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文化行走
  3. 人文行走:人生如建筑

人文行走:人生如建筑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文化行走
暑假人文行走人生如建筑
1 帖子 1 发布者 9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杨 离线
    杨 离线
    杨钟淑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人生如建筑》观展有感
    杨钟淑
    暑假期间,我去观看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贝聿铭展览:《人生如建筑》。贝聿铭是一位怎样的建筑师?为何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为什么说“人生如建筑”?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这都是我想要探寻的问题。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与其他建筑师的差异,为何他被称为大师?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由他设计的建筑的照片,其中有许多精妙之处:例如中银大厦,他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将地皮变为平行四边形两边各设计一个三角形花园,使中间街道网格平行呈现,令大楼对齐直通维尔利多港的街道,对岸景色尽收眼底。或许我们望着对岸的风景时,并没有想到是设计师的聪明才智。然而带来的收益无可否认。贝铭对于建筑的结构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他的创作风格也很耐人寻味。他所设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分别将伊斯兰传统和中国传统元素完美融合,为我们带来了创新式的传统文化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我们诠释了文化传承。苏州博物馆新馆结合了苏州园林,这也是他对家乡所回馈的深爱。黑白墙、古典园林、庭院布局......在美观和艺术感的同时,又保持了便利。
    澳门科学馆,整个建筑一眼看过去,就给人一种简洁感,但又充斥着艺术感,灰白色的几何图形,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巨大的银色锥体象征着创新。
    他对于建筑的结构纯火炉青,他所画的手稿无一不令我惊叹。他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方式走下去,他本人对于艺术和建筑的结合也有着独一份的理解。他可以将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或许是“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我想,一个人所绘画、设计出的建筑,也折射了自己的内心。
    看展后.我又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创造一座建筑,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会遭到种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最终创造出的反而不像最初所设想的那样了。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