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
-
1.不合理。她只是尖锐地关注一副墙画上有鲁迅吸烟的图案便断章取义,她或许没有阅读过鲁迅的文章,并了解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如果了解了我觉得对于鲁迅吸烟这件事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只是对于自己了解的事情——吸烟发表评论,把鲁迅作为一个靶子。
2.(1)点烟确实是鲁迅的形象符号,以文章教育青少年、国人也是鲁迅在做的,以及很多人希望做到的。两者本质没有什么矛盾,都是鲁迅的形象之一,却有两派人各执一词产生争吵
(2)孙女士目的不纯,引发猜测
(3)对于像这类小事的态度不同,大部分人对这些并不会影响生活的小事哪怕并不理解也会接受。一部分较为极端的人认为有一点点诱导青少年的元素就必须被铲除取缔。 -
预习问题: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我确实认为孙女士的投诉有些“抬杠”的意味在,毕竟22年这幅墙画都屹立于此而她现在才发现问题并且投诉,不免让人怀疑她做这件事的真实目的——毕竟为了引流而做出比她更夸张的事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她的投诉,我们看到她是一位控烟志愿者,在此方面确实比较敏感;但同时也暴露了她可能并不知道抽烟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形象……总之她的行为不能说完全不合理,但实在有些鲁莽、也有一些无知。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从图画本身来看,网友认为夹烟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形象,孙女士这么做“违背历史”;从孙女士的身份来看,就算要控烟也不应该从这一个刁钻的方面来进行;从孙女士个人背景来看,她售卖“尼古丁袋”,同时又打着“控烟”的名号,她的行为与投诉内容自相矛盾,这很容易成为网暴的焦点。 -
鲁迅抽烟墙画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我认为不合理。即使孙女士的投诉内容是关于抽烟一事,主要问题是不应在公共场所宣扬吸烟,误导青少年,且不该将鲁迅室内吸烟画放在室外。但她的逻辑存在问题,抽烟就是误导的非黑即白,把抽烟墙画放室外就是引导抽烟人群聚集的滑坡论证均无法支持她的理论。同样,提到浙里办无投诉选项于是宣传至网上与旅游局,却没有选择正确的投诉渠道,不仅占用公众注意的热点资源,还占用公共机构的精力资源。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争议点:- 纠结于鲁迅是否能够吸烟,而不是吸烟这个行为本身
- 孙女士的社交帐号本身宣传尼古丁袋这一产品,却突然投诉鲁迅抽烟,很容易联想至博流量眼球卖货。
- 墙画存在20多年都没有受到投诉,网友相信这一作品是经过审核认可的,孙女士的行为被视作上纲上线没事找事
- 专注于吸烟却不是鲁迅本身,认为相比关注鲁迅抽烟,不如关注鲁迅本身的思想和榜样精神
-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一是因为鲁迅先生抽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而且这面墙这样设计也可以表现鲁迅先生的人生态度。二是孙女士担心这面墙会影响青少年,但是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不会因为一面墙上有夹烟的动作就去抽烟。这些“吸烟有害健康”的应该有我们的家长或者学校去教,而不是通过看到一面有夹烟动作的墙被举报,一位名人的生活习惯被刻意抹去来教的。
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1.争议点就在一部分网友认为应该保留这个鲁迅先生的人物标志,尊重历史。但另一部分网友认为去掉“室内背景”的墙画会引导室外吸烟。
2.就是有网友发现孙女士在推广“尼古丁袋”,质疑她的投诉不是真的“控烟”,而是借“投诉鲁迅墙画”吸引关注,帮自己卖产品。比如有网友说“你确定她的出发点是单纯为了控烟?”,觉得她打着“正义”的旗号做生意,这样的投诉本身就站不住脚。作为初中生,我也觉得:如果是真的为了大家好,应该去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而不是盯着一个历史墙画不放。
3.一部分人认为会误导青少年,另一部分认为青少年没那么脆弱,不会被轻易误导 -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问题: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答:我认为不合理,首先,他有一个滑坡论证,不符合现实。鲁迅抽烟的墙画不代表着学生一定会模仿他抽烟,而学生模仿他抽烟也不一定代表着学生学坏了。第2点,榜样就一定是要完美的吗,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抽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第3点,保留鲁迅抽烟的墙画就一定代表着景区的不良宣传?这也是一个逻辑漏洞。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要求道德,这位孙女士也可能有一些道德洁癖,更不能以不同时代的标准来要求前人,所以我认为,孙女士的论证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