;群众对于学生餐的了解发生了变化,发现学生餐配送方的有恃无恐。
    价值维度:涉及消费者方与制作餐食者方的价值冲突(消费者方认为餐食不能出现任何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而出现了食品安全隐患却依然价格偏高而且拒绝承认,这是错误的,而另一方却认为,只要吃了没事儿就行,导致了冲突的发生)我认为应该选择消费者方,因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旦出了事情那就真的是无力回天了;涉及学生方与供应餐食方的价值冲突(一方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并且要求此类伤害,绝不能再发生,而另一方则认为只要查不出违法犯罪就没问题)我认为应该选择学生方,因为法律是红线,对人行为的约束主要还是靠道德,而显然供应餐食方是不道德的。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我觉得主要还是食品安全保障和责任归属的问题。食品安全是近些年受到关注比较多,也比较敏感的一个问题,而制作和配发餐食的一方常常出现疏于管理,或是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而导致潜在隐患或者严重的后果。还有就是这两件事的责任归属都比较复杂,最大的原因究竟是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严呢?是法定代表人对这方面怠慢而疏于管理呢?还是个别店面和个人的行为上的错误呢?由于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不清楚,就算有官方回答群众也不一定相信,于是争议就出现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文史 王宜然文 离线
      文史 王宜然文 离线
      文史 王宜然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7

      预习二:
      一个事件能够火爆,我在预习一中有提到,它需要能够吸引人的事件内容,也需要能让人共鸣的内涵。想预制菜的话题,还有学校供餐,都是近年来人们长期探讨的话题。原本只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不满却渐渐成为了主流,那在这样的环境下爆出重大的事件以此作为鲜明的例子也就能够说得过去了。所以人们为何如此关注这几个事件?不是因为它新鲜,而是因为它本来还是潜在问题,只是在这个时间段被统一爆出来而已。
      回到事件本身来看,西贝的争议远小于绿捷,一是因为绿捷牵连的受害者多,二是西贝有着真挚的道歉,而绿捷没有。两则事件的结果都在于社会政治的修改和被告方的道歉和处理,但绿捷在后者上只是冷冷回复,这也让更多人愤愤不平,觉得绿捷这就像是挑衅一样,以此人们的关注点也就都在绿捷上了。

      预习三:
      听证会的话我是报名了家长角色。我觉得家长的方面还是挺明确的,就是要向绿捷讨一个说法。在预习一中的利益相关方中我也分析了家长的所求。家长关心菜品和学生饮食健康,碰上绿捷这样的供应商它们肯定就坐不住了。所以在听证会上他们或许是会就餐品本身进行辩论,一个食品企业连最基础的食品安全都不能有保障,何谈吃饱和安全呢?今后孩子的安全用餐又该怎么落实呢?我该不该再信任学校的餐饮呢?等等等等问题,总的来说聚焦餐饮对于学生的影响,所以应是起诉方的立场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 离线
        张 离线
        张雨芎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8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西北被发现在做预制菜,从刚开始不承认的态度转变为道歉以及改进,绿捷员工发现虾仁里有虫子
        社会:西北做预制菜还还宣传“有机食材,明厨亮灶”并且向顾客收很高的价钱,绿捷给学生提供极其不新鲜食材,影响学生健康。
        历史:大部分预制菜都不健康,常吃影响健康。
        价值:企业的责任与诚信以及顾客对企业的信任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西北私下在做预制菜但外面宣传现炒健康食材,收比较高的价格,引起顾客的不满。绿捷给学生提供不好的餐食,引起家长的不满。作为回应,绿捷发出的声明却只有2句话。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家长会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绿捷提供餐食时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健康的问题。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元萱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9

          问题1:西贝事件事实维度:罗永浩在微博上发文声称西贝用的食材是预制菜,并呼吁餐厅需让顾客享有知情权,后西贝官方进行回应,双方就此展开对峙。最后西贝在一些列证据下败下阵来,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整改。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有西贝官方,罗永浩和广大顾客。此次事件中罗永浩的关注点是西贝是否有用预制菜而不坦白,顾客的关注点是自己在西贝吃了这么多年,却惨遭“背刺”
          历史:随着时间变化,西贝官方和罗永浩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西贝官方发文致歉,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整改。
          价值维度:涉及到了西贝的利益和信用的冲突
          绿捷事件事实维度:绿捷餐饮被爆出虾仁炒蛋“发臭”或“有沙”但绿捷公司却试图销毁证据统一口径,最终确认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有学生家长,绿捷公司和学校校方。家长的关注点是,孩子在学校吃的是否是不安全,不放心的。
          历史维度:随着时间的迁移,群众对于绿捷餐饮的态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让部分校方有所警惕。
          价值维度:涉及到绿捷公司隐瞒实际情况,欺骗消费者的价值观。
          问题2:我认为西贝事件中舆论发酵的争议点在于西贝是否有存在使用预制菜而不坦白的情况,而事件的争议点在于绿捷公司是否能给学校和学生提供安全令人放心的食品。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韩 离线
            韩 离线
            韩雨馨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0

            时文讨论
            预习问题1
            事实维度:罗永浩发布微博,曝光西贝使用预制菜。西贝迅速回应并否认了这个情况。网友不相信,罗永浩直接回怼:‘’哈哈,牛大骨现煮,莜面现搓,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准备好的话术现读‘’,直接讽刺了西贝。后来西贝经过直播展示后厨,被发现有长期冷冻食材,部分菜品实为料包兑制。西贝最终道歉并承诺整改。
            上海绿捷向多所学校配送学生餐,出现“臭虾仁”及虫体污染问题,多校家长反映虾仁炒蛋‘’发臭‘’‘’有沙‘’。企业瞒报、删除溯源记录。其关联检测公司引发“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质疑。
            社会维度
            西贝事件引发公众对餐饮业“明厨亮灶”真实性的质疑,尤其冲击“亲子餐饮”信任基础。消费者对高价现制菜实为预制菜感到被欺骗。绿捷触及到校园食品安全底线,给孩子提供不新鲜食品,家长群体感到不满。引发社会对学生餐供应的广泛关注。
            历史维度
            西贝的态度有所变化,从起初的不承认到后来的道歉并做出整改。消费者对西贝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从一开始的信任,到后来的不信任。学生和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也有了态度变化,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有所影响,还对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的信任有所影响。
            价值维度
            西贝事件涉及商业诚信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企业宣传“新鲜现做”与实际使用预制菜形成反差,公众谴责的是“不诚实”而非预制菜本身。绿捷瞒报情况,删除溯源记录。没有重视学生健康。
            预习问题2
            西贝事件
            “高价现制菜”是否是虚假宣传?我认为争议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以及餐饮业是否有义务明确标识预制菜。
            绿捷争议焦点在于公司能否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贺心语贺 离线
              贺心语贺 离线
              贺心语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1

              西贝事件

              1.事实维度:博主罗永浩在微博平台,指控西贝使用预制菜但定价高昂。西贝官方最初否认,后续迫于形势进行后厨直播,却恰巧暴露出使用长保质期食材、转基因油等。西贝承诺整改(如儿童餐改为现做、改用非转基因油),但部分食品仍依赖中央厨房;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引发二次舆论发酵。预制菜国家标准草案正在制定中,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

              2.社会维度:
              ①消费者群体:因西贝以“亲子餐饮”为卖点,却使用冷冻食材,其实际产品与宣传的“新鲜、 现做”形成反差,消费者(尤其是家长)感到被欺骗,对西贝的回应态度也感到非常愤怒,同时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②新闻媒体方:媒体直播和报道放大事件,并深入调查、聚焦对后厨食材新鲜程度的查询,进行报道。
              ③西贝商家方:对于广大消费者的质疑没有做出进一步回应,集团道歉信里只说西贝的制作工艺和顾客的期待还有差距,没有给出大众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创始人贾国龙却一直在针对罗永浩,更是在企业群里指责罗永浩。
              ④其他餐饮店:可能会根据此次事件吸取教训。
              影响:西贝事件引发了餐饮业信任崩塌,消费者对品牌宣传质疑不断,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3.历史维度:
              预制菜行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2024年多部门联合通知规定预制菜不加防腐剂,2025年国家标准草案即将出台,具有规范化趋势。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健康饮食需求增长,与餐饮业使用预制菜的冲突越来越明显。

              4.价值维度:
              企业诚信(西贝宣传与实际做法存在巨大反差)与消费者对餐饮实际情况的知情权产生极大冲突。

              绿捷事件分析

              1.事实维度:
              继西贝事件后,上海绿捷供应的学生餐中又出现发臭虾仁后导致多名学生出现头晕,恶心状况。公司最初下架原料,但隐去对虫体问题的解释,后续调查发现绿捷方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公安机关立案。后续统计发现绿捷公司日供餐50万份,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深入调查后发现绿洁公司背后的巨大资本网。

              2.社会维度:
              ①消费者群体:学生健康受威胁,引起广大家长的极度愤怒,许多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学生呕吐症状,要求严惩责任方(绿捷公司)。
              ②新闻媒体方:媒体曝光绿捷的垄断模式和资本力量,推动公众对学校供餐系统的质疑。
              ③绿捷公司方:多次谎报瞒报,资本投资下形成垄断学生午餐的趋势,但十分不注重食品安全的健康问题,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回应。引发广大家长的质疑和愤怒。
              影响:牵涉出学生午餐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公愤,广大媒体报道后引多方关注。

              3.历史维度:
              学生餐供应长期存在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如《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但执行漏洞明显,企业瞒报现象屡见不鲜,却疑似被一次又一次的资本势力掩盖下去,让广大消费者迟迟无法安心,激化了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和不信任。

              4.价值维度:
              学生健康与企业利润产生冲突,资本控制和监管疏失导致的信任全失。

              【预习2】两件事的舆论发酵最大争议点:
              ①西贝事件:企业诚信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西贝长期宣传“新鲜、现做、健康”,但实际使用预制菜和长期冷冻食材且定价高昂,消费者感到被欺骗。争议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②绿捷事件:学生食品安全与企业瞒报的冲突,因食品安全的疏漏问题导致危害学生健康。
              两个事件共同反映食品安全领域的信任危机。

              【预习3】我选择的角度是作为家长代表,向校方和调查方(监管部门)提问。
              ①向校方提问:
              →绿捷事件中,校方是否事先知晓其资本背景和潜在风险?
              →如何改进选择食品供应方的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在健康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食物?
              →事件发生后,有家长反映学生出现头晕症状,校方是否有长期健康监测计划?后续如何实施?
              →如何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让家长参与供餐监督?
              ②向调查方(监管部门)提问:
              →调查方在事件中如何评估绿捷的瞒报行为?
              →现有的监管机制为何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瞒报?
              →未来将如何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实时监控和惩罚力度?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么 离线
                么 离线
                么晨茗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2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纬度:西贝的确使用了预制菜,绿捷提供的菜品中发现了虫子,西贝一开始否认,但是后来在记者一步步采访中,最后也是发了道歉信,而绿捷先是说不是所有批次都有问题,后来给了一个敷衍的道歉信。
                社会纬度:引起公众的不满,让以前信任这些品牌餐厅的人都不敢去吃了
                历史维度:也许之前一直是这样的,预制菜可能一直是预制菜,而虫子可能偶尔也一直会出现,只是直到有人出了问题,直到有一个有一定权威性的人发生了才引起了这些轰动。一直在也是在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其实感觉随着时代的发展是避免不了必须要使用的。
                价值维度:之前一直打现做的名号,这个是对消费者的欺骗,用预制菜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你可以告知消费者什么是抑制菜,或者不要去打着新鲜制作的名号,这样这个饭店在道德上就出现问题了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第一件事情舆论发酵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西贝的这个招牌,以及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
                第二件事情的争议点在于给学生吃的饭菜竟然不干净,并且还不承认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单 离线
                  单 离线
                  单馨语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3

                  西贝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并卖得很贵,引起了信任危机。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是:西贝,其他餐饮店,消费者(罗永浩)。西贝关注点是他们没有使用预制菜,罗永浩有意挑起争端。其他餐饮店的关注点是自己和西贝的不同。消费者的关注点是他们吃的东西不新鲜,与西贝宣传的内容有别,并且价格奇高。
                  历史维度:西贝最后客流量大幅下降,或将亏损。其他餐饮店分到了西贝带来的福利,人气微涨。消费者失去了对西贝的信任,并越发重视食安问题。
                  价值维度:群众认为的“预制菜”就是指预加工过的,无论是否添加过防腐剂,这和国家规定的不同。

                  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有家长控诉绿捷供应的学校午饭的虾发臭,有沙。而抽检显示并无异常。事后绿捷并无道歉之意,甚至还中标了。有媒体曝光,绿捷的实际控制人和抽检公司的控制人属兄妹关系。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是绿捷(及抽检公司),学生(及家长),调查部门。绿捷关注点在不要让此事影响公司利益。学生关注点在保障食品安全。调查部门关注点在绿捷一事如何处理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边没把其他的供餐公司和校方算进来,因为他们比较矛盾。其他供餐公司知道自己搞不过绿捷,也不愿意在绿捷走之后接手烂摊子;校方态度不一,可能有的校长很关心,有的校长自己就能拿分红。
                  历史维度:绿捷失去了信任,被调查,但仍然不影响它继续中标。
                  价值维度:获利与服务质量

                  2.我认为西贝的争议点是“预制菜”,价格问题和贾国龙的态度。绿捷的争议点是绿捷和抽检公司沆瀣一气以及食安问题。

                  3.学生向调查部门提问:如何保证抽检的绝对公平并保证我们的食安?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徐 离线
                    徐 离线
                    徐梓菡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4

                    10月25日时文讨论预习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西贝事件
                    事实维度:西贝使用预制菜
                    社会维度:西贝官方拒不承认,罗永浩不不紧逼揭露真相
                    历史维度:通过西贝后厨直播,网友发现了大量超长保质期速冻食品与转基因大豆
                    价值维度:西贝始终不愿承认使用预制菜的事实,直到真相袒露无疑
                    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绿捷瞒报食品安全信息,面对舆论压力仅发布2句话声明
                    社会维度:绿捷垄断上海市中小学生食堂供应餐,以获取最大利益
                    历史维度:经市场监管部门检测绿捷涉嫌瞒报,却仍然中标部分学校食堂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西贝和绿捷两家公司始终否认自己的错误试图隐瞒真相,直到舆论发酵不得不承认时也态度傲慢,轻飘飘几句话就此了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高 离线
                      高 离线
                      高心滢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5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西贝事件:
                      事实:罗永浩称西贝使用预制菜,西贝餐饮集团拒绝承认,后发布道歉信。
                      社会:消费者对西贝失去信任,网络舆论大多支持罗永浩
                      历史:过去对预制菜没有监管机制,导致餐饮行业中预制菜的使用
                      价值:西贝的行为欺骗了消费者
                      绿捷事件:
                      事实:绿捷供应的虾仁出现问题并导致部分学生呕吐,随后否认虫体污染问题并删除食材溯源记录,发布道歉信后仍然对部分学校供餐。
                      社会:危害了学生健康,家长十分担忧,舆论对绿捷施压
                      历史:供餐和供餐检测业务不分家的问题显著
                      价值:道歉后仍然向学校供餐,学校对学生健康极其不负责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争议点分别是预制菜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口碑不符,产生欺骗行为;绿捷危害学生健康,且背后疑似有资本力量牵扯。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如果我是家长,我肯定会询问监管部门未来将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能否保障孩子的健康。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吴 离线
                        吴 离线
                        吴泓岑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6

                        1.事实维度,西贝几乎全采用预制菜且价格高昂。西贝官方说没有这种事,后续曝光了西贝后厨的原材料的保质期极长。西贝餐饮集团发布了致歉信,并且立即进行整改。绿捷集团提供给各个学校的餐饮有问题,吃出了臭虾仁,有石子和泥沙,学生吃完有呕吐现象。绿捷向外宣称是虾肠外溢,有泥沙而非虾本身的质量问题。有关绿捷肉品记录被删除,发布了一份仅有两句话48个字的史上最傲慢的道歉信。
                        2.社会维度
                        西贝事件让这个品牌甚至整个餐饮行业都受到了群众信任度减少的问题,后续不一定会再去西贝吃饭甚至进店吃饭的次数会减少,会拉低整个产业链,造成社会经济收入减少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公信力的问题。绿捷事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面临公信度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学生以及家长的信任降低,引发普通群众对上层监管部门的整体质疑,甚至引来社会恐慌。
                        3.历史维度
                        西贝事件,可能会对将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预制菜的管理和餐饮行业在未来这方面的政策可能会更加严厉,希望未来这些事情不会再次发生。绿捷事件,关于预制菜进入校园的政策,可能会做出调整,或者增添更多的法律规则,对于绿捷公司以及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加强检测管理。我作为学生希望国家能重视。
                        4.价值维度
                        西贝事件,本质意义在于偷工减料减少成本,已获得更多的资金,关系到整个社会运营。绿捷事件,直接关系到现在社会学生群众,甚至是整个弱势群体的饮食安全。
                        2、西贝事件中,几乎全使用预制菜,这和西贝长期以来打造的品牌和口碑形成强烈对比,西贝官方态度不好,群众们担心吃的饭都是不健康不新鲜的,不愿意花钱下馆子吃饭。绿捷事件,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监管,什么人在运营,到底有多少黑心商家,这背后还隐藏着多少恐怖的手段,以及曝光后恶劣傲慢的态度都令人感到细思极恐。食品安全检测或许只是明面上装装样子?现实体验极差,公信力迅速降低,引起社会恐慌。
                        3、一级会员必答:作为学生我会向调查方询问:你们干什么吃的,我吃个虾仁出泥沙来了,吃出虫子来了,有些肉眼可见的东西你们是调查不出来吗,你们到底是怎么调查的,背后有什么人在指导?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胡 离线
                          胡 离线
                          胡恺妍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7

                          1.事实:罗永浩用餐后发文称西贝使用预制菜品、引发媒体和社会不满、西贝做出回应、罗永浩与西贝对抗、西贝整改。
                          西贝事件发酵,有家长披露“绿捷虾仁有虫“事件、绿捷方掩盖事实,政府部门调查事实、绿捷隐瞒食品安全实锤、各方挖掘更多绿捷违规证据。
                          社会:利益相关方:罗永浩、西贝创始人、西贝食客、网络媒体、其他餐饮品牌、西贝厨师。
                          食客等认为自己的信任被辜负,罗永浩以及一众网络媒体扩大事态,使这件事得到广泛关注且为自己引流。
                          学生、家长、学校校长、绿捷、上海市政府等官方机构。
                          绿捷担心自己在学生餐食方面这一垄断地位受到影响,家长引起焦虑,对自己孩子的健康和学校食品安全担忧。官方机构在两边做出平衡,争取做到让消费者感觉合理的决策。

                          历史:对“预制菜“是否合理一直存在争议,相信权威的“宝妈”群体长久受到偏见。事件发酵过后,一众餐饮品牌可能会更关注食品质量。
                          学校饭菜难吃一直是学生不满的点。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较为敏感。绿捷在此方面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事件发生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多餐饮品牌代替供应学生午餐,菜品更丰富。
                          价值:相信的“权威”一定是正确的吗?(西贝、罗永浩、绿捷等都是)预制菜一直都是灰色产业,这次两个餐饮品牌被披露后被大部分网友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西贝事件过后绿捷事件被披露,是否还会有这方面更多企业被查处?这样的循环是好的吗?

                          2.西贝以及绿捷方态度问题,使得消费者感受不到尊重,从而对食品是否安全产生更大的怀疑。这两个餐饮企业大多供应未成年人的餐食,对未成年人安全的讨论一直很激烈。

                          3.我会从监管方向普通食客、家长学生等提出问题,展开普查。例如“平时的就餐体验是怎样的“”其他菜品是否有问题“,这样可以越过媒体报道这一环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郭 离线
                            郭 离线
                            郭淑杨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8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⒈事实维度
                            ①西贝
                            9 月 10 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高,呼吁立法强制标注,引发热议。西贝客服立即回应部分菜品现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说100%未使用预制菜并开放西贝后厨。
                            贾国龙 14 日承认应对有误,后又骂罗永浩 “黑嘴”,再次引发热议。
                            15 日,西贝发致歉信,承诺将大部分菜品改为现做,但也承认小部分菜品仍使用预制菜品。
                            ②绿捷
                            9 月 15 日,上海多所学校家长反映,绿捷公司供应的学生午餐中 “虾仁炒蛋” 发臭、有虫,学校紧急撤换菜品。绿捷回应称是虾仁有细沙,否认安全隐患。
                            ⒉社会维度
                            ①西贝
                            利益相关方:罗永浩(这件事情产生的热度)、西贝品牌(口碑问题)、西贝顾客(利益受损)……
                            ②绿捷
                            利益相关方:绿捷品牌、学生及其家长、监管部门、光明企业、监管部门……
                            ⒊历史维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预制菜越来越普遍,人们也普遍可以接受,但接受不了的是店家向顾客隐瞒并声称使用新鲜食材。对于给各个学校集体用餐一事(其实我们学校经常有虾仁蒸蛋这道菜 而且口碑还不错)其实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大家也可以理解。
                            ⒋社会维度
                            我认为涉及到的社会价值有顾客对餐饮品牌的信任受损以及品牌回应不及时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家长对供应餐食的品牌信任受损。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我认为最大争议点主要在于造成这件事情的人回应不及时,并且没有真正关注到“受害人”想要知道的事实(如西贝确实没有使用法律规定意义上的“预制菜”,但民众所认定的预制菜与法律规定的并不完全相同)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S skyblue

                              10月25日时文讨论预习材料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预习材料1:
                              西贝事件回顾: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3VuBLv7lhlCZ_E4ktXOvVA
                              西贝预制菜风波全记录:一场餐饮信任崩塌事件
                              原创 至川 2025年09月30日 01:06 湖北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详细描述了自己在西贝的用餐体验,直指其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却仍然定价高昂。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失望,还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面对质疑,西贝客服当天迅速回应,强调店内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是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情况,并声称店内的炒菜都是新鲜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网友对西贝的回应并不买账。罗永浩次日直接回怼:“哈哈,牛大骨现煮,莜面现搓,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准备好的话术现读……” 这条讽刺性回应进一步加剧了事件的发酵。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此做出强硬回应,声称按照国家标准,西贝"100%没有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明天开始全国370家门店同时开放罗永浩菜单,并开放后厨”。
                              钱江视频也直播了西贝后厨,展示了后厨操作全过程。然而,这一试图自证清白的举措反而让西贝陷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在直播中,西贝团队展示了后厨操作流程和部分食材包装,有媒体发现后厨的海鲈鱼、腌制羊肉串保质期达12~18个月、冷冻羊排保质期长达两年、儿童餐使用的有机速冻西兰花保质期也有24个月、使用的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虽然店员称主要用于员工餐,但这一发现仍引发了消费者关注。记者还发现了一锅鸡肉汤,随即询问店里厨师“鸡汤是什么时候熬制的”,厨师回答是早上熬制的,随即记者向厨师提问:“那你熬完(鸡汤)之后鸡肉了?厨师很无奈地回答:“是水加上料包兑制的”。一段员工使用漏勺疏通下水道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
                              记者根据后厨食材包装信息,追踪到部分供应商。例如,油炸速冻茄子的供应商为黑龙江佳元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确认冷冻茄子在出厂时已经切份并油炸挂糊。西贝官方则解释,其在北京和南浔设有两个中央厨房,供应商是进行第一步处理。这些发现与西贝一直以来塑造的"新鲜、现做、健康"品牌形象,特别是其着力推广的"亲子餐饮"定位形成了巨大反差,这让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带孩子就餐的家长感到失望和愤怒。
                              更让消费者感到愤怒的是,此前西贝一直以“亲子餐饮”为卖点,宣传其“有机食材、明厨亮灶”。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想到我花了那么多钱给孩子吃的是冷冻了两年的西兰花,心里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9月14日,罗永浩在直播中宣布了一个戏剧性的决定:他将把此前悬赏的10万元现金提取出来,亲自送到西贝总部去并现场直播,让西贝也体验一下西门子的待遇。罗永浩调侃道:"之前我提出,如果有人能提供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我就悬赏十万。结果第二天他们自己就开放让全国媒体进去拍摄,也拍到了。所以这证据是谁提供的?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公司提供的。"
                              尽管罗永浩释放了缓和信号,但贾国龙次日却在行业群里指责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称"太坏了"。使用 “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的表述引发公众不满。许多消费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在推卸责任,将合理的批评视为对品牌的“虐待”。这使得本已平息的舆论再起波澜。
                              9月15日,西贝餐饮集团发布致歉信,坦言 “西贝的制作工艺和顾客的期待还有差距” ,承诺会尽量把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操作。
                              致歉信中还具体承诺在10月1日前完成多项整改:儿童餐牛肉酱、牛肉饼改为现做,鳕鱼条换成原切大黄鱼现炸,羊肉串现切现串,并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实际整改措施落地。随后的调查发现,西贝确实开始推行一系列整改措施。他们取消了25分钟上菜计时沙漏,羊肉串、羊排、肉夹馍等核心菜品改为门店现制,儿童餐牛肉酱也开始现炒。
                              备受争议的有机西兰花也增加了“一个月的使用期标识”,店员表示:“之前虽然保质期是2年,但一般我们也会在1至2个月内使用完,现在缩短到1个月。”大豆油则更换为非转基因产品。对于是否完全弃用预制菜,店方强调“该改的都改了”,但也坦言馒头等部分食品仍由中央厨房配送后加热供应。

                              补充信息:
                              2023年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负责人表示,鉴于预制菜没有统一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十分审慎态度,不提倡进入校园推广。2024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2025年9月,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份国家标准亦将成为预制菜走向规范化的重要节点。
                              (来源: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預製菜)

                              材料2:
                              绿捷事件时间线回顾: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r9mZmdBegM5DM-vz41pQ9A
                              “臭虾仁”牵出上海中小学供餐“巨头”违法行为,上海绿捷的“傲慢”从何而来?丨记者观察舆情热点分析报告
                              记者深观察 2025年09月30日 16:03 山西
                              近日,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战火从西贝“预制菜”风波,烧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的餐盘里。9月初,有学生家长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称发现孩子学校的午餐中,有发臭的虾仁。随后,该餐食的供应方——日配送50万份学生餐的“隐形巨头”上海绿捷被扒出,揭开了学生餐供应背后资本力量的冰山一角。
                              9月15日
                              · ‌9:40: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内有虫,随即报告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随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指令业务经理对供应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
                              · ‌ ‌中午:多校家长反映虾仁炒蛋“发臭”或“有沙”,部分学校临时停供并发放面包等替代餐食。
                              9月16日
                              · ‌ ‌绿捷公司对外统一口径称下架原因为“虾肠外溢,有泥沙”,而非虫体污染。
                              · ‌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接到舆情后介入调查,发现161所学校回收了相关原料,但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完成供餐。
                              9月17日
                              · ‌ ‌家长在社交媒体持续反映学生食用虾仁炒蛋后出现呕吐症状,质疑企业未如实上报虫体问题,涉嫌瞒报行为。
                              9月18日
                              · ‌上海市教委通报称涉事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预计一周内出具结果。
                              9月19日
                              · ‌绿捷公司回应称“不是所有批次有问题”,但家长质疑检测结果与实际体验不符。
                              · ‌绿捷公司在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超保质期冷冻肉品溯源记录被全部删除。
                              9月22日
                              · ‌市场监管部门再次对同批次库存虾仁原料抽样检测,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仍符合国家标准。
                              9月23日
                              · ‌上海市公安局、市监局、教委三部门联合通报,确认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通报披露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供应链涉及上海翰霖实业和上海优合鲜供应链。
                              · ‌上海市级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市属国企临时接管供餐。
                              · ‌面对舆论压力,上海绿捷发布了一份仅有两句话,共48个字的声明,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傲慢的道歉信”。
                              9月24日
                              · ‌媒体曝光绿捷公司日供餐量达50万份,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其“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被指存在垄断风险。家长披露部分学校应急餐单营养不达标,学生出现头晕症状。
                              · ‌15:30: ‌免费午餐发起人、前调查记者邓飞在微博上曝光,绿捷公司中标,仍在继续供餐,有学校老师强制学生吃供餐。
                              9月26日
                              · ‌采招网信息显示,绿捷公司在被立案侦查同日仍中标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食堂项目,引发舆论争议。
                              9月28日
                              · ‌有媒体曝光,绿捷公司上海绿捷实控人张国华的妹妹张美华全资持有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疑似供餐和供餐检测业务不分家,“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公司股权结构背后牵出新希望刘永好家族、厚生投资、淡马锡等资本力量,引发舆论争议。

                              李 离线
                              李 离线
                              李心皓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9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上,他们做预制菜其实也没有问题,只是因为他做了预制菜不仅不承认还卖出了先炒菜的价格。价值维度上看,他是有损了顾客的权力,让大家没有吃上好的菜。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最大的论点在于西贝的老板不仅不承认,还说要来看,这种坦白让人感觉很可笑,就像在看一个傻子一样。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会在听证上向家长,因为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最关心孩子的人,所以我更会听向家长,或者学校也可以,学校每天和孩子的接触最多,也对于供应商最了解。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方 离线
                                方 离线
                                方萱沂1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0

                                1、西贝在事实上虚假宣传,并且强词夺理不愿道歉。在社会上激起消费者广泛的不满和愤怒。再次引起人们对“预制菜”的标准制定、使用场景等等的讨论(这原先依然是一个缺乏统一监管机制的领域)。引起人们对“预制菜”的使用的争议,对商家应尽的告知义务的争议。
                                2、我觉得西贝的争议在于,宣传与实际不符。绿捷的争议在于,作为学校官方的餐饮供应商,品质却非常糟糕,学生和家长只能愤怒却(暂时)无法改变现状,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3、我觉得家长/学生会向监管部门与校方提出这两方监管不力,甚至是否有利益勾结的问题。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何 离线
                                  何 离线
                                  何雅馨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1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指出预制菜情况,西贝自证清白却引发更大问题
                                  社会维度:西贝是商店收益,关注收银情况,还能否吸引顾客消费。群众看重健康和消费者权益,对西贝丧失信任。
                                  历史维度:西贝多方面整改。
                                  价值角度:顾客追求高质量且安全视频;企业追求利益
                                  事实维度:绿捷配送的虾仁有虫,之后被销毁。有学生出现呕吐症状,上海市教委送检,符合标准。
                                  社会维度:家长认为孩子的食品健康没有被保障,且绿捷一味隐瞒,不值得信任。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西贝自证结果发现了更大的问题。绿捷道歉态度恶劣,且事情的情况并未极大的改善。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从家长的角度,问监管部门将如何处置涉事企业以及之后的发展。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潘 离线
                                    潘 离线
                                    潘家文
                                    编写于 最后由 潘家文 编辑
                                    #42

                                    西贝事件

                                    • 事实维度
                                      西贝使用预制菜却宣称自己没有预制菜,价格也是现炒价格,被曝出后迅速引发消费者讨论
                                    • 社会维度
                                      • 消费者:要求知情权,并对预制菜品质、安全感到担忧
                                      • 涉事企业:利润、名誉冲击
                                      • 国家立法机关:消费者权益与企业权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 历史维度
                                      自从预制菜概念进入公众视野起,其就面临着食品安全伦理问题,正因如此,西贝这家在同行普遍使用预制菜的情况下「坚持」100%非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广受消费者欢迎;而当它被曝出全面使用消费者定义下的预制菜时,它的招牌就被砸烂了,同时它也有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的嫌疑。
                                    • 价值维度
                                      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消费者与国家法律有出入,西贝正是钻了这个空子,这个行为甚至能够算得上是欺客。消费者要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满足,因而引发了这场舆论风波。

                                    绿捷事件

                                    • 事实维度
                                      绿捷提供的虾仁炒蛋里发现了泥沙,事件迅速发酵,而绿捷和相关部门的回应令公众大失所望。有人通过网上信息扒出,绿捷的母公司是一家饲料企业,参与此次事件的食品安全检测企业的老板是绿捷老板的亲戚。
                                    • 社会维度
                                      •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招标公平的担忧
                                      • 涉事企业:对自己在校园餐饮行业垄断地位不保的担忧
                                      • 学校:对学生用餐安全的担忧
                                    • 历史维度
                                      学生原本就对学校午餐质量感到不满,加上这次事件发酵,加剧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 价值维度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用餐安全一直都是十分敏感的,而垄断和贪污腐败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事件让家长感到对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不信任,也让全国人民看见了目前食品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这次舆论能够如此迅速地发酵,正是因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知情权丧失的愤怒。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过铭辰过 离线
                                      过铭辰过 离线
                                      过铭辰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3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质疑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却定价高昂。直播和媒体调查发现,调查发现其大量使用长期冷冻半成品,部分食材由供应商预加工,鸡汤用料包兑制。最后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与顾客期待有差距,并承诺整改。
                                      一日一个学校发现午餐中的虾仁含有不明物质,供应商绿捷接到消息之后不仅没有进行调查反而迅速销毁证据,于是引起了剧烈反响。
                                      社会维度:消费者对餐饮品牌宣传的信任崩塌,严重伤害了家长群体的情感。使用预制菜隐瞒不告知,以“现做”为卖点高价销售。
                                      绿捷公司承担了多所学校的餐饮工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存在垄断风险。“傲慢”的道歉信,加剧了公众对“资本逐利不顾孩子健康”的担忧和不信任。
                                      历史维度: 预制菜是餐饮工业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使用中央厨房和半成品加工几乎是行业普遍做法。在事件发生时,国家层面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出台,导致“预制菜”的定义、范围、标识要求等缺乏统一、强制性的规范,企业有模糊操作的空间。
                                      校园食品安全积弊: “预制菜进校园”一直是敏感话题。2023年教育部已明确表示不提倡,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
                                      价值维度:
                                      西贝长期塑造“有机食材、明厨亮灶、亲子健康”的高端形象,其价值观与实际操作产生严重背离。 消费者期待“物有所值”,当这些价值期待被辜负时,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愤怒。
                                      儿童优先、生命至上是社会最基本的共识。任何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都会遭到最强烈的道德谴责。

                                      问题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我认为,这两件事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都在于“知情权”与“信任”的崩塌,但具体表现和核心焦点有所不同:
                                      西贝事件争议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是否隐瞒和误导。西贝长期以“现做”、“新鲜”、“亲子健康”为卖点进行宣传和定价,这就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非预制、高品质”的预期。
                                      当调查发现其大量使用长期冷冻的预制食材时,消费者感到被严重欺骗。企业一边享受着“现做”带来的品牌溢价和高利润,一边却在后厨使用工业化预制产品,这种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言行不一,引发了强烈的“被割韭菜”的愤怒。

                                      绿捷事件争议的核心是对儿童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与西贝的“欺骗感”不同,绿捷事件直接关联到学生食用后呕吐,这是明确的健康损害。企业发现虫体污染后,不是立即全面公开、召回、道歉,而是试图以“泥沙”为由轻描淡写地掩盖,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已参加听证会~,作为家长的话,我可能是很愤怒的吧,毕竟自己的孩子被这么对待,我可能会逼问他们如果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会让他们吃这种菜吗?

                                      墨雨落,清风起,不为名役,不为利迷,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