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世隆——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上。在与王瑞兰相处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一种欲拒还迎的态度,这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对王瑞兰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既被王瑞兰的勇敢和独立所吸引,又因为传统的道德观念而感到束缚,好在最终夫妇二人的爱情故事以圆满告终。
李逵——李逵对宋江十分敬仰,但当他听说宋江居然劫夺民女,不由地义愤填膺。也不仔细核实,就闯入忠义堂,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然后又挥著斧头冲向宋江。李逵之忠於宋江,是忠於一种「正义」的信念。如果宋江背弃了这种信念,他当然无法容忍。后来查明原来是有人假冒宋江,做此不义之事,李逵负荆请罪,表现了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因鲁莽而产生误会,认起错来也很爽快,也从反面肯定了宋江的为人和梁山义军的准则。
2.《拜月记》讲的是一个在兵荒马乱中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金兵入寇,宋京迁移,在逃亡的人群中,找寻母亲的王瑞兰遇到了找寻妹妹瑞莲的蒋世隆,二人在患难中相依为命,结了夫妻;另一面,瑞莲却遇到了瑞兰的母亲,认了干亲。蒋世隆病倒客店,瑞兰尽心服侍,与她父亲王尚书在回新都路上重逢,王尚书嫌世隆贫贱,不肯认婿,强迫女儿跟她回家,又与母亲义妹会合。瑞兰、瑞莲在花园拜月,认了姑嫂,不久蒋世隆得中,改名蒋兴,王尚书升了丞相,想招赘为婿,世隆不肯忘旧情,坚不答允,席间痛斥当初王尚书的残酷,使老人十分内疚,后来由瑞莲出认兄长,瑞兰夫妻终于团聚。喜剧核心展现在“圆满告终的爱情故事”上。而《李逵负荆》的喜剧核心则体现在李逵与宋江的误会,后以李逵戏剧性的正义人物形象和宋江为梁山义军的正直,展开一场以“为民除害”与“飞来横祸”为不同视角的正义风波。一场激烈的风波终以喜剧的形式收场。最终李逵得知真相,为自己的鲁莽冲动负荆,此役戏剧性的行为不仅刻画了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知错后认起错来也爽快的形象,更体现了戏剧之“喜”。
3.“(小旦云了)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
“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