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
-
第一个问题,《拜月记》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王瑞兰。她是以一个世家小姐和难民。与穷书生王振相识相爱但途中却被父亲拆散但最后王振考上文状元让王尚书开心的同意最后的婚事在《李逵负荆》这个故事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李逵,他以梁山好汉正义除恶的形象参与剧中,当中与宋江产生误会,还差点被砍头,但最后成功除恶负荆,向宋江请罪 第二个问题,拜月礼。这部剧当中。的喜,我认为是开心圆满的结局的喜,呈现了在爱情上,王瑞兰忠贞不渝,坚守爱情,在亲情上。凸显出家庭间的温馨,在道德上诚信扶危。济困。在友情上不背叛互相扶持帮助的价值观 李逵负荆这部剧当中的戏,我认为是完美结局和故事中令人不经意发笑的片段,呈现了友情上宽恕饶人,在为人上民间除恶。正义的价值观 第三个问题,一。他正天行汉病患脉骄阳,那期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社。硬思强,快上马车。二,我源与你赌头不曾赌打,小喽儸,将李山儿踹下聚义堂,斩首报来。三,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第一次读书小组
阅读篇目: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拜月记》、《李逵负荆》
预习问题: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拜月记》选段:
(小旦云了)若说着俺那相别呵,话长。(唱)
【三煞】他正天行汗病,换脉交阳,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撕强扶上走马车。谁想俺舞燕啼莺、翠鸾娇凤,撞着那猛虎狞狼,蝠蝎虫元蛇!又不敢号咷悲哭,又不敢嘱咐叮咛,空则索感叹咨嗟。据着那凄凉惨切,则那里一霎儿似痴呆。
【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尾】他把世间毒害收拾彻,我将天下忧愁结缆绝。(小旦云了)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李逵负荆》选段:
(宋江云)我元与你赌头,不曾赌打。小偻儸,将李山儿踹下聚义堂,斩首报来。(正末云)学究哥哥,你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学究同鲁智深劝科)(宋江云)这是军状。我不打他,则要他那颗头。(正末云)哥,你道甚么哩?(宋江云)我不打你,则要你那颗头。(正末云)哥哥,你真个不肯打?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云)我不打你。(正末云)不打!谢了哥哥也。(做走科)(宋江云)你走那里去?(正末云)哥哥道是不打我。(来江云)我和你打赌赛。我则要你那六阳会首。(正末云)罢、罢、罢,他杀不如自杀。借哥哥剑来,待我自刎而亡。(宋江云)也罢,小偻儸将剑来递与他。(正末做接剑科,云)这剑可不元是我的?想当日跟着哥哥打围猎射,在那官道旁边,众人都看见一条大蟒蛇拦路。我走到根前,并无蟒蛇,可是一口太阿宝剑。我得到这剑,献与俺哥哥悬带。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唱)
【步步娇】则听得宝剑声鸣,使我心惊骇,端的个风团快。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带云)想您兄弟十载相依,那般恩义都也不消说了。(唱)还说甚旧情怀,早砍取我半壁天灵盖。(王林冲上,叫科,云)刀下留人。告太仆,那个贼汉送将我那女孩儿来了。我将他两个灌醉在家里,一径的乘报知。太仆与老汉做主咱。(宋江云)山儿,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若拿不得,二罪俱罚。您敢去么?(正末做笑科,云)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拜月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尚书,他十分的关注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否是平等的,他不允许他们家的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可是后来,当他发现那个文状元就是之前的那个穷书生时,他显得格外尴尬。核心的冲突是王尚书和王瑞兰之间的冲突,一个追求爱情自由,另一个遵从封建礼制。
《李逵负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逵,他虽然行事十分鲁莽,但他做完事情之后,等心平静了下来之后,他就会主动的去认错,并不会逃避问题,十分的率真。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不一样,《拜月记》的喜是上天最后用一场巧遇满足了王瑞兰和蒋世隆的婚事,而《李逵负荆》则是李逵在犯了错之后将功补过,最后也救回了被抢的少女,皆大欢喜。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
1在李逵负荆中在酒店喝酒时知宋江强抢民女后非常冲动的照宋江理论,但他却未思考宋江的人物性格是否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主要矛盾他的鲁莽形象不相信他人也源自于他内心间善意
(2)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在拜月记中,王镇以一个封建家长的形式出现他拒绝女儿和蒋世隆自由恋爱讲究门当户对,百般阻挠(冲突)他的行为可以体现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阻碍真情的枷锁
2李逵的故事主要是冲突化解之后的喜,向人们阐述了忠义的重要性,也告诉人们不可鲁莽行事
拜月记则表现了追求自由爱情对封建礼教的反对核对自由的向往,应该是前者的喜更受人欢迎
3(1)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2)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李逵,他以一种非常莽撞,疾恶如仇去参与了冲突。话剧最核心的冲突,就是有二人假冒宋江李逵的身份行恶,王林女儿被强行要求出嫁。王林误会成是宋江鲁智深,李逵因疾恶如仇的性子,得知后毫不怀疑直接判定是交情多年的宋江所为,于是当众对宋江破口大骂,将矛盾引向了高峰,正是因为他的鲁莽,才会让矛盾推向高峰。然而他知错就改,当误会解除,知晓了一切后,他很快就转变为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认错。让人印象很深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不一样。《李逵负荆》的喜是带有幽默风趣的色彩去表现的,通过事件矛盾的跌宕起伏和李逵“莽撞”放大冲突,后来又诚恳认错反差的戏剧感来表现。而《拜月记》的喜是通过结局的幸福去表现的,情节非常细腻,带有很多偶然的幸福,是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 -
预习问题: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王相国。他是一个非常传统且为人势利,但也非常关爱他的女儿。他正是因为想让自己女儿瑞兰过得好,而没有考虑到她的情感与选择,于是拖着女儿离开了蒋世隆,造成了全剧第一个冲突,然后引起一系列误会与冲突。
2. 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前一部主题为爱情,由一系列巧合、误会、冲突组成了一部喜剧。而后一部仅有一处误会,纯粹是因为李逵的耿直与鲁莽造成的笑料。前者是让人在复杂的剧情中,从冲突到结局的圆满,思考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冲突;后者则是极生动的塑造了李逵形象。我觉得是后者吧(因为我喜爱),我个人认为喜剧应该从头到尾都是喜剧,不应该有最后的升华与感动。 -
预习问题: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拜月记》中我认为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瑞兰,她作为名门女子,没有因为家世而嫌弃对自己一路上照顾有加的蒋世隆,在成亲前即使生怕情郎误会却任遵守礼仪,她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了世家小姐的风范,并且敢于追求爱情,这种不求利益的选择和独立的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李逵负荆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逵,他作为喜剧的主角讲出的话都很有特色,并且在故事中由于鲁莽正直又在朋友面前有一点憨厚的性格,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因此印象最深。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不一样。第一个强调了情人久经波折最终团聚的“喜”,而第二部则是在于误会的解除。我认为第二类更受观众喜爱,因为他跟有张力,而且不局限于情爱。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唱)”
-
今天读书小组主要是围绕拜月记这个故事讨论的,这是一个有爱情色彩的喜剧故事,文中很多冲突,让这个结局更显得喜,我们还讨论了关于这个唱曲,很多句式统一的,三个字,三个字连起来会有一种节奏,音韵美,并且三字也是比较短的,会给人一种急切急促的感觉,我感觉就是表达了两人急切的渴望在一起的心情。没有来得及讨论李逵负荆,这个故事主要讲的就是李逵与宋江产生了一些误会,自己非常正直,以及有些冲动暴躁的性格是形成这一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毕竟内心向善,最后经过查证,看到真相后,他也认识到自己错误了,背着荆条去向宋江请罪,宋江毕竟也是他的兄弟,且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于是也就和他和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好的结局,我在想,如果李逵是一个比较要面子或者极其固执的人,那故事会不会又是另一个结果。
-
第一次读书小组
阅读篇目: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拜月记》、《李逵负荆》
预习问题: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拜月记》选段:
(小旦云了)若说着俺那相别呵,话长。(唱)
【三煞】他正天行汗病,换脉交阳,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撕强扶上走马车。谁想俺舞燕啼莺、翠鸾娇凤,撞着那猛虎狞狼,蝠蝎虫元蛇!又不敢号咷悲哭,又不敢嘱咐叮咛,空则索感叹咨嗟。据着那凄凉惨切,则那里一霎儿似痴呆。
【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尾】他把世间毒害收拾彻,我将天下忧愁结缆绝。(小旦云了)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李逵负荆》选段:
(宋江云)我元与你赌头,不曾赌打。小偻儸,将李山儿踹下聚义堂,斩首报来。(正末云)学究哥哥,你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学究同鲁智深劝科)(宋江云)这是军状。我不打他,则要他那颗头。(正末云)哥,你道甚么哩?(宋江云)我不打你,则要你那颗头。(正末云)哥哥,你真个不肯打?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云)我不打你。(正末云)不打!谢了哥哥也。(做走科)(宋江云)你走那里去?(正末云)哥哥道是不打我。(来江云)我和你打赌赛。我则要你那六阳会首。(正末云)罢、罢、罢,他杀不如自杀。借哥哥剑来,待我自刎而亡。(宋江云)也罢,小偻儸将剑来递与他。(正末做接剑科,云)这剑可不元是我的?想当日跟着哥哥打围猎射,在那官道旁边,众人都看见一条大蟒蛇拦路。我走到根前,并无蟒蛇,可是一口太阿宝剑。我得到这剑,献与俺哥哥悬带。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唱)
【步步娇】则听得宝剑声鸣,使我心惊骇,端的个风团快。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带云)想您兄弟十载相依,那般恩义都也不消说了。(唱)还说甚旧情怀,早砍取我半壁天灵盖。(王林冲上,叫科,云)刀下留人。告太仆,那个贼汉送将我那女孩儿来了。我将他两个灌醉在家里,一径的乘报知。太仆与老汉做主咱。(宋江云)山儿,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若拿不得,二罪俱罚。您敢去么?(正末做笑科,云)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拜月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镇,他在爱情中讲究门第,强行拆散了蒋世隆和王瑞兰。核心冲突是他的封建思想和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自由、开放、平等的爱情思想。
《李逵负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逵,因为做事十分鲁莽,但是他发现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大骂宋江和鲁智深时,还是主动认错并抓住了那两个假扮宋江和鲁智深的人。我认为不一样,《拜月记》中的喜是被拆散后又恰巧重逢并重组家庭这种温馨、愉悦的喜,而《李逵负荆》中的喜是起起伏伏的,讽刺了李逵鲁莽的行事态度以及他将功补过的赞赏。《拜月记》体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社会价值观。《李逵负荆》体现了要坚守正义,兄弟之间要互相信任,要先冷静下来和“犯错方”协商后在制定行动方案。
-
读书小组反馈:
在《拜月记》中发生了已下冲突:1,蒋世隆与王瑞兰的关系被王镇反对,最后因为蒋世隆考上了文状元于是王尚书就欣然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体现了在婚姻上要门当户对的价值观。2,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山下然后因为发现山大王是自己拜过把子的义兄弟才化解危机,这体现了要在友情上讲就道义互相扶持的价值观。3,在剧中亲人走散,最后重逢后的喜极而泣,体现了亲人间的温馨。
但在《拜月记》这部剧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1,为什么奸臣犯下如此大罪但最后只有他一人受刑【因为剧中陀满一家是被炒满门】2,为什么陀满兴福在面对炒自己全家的皇帝面前还能为朝廷效力?
在《李逵负荆》的故事中李逵与宋江产生矛盾差点被砍头,好在最后宋江不计其过让他以攻代罪,宽恕了他。 -
本次读书小组,我们围绕《拜月记》讨论了故事中的前后情节、矛盾冲突,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主要冲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故事中影射出的时代背景。就如故事中最大的冲突,蒋世隆因为家世贫寒成婚之事遭到王瑞莲父亲决绝的拒绝,反映出人们对于情人“门当户对”的注重;这个情节中也有很多意外的巧合,例如瑞兰正好与瑞莲撞名,瑞兰母亲张氏正巧在路上碰到蒋世隆的妹妹瑞莲,最后几人又碰在一起,背后表达出人们对这些美好与幸运的向往。此外,通过这些冲突的分析,我们也看到了故事中一些不合理之处,和作者为加深王瑞兰和蒋世隆感情特别设计的地方,这一次读书小组,让我学习到了如何从戏剧的故事情节中发现其背后的时代观念、历史意义。
-
我认为《拜月记》这个故事,它的核心情节分为两条线,第一条是家庭迫于战争分裂,二人寻找至亲,第二条是两人的爱情线,从私定终身到被迫分离再到喜结连理。寻找至亲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而两人在机缘巧合下结伴,以“夫妻”的名义寻找至亲。而在两人借宿民宿那一段蒋世隆想与王瑞兰结为真夫妻,两人的关系因此发生了变化。故事到这里为止我认为还是非常脱离传统思想的,而到后来王瑞兰的母亲王尚书找到她时,蒋世隆当时病倒在床。王镇在爱情中讲究门第,强行拆散了蒋世隆和王瑞兰,女儿不能嫁给一个生病的秀才,这也是他们悲剧的开始。我认为这条爱情线扣住了“门当户对”这一关键词。而这里也体现出了瑞兰与世隆不传统的爱情故事和思想观。而世隆的妹妹瑞莲与王尚书也因寻找至亲而相遇,以“母女”之名相互依靠,这一情节让我感到新颖,这确实很令人高兴,同时我也感觉到作者心底对“合家欢”传统理念的追求和保守。而在瑞莲与瑞兰谈心后,发现瑞兰的心上人是自己亲哥,这一情节也让我感受到了故事的发展方向。蒋世隆说定要考上状元,事业有成后,回来娶王瑞兰。而他的成功也更加明确了作者“理想”主义的理念,对于“合家欢”,大团圆式结局的追求。王母后来认为蒋学有所成,便同意这门婚事,也是这部喜剧“喜”的体现。我认为“喜”的背后还是暗藏玄机的。比如王蒋二人被迫分开时,体现出一个封建观念,“门当户对”。其实我们现在谈论“门当户对”,更多的谈论的是两人在对待这个世界的心态和方式,看待某件事的思想,角度方面,包括个人的眼界,思想感念等,是否在同一境界。就好像《金枝玉叶》里的戴西,第一次接触婚约,为的是她跟她的订婚人之间感受不到fun,她还是追求两个人的思想一致,关注点在同一个频道上的,也就是“合得来”。而当时的“门当户对”,更多的是指身份,地位,学识,家庭背景等。换个角度想,如果蒋没有考上状元,这两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而前文中他们的随性,自由,又成为了批判当时封建社会对爱情束缚的一把利剑了。最后蒋考上了状元,也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两人,其实是“两家人”迎来了一个“合家欢”大结局,我认为也是另一种传统理念(我很支持,也很喜欢这种理念)。其实最终二人并没有打破“门当户对”的束缚,也没有真正的做到自由恋爱,而是顺利的过了门当户对这一门槛,从自由恋爱到门当户对的恋爱。我认为这并不是易总彻头彻尾的反封建恋爱观,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部“喜”剧。
《李逵负荆》我就认为他非常具有戏剧性了。因为全篇都建立在“误会”上,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这场天大的误会,都非常严丝合缝,就是非常“合理”。所以我认为这个“喜”,比《拜月记》更加纯粹。他们的故事甚至没有太多外部影响的因素,误会也是纯靠自身的鲁莽。如果李逵冷静下来想想,和宋江好好谈谈,或许也落不着负荆请罪。但同时正是这种果断,“戏剧化”的人设,和他认错时负荆请罪的豪爽,到最后宋江并没有看下他的头,一齐将冒充宋江和鲁智深,抓走民女的犯人捉了,构造了这么一帮“为民除害”的梁山好汉的形象。这部喜剧中的“喜”更体现在人物的性格,剧情的发展,是非常传统的一波三折的“喜”剧,逻辑紧密,春节档的《哪吒》里也有相似的情节,而最终都以一个圆满的结局收尾,更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受到一种解气的“喜”。 -
这一次读书小组的讨论主要以《拜月记》的故事展开。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喜剧故事,其中的主角公蒋世隆和王瑞兰,从相遇,到共同的患难,到互相产生情愫,经历了很多冲突。其中最大一个冲突就是王瑞兰的父亲王镇对蒋世隆和王瑞兰相爱的阻拦,他非常看重名门门第,最终是因蒋世隆考中了状元,门第提升,相互对等之后才得以相亲,可以反映出古人把“爱情讲究门当户对”看的非常重,到了今天我们多多少少也会有这种看法,所以最好的爱情到底是精神上真心相爱还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呢。总之,虽然一路充满波折,他们最终结婚了,皆大欢喜。其实喜剧中充满了很多看上去非常偶然的事件,也许会有一些奇异,但是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变扭。这也许是这个故事它是刻意这么去写,去传达一种意思,也许是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是结拜兄弟的情谊深厚,这也是一个特点。然后便是这个故事它别的故事脱离了一见钟情的传统,让人觉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