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梅

梅曦文

@梅曦文
关于
帖子
8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
    梅 梅曦文

    一.
    1.《长生殿》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人类,益增妾罪。
    这句话可以看出杨玉环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不舍与心酸。
    2. 《汉宫秋》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
    这句话看似是问句,实则我想王昭君的心中已有答案:再也见不到了,这体现了她对皇帝的留恋,看出了她 是想留在皇帝身边的。
    二.
    我认为《长生殿》中的皇帝最无奈,从“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是深爱着妻子的,他自己亲手宠着、爱着的妻子,因他的失责,要在他的手下死,那他该多无奈、绝望啊。
    三.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投河自尽;《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悬白绫自尽,我们可能在哀悼女性只是被当作一个平息众人怒火的工具而已,且男女主人间的爱情并未圆满吧!

    书讯微博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
    梅 梅曦文

    讲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知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这三句话都是流传千古的名言,且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其中,第一句最广为流传,这三句话字字都铿锵有力,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在写这几句诗时由内向外的爱国情怀及忠心耿耿。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文天祥,他于1240年6月出生,在1240年(5岁)时,他的父亲成为了他的“启蒙老师”给他建立他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我想正是因为他自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促使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个不卑不亢,就算是敌人的严刑,也能坚持下来的忠臣。他本是连皇帝都亲自将他点为状元,亲自为他破例作诗的人,最后却被误解,同国人不相信他,敌人想除掉他,在这样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他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对生死的拷问,其中夹杂着多种情感,也许正是这样,这句话才会被人们 流传至今吧!

    本周要点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
    梅 梅曦文

    那天是中秋,月亮正圆,大家进行这中秋诗会,进行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团圆......
    我第一次参加讲坛的这种大活动,内心是激动又有些焦虑的。激动是因为在这次活动中,许多老学员也参加了,还能看到其他书院的学生努力制作、排练的节目,大家都热热闹闹的;而焦虑是因为我也需要上台表演节目,我害怕我会因为我的事物而导致这么多家长、学员、老师们的观看体验,牵连着整个书院,且面对着学校里的学业压力,我怕我会又在讲坛中懊悔,有没完成作业。
    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都没发生,书院老师的领导,院长的指导,和同学们默契的排练、表演,使这两个节目变得比之前的任何一次的排练都要好,在这次诗会中,大家有欢笑,有感动,有激情,也有感慨......在这次诗会中,有对我而言,美中不足的一点:大家聚在一起,厚重的裙子,盘绕的头发,使我浑身燥热难耐,粘腻的汗水使纱裙有时粘在腿上。可......一回头,是院长和老师们站在一旁,因为座位不够的原因是他们主动让我们舒服些,坐在椅子上,他们就这样生生站了三个小时,他们又说什么吗?那我又有什么资格说累?知足常乐才是最好的“降温方式”,就这么想着,我也没再怎么注意温度,过了一会,等我反应过来后,竟然真的没那么热了?!配着讲坛温馨的场景和门外温馨的月关,我不禁生出了一种归属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没错,但讲坛,又何尝不是一个“家”呢?

    奇文共赏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
    梅 梅曦文

    预习1:
    三类:
    1.被敌人杀死
    2.自杀而死
    3.因自然环境意外而死;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这让我很震撼,在绝境中,他们却没有一点对死亡的恐惧,而且看到“宋元之交的历史简表”中,许多壮士的死状惨烈,但都是因国家而死。说实话,他们宁死不屈的意志,我可能真的没有。
    预习二:
    序中说明了狱中环境的恶劣,凸显了文天祥的精神、意志之坚定,正是这样的意志,促使他写下了《正气歌》,让这意志感染了更多与他相同的人。结尾“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柔中带刚的力量感,让我仿佛看到了作者虽状态虚弱,却由内向外地由衷发出了爱国之情和忠诚。

    本周要点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
    梅 梅曦文

    预习:
    1.(1)王镇:一开始反对女儿瑞兰和蒋世隆的爱情,强行把瑞兰带走。
    (2)李逵:男主,虽然有些憨厚鲁莽,最后也认识到了错误,去负荆请罪,他善良、正直。
    2.不一样,第一个是有关爱情的,第二个是有关友情的。
    第一个是提倡恋爱应该自由的。第二个是说要坦坦荡荡的英雄主义的

    书讯微博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
    梅 梅曦文

    1.我认为不合理,因为历史上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吸烟饮酒,这是作为他们的一大特征、标志。如果按照孙女士这样说,那是不是以后看到一个人抽烟,就得发到网上谴责?这样小题大作,不仅为孙女士博得了流量,还有一群家长支持自己。可能孙女士明知道这是把背景抠了,毕竟再发到网上之前,总会查查相关资料吧?
    2.争议点一:是不是小题大作?
    是:好多古人都喝酒抽烟,是不是都得举报一遍?现在小孩又不都是傻子,看到什么都学啊?
    不是:不能让青少年学坏了!改一改又不会少块肉!
    争议点二:该不该改?
    改:这样不仅不让青少年学坏,还让历史人物完美了!
    不改:这次改了就是在纵容以不尊重历史来博流量的行为!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下次万一又挑刺挑出来呢?
    争议点三:孙女士本人
    观点一:就是在博流量而已,一点也不尊重历史!
    观点二:她也是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着想啊!

    我思故我在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
    梅 梅曦文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
    陈丹燕用了25年的时间写出了《上海三部曲》这些书来纪念巨变的城市与逝去的时光。
    当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封面上明晃晃的5个字:非虚构作品就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中记录的事可能不简单,甚至是有些像“传奇”。它讲述了永安百货老板郭家四小姐黛西(郭婉莹)在20世纪上海历经时代变迁与人生起伏,却始终保持优雅与坚韧的传奇故事‌。我也曾搜索过资料,想看看这样坚韧不拔的女人是否真正存在?答案是是的。黛西明明出生在良好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良好的教养,拥有高雅的仪态,过着精致的生活,独立而有品位,可是为什么命运总爱捉弄人,她前后经历了反右运动与四清运动、文革风暴、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和家庭变故等多重风暴与伤害,我已经不能想想到一个女性,母亲,一路磕磕绊绊地走来,丈夫死去,却还要坚持照顾孩子,最后晚年却落得个遭遇子女离散、经济困难,她该有多绝望,心里多难受啊!若是个普通母亲恐怕已经心里防线被击溃,可她是黛西,是金枝玉叶,哪怕最后只剩一个人,却仍然保持独立与坚韧。所谓的金枝玉叶,是像黛西般,尽管出生就含着金汤匙,雍容华贵,但她并非是纸醉金迷的娇蛮大小姐,她有着真正的内在美;她也不是一碰就的“瓷娃娃”,她坚韧,独立!或许她第一次经历无情的“风暴”时,作为小姐,她是无措的,惊慌的;第二次,经历文革风暴是,有了些许镇静与经验;第三次的话…我想她已经习惯了;可比起这些,最令人伤心与绝望的,莫过于来自家人的逝去与离开。她有了前几次的打击,或许是习惯了吧!家人的离开…可谁有知道这位表面风平浪静的小姐,心里真正的情感呢?或许她也在意过,心中呢,或许是酸涩,或许是伤心,或许是愤怒,又或是…真的料到了,没有一点多余的情绪?可谁又记得,她曾是多么喜爱办锦霓时装沙龙的工作,她是多么爱她的爸爸,爱她的丈夫,又是多么爱她的孩子们?到头来,命运斩断了她的一切,只能目送着自己曾挚爱过的,喜欢过的,都离她而去。
    她想这样吗?当然不想,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恨吗?或许吧。这个导致她失去一切的,黑暗的中国,她本该永远地,好好呆在外国,或许是怀念旧时光,又或是一腔的爱国情怀,驱使她,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看完这本书,我每每看到一些不服输的影子和人,我都能想到黛西,不只是上海,全世界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大小的金枝玉叶们,黛西,你看啊,这世上,也有和你一样的人们。想放弃吗?黛西受了这么多伤害,却仍不放弃,不向命运低头,她都这样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争取,而是选择最不值得的放弃?

    书讯微博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梅 梅曦文

    栋梁展观后感 :
    栋梁,本是唐代建筑之材,可所谓栋梁,要有强度、有跨度、有高度,不会把自我牺牲看作牺牲。梁"思成"的梁"对应了"栋梁"的"梁",而林徽因"林"的双木,也在"栋梁"二字中体现,似乎他们,本就是作为栋梁而生的。
    梁思成爱好众多,却因受林徽因影响,参与建筑学,林徽因的一生十分波折先有车祸异致其双腿一生都有疾,后又生重病,且建筑学需熬夜对女性而言十分坚苦,可林徽因却乐观面对,坚持了下去,她的精神觉悟令我敬佩。他们二人成绩优异,我认为他们简直就是"灵魂伴侣"。他们破解了"天书",加入了"营造学社",并考察了观音阁,发现了中国古建筑之巧,之美还最初发现并修复赵州桥的一波人…这些话读起来毫无"味道"可细想一下,林徽因是拖着一双病的腿去亲自爬上观音阁考察的,是这么一些中国人,靠着永不发弃的精神去亲自打破日本人那狂妄的发言!
    "栋梁""精神是生生不息的,会有一个又一个如果思成与林徽因一样的人相继出现,一代代的被中国人传递下去,大家身为栋梁",又会培育出一代代的新"栋梁",正如建筑中栋梁发挥的作用般,担任起时代与国家的重任!可是……真会如此吗?现在的青少年如一个被抑制成长的小苗,深深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有些因年龄原因,难辩世界的好坏,但若未来真无人拥有这种意识,那么就希望就由我们来把梁林二人的意志传递下去!

    文化行走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