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书讯微博
  3.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书讯微博
62 帖子 55 发布者 742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潘 离线
    潘 离线
    潘家文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61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书笔记

    我们至今能在戴西这位上世纪的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贵族精神」

    贯穿戴西一生,直至她于1998年去世,期间支持着她永远积极面对生活的,正是所谓的**「贵族精神」。「贵族精神」代表着独立**、宽容、优雅:即使所有人反对也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即使一个国家、一个人背叛你、让你失去所有也要保持宽容,即使穷得每天只能吃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也要保持优雅。

    她拒绝了家庭为她安排的婚姻,因为「no fun」,而是与 YH 结婚。她一直到去世,生活都是自理的,她说:「我不要我的孩子来照顾我。……我的孩子和我之间,没有一定要什么什么的。……要是他们想来照顾我,这是因为他们的爱,而不是他们的责任。我从来不要我孩子的钱。」对于自己的事,她不容其他人干涉,这就是独立。

    戴西说:「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YH 在和她结婚以后几乎没有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她没有怨言、没有离婚。这个国家在错误政治形势下几乎剥夺了她的一切,让她这个郭家的四小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她没有怨言、没有离开,甚至回到了她被批判的业余大学继续工作。这就是宽容。

    1961年,她还能忍住丧夫之痛,主持平安夜晚餐。在她被扫地出门后,她还能够用煤球炉和铝锅蒸彼得堡风味蛋糕。在她穷到只能吃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时,她却说:「它曾那么香,那些绿色的小葱漂浮在清汤上,热乎乎的一大碗。我总是全都吃光了,再坐一会儿。店堂里在冬天很暖和。然后再回到我的小屋子里去。」在贫困中能够坚持仪式感,这就是优雅。

    这,就是「贵族精神」。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在少女时代在中西女塾所受到的贵族式教育与生活。她在青年时就已经有了「高雅」的爱好,于是在别人追名逐利、或为了病态变质的理想而癫狂的时候,她已不再对物质感到贪婪,于是转而追求精神的富足。

    从戴西人生曲折看社会百年沧桑

    在解放前,戴西的人生是一个「have fun」的故事。她是一个典型的淑女,有一个富足的家庭、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些自己的爱好。她当时的生活质量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达到了,这是好事。

    但是解放后,底层人民刚刚获得新生,她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

    「反右」「四清」似乎是震惊世界的「十年浩劫」的序曲。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像 YH 这样的资本家和像戴西这样的「资本家」。此时群众的热情已经过了火,开始不论证据、没有逻辑地胡乱批判。甚至出现了 YH 没有留下档案导致无法平凡而戴西在退休的时候才被证明不是「资本家」。这就是个体在被时代和集体的潮流裹挟下的无力。

    我们总说是「对当时形势的错误判断」,但是那个时代里群众的狂热就注定了总会有这一天。

    七十年代「文革」结束了,那些被迫害的人也被悉数平反,我们的社会又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我们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换个地方骂人了。事情又回到了相似的局面,那些自诩「正义的卫道士」的伪君子又开始不论证据、没有逻辑地胡乱批判了。那些受害者们,有因此去世的,也有罹患严重的精神疾病的;而加害者,就像那个后来移民外国还根据「文革」经历出书的红卫兵一样,什么事也没有。所以我们叫做「网暴」的东西,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新「文革」。

    我们方能知「贵族精神」的可贵。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高 离线
      高 离线
      高心滢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62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
      比起阅读《上海的红颜遗事》时,内心无法抑制的悲痛与惋惜,《上海的金枝玉叶》带给我的感受更像刺骨的寒冬里一杯温暖的热茶。虽然同样处于那样一个动荡残忍的时代,感受着上海惊人的巨变,经历了数不尽的磨难,但戴西如波丽安娜一般拥有的韧劲,生命力和她的乐观主义,是掺杂在字字句句中的,是只要轻轻翻开书页便会萦绕在你周身的。在读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想法随着阅读时长的增加而愈发直白简单:怎么会有像戴西这样的人呢?
      怎么会有像戴西这样的人存在呢。在如今都少见,更不提是在那个年代的上海。或许真的如作者所写:“富裕的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因为她轻车快马的,鲜明的少女时代,因为她从小得到的爱,在中西女塾接受的教育,因为她的生活就像一片湛蓝的大海,随她想去游泳还是泛舟,所以这一切都成就了她的性格和心态,还有她的味道,晚风里桂花的芬芳。她学到了公正,爱,和永远为自己骄傲,她不觉得钱财是什么很重要的事,她一直追逐的其实只有“fun”。所以她放弃与艾尔伯德结婚,而是选择前往燕京大学求学。她独立地决定自己人生的形状。
      但经历了后来无情的政治,戴西内在的,淡黄色果仁的芳香反而得以真正显露。那是一种令我为之震撼的得失观。她这样朴素且坦白的人,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侮辱和折磨后,依然能够骄傲地说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吓住我”的人,必然拥有内心坚实的力量,与豁达的心态。她是那样的宠辱不惊,坦然地接纳、承受、顺应一切。相信万物终将造就她,成就她,而为她带来认知的提升,品性的塑造,和灵魂的丰盈。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她的开放,也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让它凋零。”所以金枝玉叶不败。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