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文化行走

行走交流

19 主题 541 帖子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4
    0 赞同
    4 帖子
    95 浏览
    趣看美术馆观感 了。 栋梁的含义终是什么?看完这个展我 明自 走进展示厅,一眼望去都是除梁思成先生和林微因女士的照片,这个展示万分别讲述着 五个叙事单元,分别为求学,营造学社,规划保护,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求学无疑是一段坚苦的过程,回顾梁思成先生的求学经历,它是探究树苗饥饿地吸收养的过程,从养分种类的角度,就有中华传统之 化,语言,建筑技能和专业这血条线索。 规划保护是指中国城市中的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在这方面梁思梁先生不仅是重要的开拓者,也是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守护者,他主持了许多古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和方案 如曲享孔庙,故官丈渊阁,景山万春亭,杭州大和塔,南昌腾王阁等我不经感叹:"这到底是得有多大的热爱和决心啊!" 建筑设计这方面梁完成先生的作品与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探索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主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追求"新而中"梁思成先生为中华建筑的复头尊定了坚守的理论与基础,他一吨一笔地勾画出对古迹建筑的 梁思成与林微因携手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为祖围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而他们就是近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开创者!图片中学子们拥案成一团音客笑貌,让我更贴切地感受到作为师者的梁思成先生与林微田女士 的心情. 而早在设立建筑系之前他们就营造了学社也是为未来中国建筑学科的重要奠基,染思成曾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所言:研究实 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奶"较冷静地探讨其 工程艺术的价值与历代手法的演变,知己知彼温故而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围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原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我想这就是梁思成先生的决心. 参观完展览后我来到它特有的,P馆走进展览,一个个40的古代建筑呈立在我眼前,还有梁甩成先生对观音寺的手绘图,他用色彩和细节把寺庙临摹得斗分生动,让我有一种无语论比的感觉,仿佛亲眼见到了这雄伟的无观音寺 走出4D馆我采访了一位游客,我问到:"请问您为什么要来参观这个展览呢?"他看着梁思成先生的老照片,说到:"因为我想来看看他亲手复制的建筑原图."接着他又说道:"正如同这个展贤的题目"《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 献展》"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国之栋梁
  • 5月行走作文

    43
    0 赞同
    43 帖子
    1k 浏览
    施心然
    它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 没想到这篇拖了将近两个月的读后感如今落笔时思绪依旧流畅。除去书本身对我的吸引之外,大概我读它的经历也的确太过惊险。 正赶上初三冲刺,我躲在书房里偷看《红颜遗事》,那种仿佛偷窃一样的刺激和陈丹燕的文字一起深深印象在我脑海中,构成了我对那个时代底色的第一次感受。 没有去参加行走,但抽空翻阅了相关的一些记载。在今天留下的绝大多数史料里,充斥着神化的领袖、失去理性的群众、盲目的信仰和任意加罪的敌人。他们砸烂国家机器,打乱社会秩序,消灭文化遗产,背离一切传统伦理道德,煽动仇恨,崇尚暴力。在这一切之外,还有强大的组织力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不留空隙……我想起了《1984》,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又何尝不存在一个老大哥在时刻注视着每一个人? 但我始终觉得这还不够。我知道我能用很多形容词去描述文革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我不清楚该如何用词组、句子、段落、文章来构成关于它的一部分。前者太易,而后者太难。 于是中考结束后我又重读本书,它便逐渐有了零星的相貌和细节。 上官云珠和姚姚处在无法表达的环境中,我觉得这是他们始终不同于他人的重要原因。这种无法表达,是与大时代无关的,是独特的家庭所导致的。对比张乐平、张小小父女,贺绿汀父女的选择,这或许也是他们看上去显得不那么“刚烈”和“倔强”的原因。 可又恰恰相反,姚姚革命起来是疯狂而不知疲倦的,她迫切的想要洗脱自己“黑五类”子女的污名的,她一步步成为主导者,反过来压着上官云珠的。就像一个已经被长久克制的弹簧一样,一松手便是飞上天……这件事是那么矛盾,让人五味杂陈。对当时的她,对今天的我,“家仇国恨”,都说不清比重。只是潜意识一样的流泻开来。隐隐之中对于时代的不安和恐惧和愤怒,则全在燕凯那爆发出来。 他们恨自己的同时,“狂热”着自己,并无视了自己。 快书末处,姚姚被称为“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读到这一句话,我彻底无言。无数次回想起她日记中写道:“我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做了检查,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那只是书的首尾的几行字,但那是她一生的始与末了。 读这本书两次,我没有哭。因为我简直没法哭,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哭才能表达我的心情。而姚姚在我印象中,三次以雷霆万钧之力恸哭,但我偏偏最心痛的是,她曾晚上一个人蒙在被子里哭。 她和灯灯在一片废墟上苟活,需要一些重压,比如责任,比如道义,比如爱和历史赋予的担当。它们让孤独的生命有了意义。也让创伤无法愈合。 这样的意义,用血写出来的意义,无法忽视,不能忘却,不能逃避,所有人必要和它在一起。 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历史还给历史学家。历史绝不应该在政治家手里面去操弄,只有超越意识形态的研究,才能把事情讲清楚。文革绝不是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的一部分,它绝不是必然的挫折和“左”的错误,它绝不是对毛“阶级斗争”的误读。 在这之后,我多希望,那个纽约的老妇人再次谈论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能少落下一滴泪水……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48
    0 赞同
    48 帖子
    436 浏览
    1.民族多,能歌善舞 2.丽江 石林 3.各种菌菇类 4.物种丰富 5.和临近国家往来密切 1.除了地形较为复杂隐蔽,云南为何会成为西南联大的选址? 2.云南风景秀丽,为什么古代没有关于其非常著名的诗句? 3.云南地形丰富气候跨度很大,会不会导致民族的割裂? 1.春秋-西汉 庄蹻 2.战国 庄蹻 3.秦汉 李冰 4.西汉 汉武帝 5.三国 诸葛亮 6.唐开元二十六年 皮罗阁;唐玄宗天宝九年至十四年间,张虔陀,阁罗凤等人 7.元朝 段思平 8.元朝 忽必烈 9.明朝 朱元璋等人 10.明朝 吴三桂 朱由榔 11.1940 法国根据日本要求单方面封闭滇越铁路 12.1915-1916 袁世凯 蔡锷 唐继尧 13.1937.11.1 梅贻琦 蒋梦鳞 张伯苓 傅斯年等创办者 14.1960.10.1 15.1979.徐向前 许世友 杨得志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预习

    42
    0 赞同
    42 帖子
    917 浏览
    在这天,我去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行走,这次的行走时关于文革的。而且我们中途要经过好几个大使馆,路上有很多的便衣,所以我们要格外的小心。 首先我们去了张乐平的故居,他就是三毛流浪记的作者,他当时也是被批斗的对象。他是上官云珠的朋友,他的儿子张小小也是姚姚的朋友。所以他们家和上官云珠家是很有渊源的,所以在姚姚去世了之后,张乐平就算已经生了病,但还是要去看姚姚。我们还去看了张乐平在文革时期画的“遗像“。上面尽展现出了他的忧愁和苦闷。我们还看到了一样文物:文革时期的三毛的手稿,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和政治原因,他没有把这幅画画出来。他和丰子恺正是中国漫画的奠基人。 然后我们就去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门口,看到了那一尊非常常见的雕像,分别是工人,农民,还有战士。这就是工农兵,当时所有的文艺都是为工农联盟服务的,所以在制片厂门前才会有这样的雕像。 然后我们就去了聂耳像,在这里,我看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一块铁板。聂耳是云南人,傣族,从小就有很强的音乐天赋。他后来也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只可惜他早早的溺水而死了。他在上海有很多的纪念的地方,而同样参与了国歌创作的田汉却被打压致死,连骨灰都没留下,甚至现在连一点纪念的地方都没有!这或许是人们在有意回避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然后我们便来到了普希金像。当时很多的外国的人的雕像都被毁了,只有普希金像被毁坏后一直在被重建。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府正在全面地向俄国学习,而普希金正是俄国人。上官云珠就是在这个地方在死之前给姚姚说最后一番话的。然后便在离这里不远的建安公寓跳楼自杀的。 而他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得喊着”毛主席万岁!“这是为了让他的亲人不受牵连。而陆洪恩由于没有任何的牵挂,才发表了那篇十分震撼的”最后的演讲“。 这次的行走让我印象深刻,之后,我还想对文革有更深的了解,并且想让所有中国人都正面事实!
  • 5月24日(周六下午)行走报名

    29
    0 赞同
    29 帖子
    790 浏览
    西文书院施旻萱报名本次行走
  • 3月行走作文和项目提交

    38
    0 赞同
    38 帖子
    1k 浏览
    学校南京社会实践时,我们到访了鸡鸣寺。 这里原先是南朝重要的佛教建筑,如今依靠樱花节等旅游项目成为火热的景点。寺门前有一只系着红绳的橘猫,在佛的庇佑下安然睡着。 鸡鸣寺依山而建,布局不像平地上的佛寺一样规整而排列成一条直线,但整体相差并不多,只不过我们在这里发现了财神殿,它承担了招揽游客的职责。还有在供奉神像旁边挂着的锦旗,想必是谁许了愿成了真。 我们采访了一位在此处工作很久的老婆婆。 我们问她,身为信徒,面对如今这里各种非佛教建筑的入侵有什么感受? 她说,挺好的,更多的人被吸引到这里来了。 我们说,现在多数的人来佛寺只是为了许愿还愿,越来越少的人真正地怀有佛教的信仰,反而将其作为一种满足愿望的方式了。 她说,如果他们能因此安心或得到慰藉,也是一件好事。 我们最后问道,佛教需要保留它一定的纯粹性吗? 她说,她认为佛教不应该有“纯粹性”这一标准。任何想来的人都被欢迎,无论是信众还是香客,还是来许愿的路人。任何渴望庇佑的人都会得到庇佑。佛是包容的,佛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它,是佛教的生命轨迹,每个人只需要在其中安顿好自己的位置即可。 这是对于这个宗教的未来发展来说最好的答案吗?结论并不明朗。如今的佛教的确是“充满包容性的”,鸡鸣寺被财神殿、锦旗和宗教政策宣传标语挤占。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安顿好自己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在被消解。或许这是只在当今佛教进一步世俗化的过程中,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答案。
  • 3月30日绍兴与陆游行走 预习

    43
    0 赞同
    43 帖子
    1k 浏览
    史艺菲
    1、阅读府山相关诗词,对于越王勾践,不同时代的诗人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回答。 李白写“义士还乡尽锦衣”,表赞赏,王十朋写“怒气随潮到越城”,替伍子胥表达愤懑讽刺。柯炅对勾践的评价极高,甚至到“蔚然成中华民族之魂”的程度。 2、再次阅读沈园相关诗句,你想象中,沈园应该如何把陆游的爱情悲剧展现出来?你会选用哪些诗句,营造怎样的景观? 如“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我会选用梅花与陆游缅怀唐琬的诗句呼应。
  • 3月30日 绍兴行走报名

    26
    0 赞同
    26 帖子
    820 浏览
    王子辰原本计划报名了行走,因临时有其他安排,故删除了帖子。还请老师知悉。
  • 3月15日 绍兴与陆游行前讲座预习

    41
    0 赞同
    41 帖子
    3k 浏览
    1、读陆游晚年所写的沈园系列诗,你从诗中读出,他对于年轻时候,和唐琬的感情,有怎样的追忆? 陆游晚年所写的沈园系列诗中,透露出对年轻时与唐琬感情的深切追忆。诗中充满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无奈,如“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表达了他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唐琬的深情。 2、阅读陆游所写的山阴相关诗歌,陆游笔下的山阴的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是怎样的?结合他的人生经历,绍兴山水和文化对他而言,有怎样的影响? 陆游笔下的山阴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充满了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他的诗中描绘了山阴的秀美山水和丰富文化,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绍兴的山水和文化对陆游而言,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他精神寄托的重要部分。 3、看视频《浙江的地缘和历史》,结合范仲淹《清白堂记》(旧址在绍兴府山),你有哪些依然不理解的关于浙江地理和历史的问题?你认同其中对浙江人精神的概括嘛?如果你来概括“越人精神”,你会怎么概括呢? 观看《浙江的地缘和历史》视频后,结合范仲淹《清白堂记》,我对浙江地理和历史的一些细节仍有疑问,如古代浙江与其他地区的具体交流情况。我认同视频中对浙江人精神的概括,尤其是坚韧和创新的特质。如果我来概括“越人精神”,我会强调其勇敢、智慧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 此主题已被删除!

    1
    0 赞同
    1 帖子
    1 浏览
    尚无回复
  • 此主题已被删除!

    1
    0 赞同
    1 帖子
    3 浏览
    尚无回复
  • 2025年寒假行走作文

    41
    0 赞同
    41 帖子
    2k 浏览
    过铭辰
    这次雷州琼崖行行走中,我们探访了海南岛的多位名人,也去到了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景点。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盐丁村了。 从大巴上一跃而下,映入眼帘的便是开阔的平原,凉爽的海风夹杂着淡淡的咸味钻入我们的鼻孔中,远处的海岸线宛若一条蜿蜒的蝰蛇,伸向远方,空气中充斥着若隐若现的雾气,让远处的山脉仿佛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只展现出朦胧的那一抹轮廓。在海岸线的前方,堆叠着一块块的岩石,充斥着岁月的划痕,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从樊老师的口中了解到这个村子晒盐的历史已有千年,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座村子里的盐田以及其它承载着文化的景物。学校中上学期化学课学到了粗盐提纯的实验,但是提纯出的盐中还是含有可溶性杂质,盐尝起来是苦的,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吃到的盐是咸的,在这次得到了解答:在晒盐的过程中加入卤水,去除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同时也在行走的过程中为古人们的智慧所感到震惊。 在行走中我们看到了两代的盐田,据书记所说,一开始的盐田是没有那么规整的,是依靠一些天然的石头磨平制成的,古人就在这些石头上晒盐,而晒出来的盐也不像粗盐提纯中的盐一样只要晒干了就可以,还要等待4~5天让卤水渗透下去才可以吃,这些卤水就会被储存在盐槽中用于下次的使用。此外还聊到了盐田的结构、古人们运输盐的方式、当地是如何运用盐的等等。 在走向海边的过程中,樊老师问到:那这些晒盐技艺现在的传承情况呢? 书记一下子语塞:“只有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知道了。” “晒盐停了20年了,等到下一代他们就不知道了,让这些老人把他们的技艺记录下来。”樊老师说着,这些技艺已经只有书记这一辈的人知道了,再往下的年轻人该出去打工的便出去打工,恐怕是几十年以后,盐丁村的这项晒盐技术便也要失传了。
  • 12月22日杭州苏轼行走 预习材料

    29
    0 赞同
    29 帖子
    1k 浏览
    2、我认为苏轼是将杭州视为自己的精神故乡的。一是因为杭州的山水秀丽,“故乡无此好河山”。二是他自请外放到杭州,他在杭州其实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其他外放的地方相比,这一点是显然的)。三是他在杭州为政的期间与百姓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西湖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它集中的体现了中国城市与自然的相处关系,文化意境如何不断的延续、传承。西湖的申遗成功也会让人们更加重视西湖的保护与发展,让这份文化意境更有在现代传承的可能。
  • 12月14日 苏轼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35
    0 赞同
    35 帖子
    1k 浏览
    史艺菲
    2、根据《苏东坡传》或其他资料,梳理苏轼两次在杭州当官,有哪些政绩?阅读下面苏轼在杭州时期(或前后)所写的诗文,苏轼对于杭州有怎样特殊的情感呢? 苏轼在杭州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建立医院。他对杭州有归属感,视杭州为心灵归宿,也喜爱杭州的风土人情。 3、你认为,“西湖”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西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底蕴,在整体上保持完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12月22日 杭州苏东坡行走报名

    21
    0 赞同
    21 帖子
    768 浏览
    汉文书院林斌泽报名此次行走
  • 此主题已被删除!

    1
    0 赞同
    1 帖子
    1 浏览
    尚无回复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预习

    31
    0 赞同
    31 帖子
    1k 浏览
    文史书院刘瑞祺
    1.桥梁:高大的桥梁数量很多 亭馆:数量相当少,废弃的也没有恢复,名称也多次改变 寺观:历史十分悠久,经过了几次改名,并且还接受过皇帝赐予的经书,有着相当地位 祠庙:经过位置的迁移,并保留了很多地方消失的对城隍的祭祀 2.我觉得不好。把不同的时代的建筑放在一起,就是将不同时期的中国建筑内核放在了一起。倘若是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地方,这种多样性无疑是好的,但园林不是展览,明清的建筑,出现在以宋的精神为内核建设的园林中,既容易让人感到突兀,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园林本身的协调。 3.冯纪忠先生的造园理念,是以古代赏园、建园的精神与宋代文人精神为内核主体,尊重中国古建筑的内核,但却并不只是一味模仿古代,在精神上也饱含着冯纪忠先生自己的一份“意”,与宋的精神共鸣;在材质上不以古来重现古,而是以“新”的方式来实现“古”的精神。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预习

    35
    0 赞同
    35 帖子
    1k 浏览
    阅读冯纪忠(松江方塔园的设计师)的《人与自然》(片段),文章有一定的难度,阅读时,做一定的圈画,着重阅读第四期宋代部分(其他的浏览即可),宋代园林有什么特点?如果现在要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宋代精神”,你觉得可以从什么方面入手呢? 宋代人们已经对山水之理研究得很透彻了,但没有形成一种体系。人们认为园林建筑要有奇趣,也要合乎道,有了一定的准则但没有公式化。我觉得要体现“宋代精神”可以从对景物的安排上入手,既要精致也不能丢失自然风味,与自然景物有部分关联,让即使不懂得园林艺术的人也能体会到它的美。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报名

    32
    0 赞同
    32 帖子
    1k 浏览
    文史书院周子淇报名参加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