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时文讨论
-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指出预制菜情况,西贝自证清白却引发更大问题
社会维度:西贝是商店收益,关注收银情况,还能否吸引顾客消费。群众看重健康和消费者权益,对西贝丧失信任。
历史维度:西贝多方面整改。
价值角度:顾客追求高质量且安全视频;企业追求利益
事实维度:绿捷配送的虾仁有虫,之后被销毁。有学生出现呕吐症状,上海市教委送检,符合标准。
社会维度:家长认为孩子的食品健康没有被保障,且绿捷一味隐瞒,不值得信任。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西贝自证结果发现了更大的问题。绿捷道歉态度恶劣,且事情的情况并未极大的改善。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从家长的角度,问监管部门将如何处置涉事企业以及之后的发展。 -
西贝事件
- 事实维度
西贝使用预制菜却宣称自己没有预制菜,价格也是现炒价格,被曝出后迅速引发消费者讨论 - 社会维度
- 消费者:要求知情权,并对预制菜品质、安全感到担忧
- 涉事企业:利润、名誉冲击
- 国家立法机关:消费者权益与企业权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 历史维度
自从预制菜概念进入公众视野起,其就面临着食品安全伦理问题,正因如此,西贝这家在同行普遍使用预制菜的情况下「坚持」100%非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广受消费者欢迎;而当它被曝出全面使用消费者定义下的预制菜时,它的招牌就被砸烂了,同时它也有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的嫌疑。 - 价值维度
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消费者与国家法律有出入,西贝正是钻了这个空子,这个行为甚至能够算得上是欺客。消费者要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满足,因而引发了这场舆论风波。
绿捷事件
- 事实维度
绿捷提供的虾仁炒蛋里发现了泥沙,事件迅速发酵,而绿捷和相关部门的回应令公众大失所望。有人通过网上信息扒出,绿捷的母公司是一家饲料企业,参与此次事件的食品安全检测企业的老板是绿捷老板的亲戚。 - 社会维度
-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招标公平的担忧
- 涉事企业:对自己在校园餐饮行业垄断地位不保的担忧
- 学校:对学生用餐安全的担忧
- 历史维度
学生原本就对学校午餐质量感到不满,加上这次事件发酵,加剧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 价值维度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用餐安全一直都是十分敏感的,而垄断和贪污腐败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事件让家长感到对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不信任,也让全国人民看见了目前食品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这次舆论能够如此迅速地发酵,正是因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知情权丧失的愤怒。
- 事实维度
-
预习问题:
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质疑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却定价高昂。直播和媒体调查发现,调查发现其大量使用长期冷冻半成品,部分食材由供应商预加工,鸡汤用料包兑制。最后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与顾客期待有差距,并承诺整改。
一日一个学校发现午餐中的虾仁含有不明物质,供应商绿捷接到消息之后不仅没有进行调查反而迅速销毁证据,于是引起了剧烈反响。
社会维度:消费者对餐饮品牌宣传的信任崩塌,严重伤害了家长群体的情感。使用预制菜隐瞒不告知,以“现做”为卖点高价销售。
绿捷公司承担了多所学校的餐饮工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存在垄断风险。“傲慢”的道歉信,加剧了公众对“资本逐利不顾孩子健康”的担忧和不信任。
历史维度: 预制菜是餐饮工业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使用中央厨房和半成品加工几乎是行业普遍做法。在事件发生时,国家层面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出台,导致“预制菜”的定义、范围、标识要求等缺乏统一、强制性的规范,企业有模糊操作的空间。
校园食品安全积弊: “预制菜进校园”一直是敏感话题。2023年教育部已明确表示不提倡,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
价值维度:
西贝长期塑造“有机食材、明厨亮灶、亲子健康”的高端形象,其价值观与实际操作产生严重背离。 消费者期待“物有所值”,当这些价值期待被辜负时,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愤怒。
儿童优先、生命至上是社会最基本的共识。任何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都会遭到最强烈的道德谴责。问题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我认为,这两件事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都在于“知情权”与“信任”的崩塌,但具体表现和核心焦点有所不同:
西贝事件争议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是否隐瞒和误导。西贝长期以“现做”、“新鲜”、“亲子健康”为卖点进行宣传和定价,这就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非预制、高品质”的预期。
当调查发现其大量使用长期冷冻的预制食材时,消费者感到被严重欺骗。企业一边享受着“现做”带来的品牌溢价和高利润,一边却在后厨使用工业化预制产品,这种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言行不一,引发了强烈的“被割韭菜”的愤怒。绿捷事件争议的核心是对儿童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与西贝的“欺骗感”不同,绿捷事件直接关联到学生食用后呕吐,这是明确的健康损害。企业发现虫体污染后,不是立即全面公开、召回、道歉,而是试图以“泥沙”为由轻描淡写地掩盖,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已参加听证会~,作为家长的话,我可能是很愤怒的吧,毕竟自己的孩子被这么对待,我可能会逼问他们如果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会让他们吃这种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