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讨论反馈
本次的时文讨论中的听证会还是很有戏剧性的,学长学姐们都表演的非常好,生动形象体现了涉事方的那一种推卸责任与乱发空头支票。学生与家长的愤怒也已经尽力的表演了,正如老师说的,这种听证会在现实中其实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有这样的听证会,也没有意义,大部分可能都是陈词滥调的逃避责任。
这次的十文投入引入了两个我曾经很忽视的权利:知情权与参与权。但公民所知道的知情权的界限到底在哪?还有待我们深思。
讲座反馈
其实,我以前一直对元曲是没有什么概念的,甚至不知道元散曲与宋词的区别,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如果将元曲中的元杂剧去掉,元散曲是无法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因为他并没有到唐诗宋词的那种文学高度。但如果只是元杂剧,也是无法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因为元杂剧,它更偏向于戏曲一点,两者的形式不同,自然也无法相提并论。还有另一点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科举停止几十年会发生什么?我最多也就认为可能会有一些文化上的代沟。但经过今天的分析,我已经意识到了,如果科举停止几十年,会有多么大的重要性,文学会直接崩溃,层级会被直接垄断,人们的思想就会被禁锢,整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没了,这些就是我认为本次讲座中最重要的两个点。
毛添梁
-
10月25日元散曲 & 时文讨论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第三次阅读:第49—71回,重点阅读50、61、62、63、71
预习问题:
1.梁山好汉们第三次攻打祝家庄终于成功了,你觉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场胜利对梁山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梁山让孙立进入祝家庄内部当卧底,且李家庄与扈家庄已经投降,这才导致了三打祝家庄成功,这场胜利标志着梁山的发展全面由宋江接手,由原本的蛮力进攻,发展为以计取胜。
2.卢俊义是比较晚走上梁山的,你觉得他的上山有哪些原因?
卢俊义上山主要是由梁山好汉们用计逼上山的,主要靠反间计,与雷横的上山经历非常相似
3.第71回,上天降下石碣,排定了所有人的座次。你认为这个安排是巧合,还是人为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我认为这个巧合是人为的,作者之所以就要这样安排,是为了让梁山好汉与开始时的情节相呼应,也是为了,确保梁山好汉的正统性与权威性,也是迷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
10月25日 时文讨论西贝事件
事实维度
西贝被网友质疑使用预制菜并定价高昂,西贝宣称其“100%没有使用预制菜”,后来在一起自主开放的直播中发现大量使用预制菜,西贝公司却继续推卸责任,最终,在社会舆论下,西贝发布道歉信,并开始整改。
社会维度
顾客:对自己的餐饮质量感到担忧与质疑 ,对自己的知情权利保障感到愤怒。
西贝团队:企业形象遭到破坏,客流量减少,利润减少。
媒体:利用该事件进行炒作,获得流量
历史维度
西贝多年打造的"新鲜、现做、健康"这形象被破坏。
价值维度
消费者利益与西贝利益的冲突。
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
绿捷公司隐瞒自己售卖的学校午餐的质量问题,导致大量学生腹泻,后被曝出公司实际控股人的家族还控制着上海一家质检公司,绿捷公司“既做选手又做裁判”。
社会维度
绿捷公司:进入停业审查。
学生及家长:部分学生腹泻,学生与家长感到担忧
历史维度
绿洁公司在过去也有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
价值维度
食品质量和商家盈利的冲突
事件中最大的舆论争论点
西贝事件:西贝声称的工序前置化不是预制菜。
绿捷事件:绿捷仅有48个字的道歉信。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10月18日讲座反馈
本周樊老师讲了关于文天祥的生平,文学成就,文学作品等,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樊老师,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40几个所谓的双语班的学生中只有不到十人听说过文天祥,而今天的讲座,也让我对文天祥有了一个新的概念。樊老师将三张刚写的对联挂在墙壁上,起初还不明白他的用意,但当樊老师抛出问题后,这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沉思: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中哪个更适合文天祥,我的答案是第三个,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前两个写的不如后者,而是我认为文天祥他具有他独特的背景,而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这种执着,也是很少有文人能做到。另一个让我很震惊的一个点是:白鹭洲书院。这个我从未听过的书院,就是南宋那样一个时代,培育了多少位进士与状元,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当时白鹭洲的辉煌,这两个就是这次讲座中,让我非常有感叹的一点。
读书小组
这次读书小组也是让我在思维上又往下挖掘了一部分。老师的问题是,武松究竟是不是一个英雄?而我一开始就掉入了这个坑。经过大家的分析,我最终也明白了,人是具有复杂性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英雄两个字就来评判一个人的生平,更何况是像武松这样一个作者具有虚构成分的人物,我也会在以后的阅读,运用双面分析的办法,来分析一个个人物。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结合宋元之交的历史与文天祥生平简表,看宋元之际战争概述的视频《一口气看完蒙古灭宋之战》(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F4m157dh?t=21.3),结合地图,划出《<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谈到的22次“死”,谈谈你认为这些“死”可分为几类?为什么如此详尽地列举一路上可能的“死”?由此你对耳熟能详的《过零丁洋》和《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有什么新的理解
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
A直接面对元军时
(1)至(3)(与元军统帅争抗)
B从元军逃出后被追捕时
(4)至(18)(被元军追捕时的危险)
C可能随时死亡
(19)至(22)
我认为文天祥之所以列举如此多的“死”是更是体现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也对自己活下来更不能投降北元政权下决心,也如同《过零丁洋》中的尾联,这更是文天祥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肯定。
预习2:结合卞毓方《文天祥千秋祭》理解《正气歌》,了解有关历史人物典故,思考文天祥在狱中写下这些诗句的特别意义:诗歌前面这么长的“序”作用是什么?结尾“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感力量?
诗歌前的长序主要交代了文天祥狱中的环境,但文天祥坚信,自己有正气护体,故作正气歌一首,是文天祥作这首诗的背景,最后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天祥明明在臭气熏天的监牢之中,臭风拂面,却依旧能想象到自己在临风的台阶上展书阅读,就是他体内的正气所流露的表现,而最后一句“古道照颜色”也是文天祥,再写下前面的12位圣贤的故事后的所思所感,体现了他内心誓死不屈,学习先贤的坚定信念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第二次阅读:第26回—第48回,重点阅读26、31、38、39、40
预习问题:
1.武松在“斗杀西门庆”和“血溅鸳鸯楼”两件事中都杀了很多人。这两处杀人行为有什么不同吗?你怎么看待武松的行为?
答,我认为“斗杀西门庆”时武松是仗义,正义,尽义的,以我们如今的价值观来说,他没有杀其他的人,而只是帮武大郎报仇。而“血溅鸳鸯楼时,武松有一点过激,将整座楼都杀人灭口,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
2.38、39回有大量关于宋江的描写,你觉得他有哪些特点?请用书中的文字加以说明。
宋江过激杀人后依旧重金赔偿,体现了他老实本分的特点。
3.李逵天真烂漫、勇猛无比,但也极其嗜杀残忍。你如何看待他这种矛盾的性格?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天真”的杀人魔王?
两者其实并不矛盾,我认为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天真烂漫,导致的他的嗜杀残忍,作者要塑造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为了能够丰富情节,体现梁山好汉的多样性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第二次阅读:第26回—第48回,重点阅读26、31、38、39、40
预习问题:
1.武松在“斗杀西门庆”和“血溅鸳鸯楼”两件事中都杀了很多人。这两处杀人行为有什么不同吗?你怎么看待武松的行为?
答,我认为“斗杀西门庆”时武松是仗义,正义,尽义的,以我们如今的价值观来说,他没有杀其他的人,而只是帮武大郎报仇。而“血溅鸳鸯楼时,武松有一点过激,将整座楼都杀人灭口,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
2.38、39回有大量关于宋江的描写,你觉得他有哪些特点?请用书中的文字加以说明。
宋江过激杀人后依旧重金赔偿,体现了他老实本分的特点。
3.李逵天真烂漫、勇猛无比,但也极其嗜杀残忍。你如何看待他这种矛盾的性格?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天真”的杀人魔王?
两者其实并不矛盾,我认为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天真烂漫,导致的他的嗜杀残忍,作者要塑造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为了能够丰富情节,体现梁山好汉的多样性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2025中秋诗会反馈
行至铜镜盛月处,坐看人间朝暮时
十几个朝夕的忙碌,造就了这一场中秋诗会,作为刚加入讲坛的学员,第一次参加也是挺紧张的,不过好在站在台上的那一刻,似乎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溯江问源
从徐霞客,到樊老师,行万里路的精神穿越数百年,飞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徐霞客的坚守,无奈与毅然,真实的演绎在了我们的眼前。无法想象,是怎样的精神,能为溯江问源逝去生命,徐霞客终其一生未能如愿,但他的精神永未消失。别国的凯旋门能保存,我们的城墙就不能保留吗?-梁林
在这部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梁林夫妇的喜怒哀乐,也理解了他们的无奈与喜悦,从发现佛光寺的无比自豪与喜悦,到得知北京城墙被拆的无奈与愤怒,他们的质问从未得到答案,但世人不会永远遗忘他们的努力与不甘。荒诞与不同-缔造现代
这部剧是我觉得最巧妙的,他跨越了时间,将不同时代的艺术,融合到一部剧中,浓缩了西方的整个美术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艺术品们也能聊天,我们在荒诞中大笑,也在滑稽中沉思,艺术,缔造了现代。永恒的优雅—郭婉莹,岁月淬炼的金枝玉叶
自己书院的剧还是挺有意思的,黛西的优雅是如何淬炼而得的?这也是很多书院的伙伴想问的问题,金枝玉叶又是如何表现?也是前期我们很难决定的问题。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樊老师让我们重改的时候,没人知道怎么将一整本书融合在三个片段里,但最终,还是成品出了这部短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合唱水调歌头的环节,是我第一次参加,可以算是一个惊喜,当大家手电的灯光,划过夜空,那是我们讲坛人文精神汇成的点点月光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问题: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答:我认为不合理,首先,他有一个滑坡论证,不符合现实。鲁迅抽烟的墙画不代表着学生一定会模仿他抽烟,而学生模仿他抽烟也不一定代表着学生学坏了。第2点,榜样就一定是要完美的吗,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抽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第3点,保留鲁迅抽烟的墙画就一定代表着景区的不良宣传?这也是一个逻辑漏洞。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要求道德,这位孙女士也可能有一些道德洁癖,更不能以不同时代的标准来要求前人,所以我认为,孙女士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第一次反馈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读书小组,也让我对水浒传有了更深的了解,像《水浒传》,为什么要以妖怪来称那些英雄?这是我从未想过的角度,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深思,其中,截取生辰纲的片段,让我对晁盖,以及他的同伙们,有了更多的想法,在我的思考中,梁山英雄也并非全部都为好汉,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为了利益而上梁山,而不是所谓的替天行道,林冲这个人物让我有一些想法,他在《水浒传》中的最初,不同于武松和鲁智深,他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也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可他却是最早上梁山的人,写他的名字中还有“冲”这个字,这是否又表达了一种悲催?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 -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今天,万老师带我们进行了又一次的讲座分析,这次讲座不同于樊老师平时的人文内容,更像是第1次的访谈研究讲坛,主要是在深度上做文章,看我们的人文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在这方面上,我还是个小白 。
一开始,万老师就点名要我回答,问我们鲁迅戒烟对他的看法,我开始是带着情绪去的,却没有考虑到要以一个事实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后面万老师又教会了我们从4个分面进行分析。
在讲坛的分析中,我获得了很多灵感,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的价值观是为何由此形成的,以及如何权衡个人价值观与社会整体意象的平衡,个人的投诉也许只有一点点 ,但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呢?如何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无理取闹中判断出真正有用的投诉?亦或者进行筛选。如果不对一些无意义的个人取向进行回复,那些无理取闹的人又会更加无理取闹,并且进行事态的进一步开闹。如果我们对所有建议都进行筛查,那很有可能就会大大增加政府的工作量,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把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漏掉,这也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点。
我有一些假设,那些无理取闹的人如果要付出一定的利益来进行投诉,如果是真正有紧要事情的人,肯定会愿意付出。但如果是无理取闹的人,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花钱买个不痛快,这是我现在觉得唯一可能的方法,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关于对《水浒传》的研究,也让我更加确信了时代的背景能对个人造成影响。但其中有一点,我还是没有特别明白。就是在截取生辰纲时,我觉得晁盖是在利用许多人,但通过老师的分析,我发现晁盖和许多人之间是有许多的意义矛盾与纠葛,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替天行道的被利用,这也是水浒传中很可悲的一点。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天的讲座是很有意义的,它增加了我的人文阅历与深度,让我对社会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
8月30日 开学教育、行走汇报和暑假读书8.30日讲反愤
今天是我第二次写反馈,上次写时还是暑假前的行前讲座,距离上次讲座之后,我也对云南的知识也有了新的进步,包括些新知识。在今天了解到,比如说李蜇,古越人与云南机场修建时的苦难历程,这些都让我更上了一层楼,我发现我之前的理解有很多错误,思维的活跃性也不如假期前了,这也表明我需要快速恢复成开学状态,老师和大家的思维。
开始时,万老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则讲解,陈同学"友情参演"。从中,我提练出了讲座的几条规矩,1.讲坛允许犯错,但必须承认与认识错误。而另一条是讲座接受道歉,但重要是态度与举措,讲坛是公益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自足自立,只能靠自己。
接着,就是对于大行走的行走分享了,我由于刚入坛原因,还未能进走大型行走,因此,我对这的个环节十分在意,开始的引入环节中,明明是高原与通道的双重性,却给我带来深深的困惑,而在同学的一步步推导下,我也对这种青铜器有了基本的概念,这是民族合并与交流的产物,另一方面,我发现我一直有一个思维音区,我总认为古越人的发源地在福建而实际上在广西,这让我知道事不能想当然,得仔细研究,并拿出充分的证据,否则不能轻易下定论。
而这节课,我个觉得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上海的金枝玉叶的研读过程,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什么是尊严。2、如何得到尊严。我现在有了自己的答案,1:尊严是自己对一切的尺度2.尊重他人,尊重世界,尊重自己,并尊重这个时代。在这个研读的过程中,老师以非常深的层次来一层层解析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一个个细节来判断黛西品质的来源。
最后再次在这里总结,这节课主要让我了解了讲坛的规则,并对这次的大型行走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受益匪浅。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戴西在上海的足迹寻访
自从看完了《上海的金枝玉叶》后,我的心依然不能平复,戴西作为一代名媛,上海作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她又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第一站是戴西所毕业的地方,现市三女中,原中西女塾,这里见证了戴西在上海的青春,她在这里学习了各种礼仪,成为一个合格的"少奶奶",也是她金枝玉叶般生话的开始,女中的竹林带来阵阵清香,大门上繁复的花纹诉说着这里现在,曾经未来的时光,透过大门朝里看进去西式的浮雕与中国的园林设汁巧妙重合,正如同戴西, 以西式与中式的生活结合,活出一个金枝玉叶。
随着阳光的顷斜,愚园路的街景也在变化,拐入一条小路,一块块布告牌出现在眼前,标志这着这便是曾经的花同住宅,原本的大草地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低老压抑的楼群,如果不是这幢老宅,没有人会知道他的凉在,老宅中的太太对这幢一无所知,只知道这里曾经是石板路,现在是柏袖路;基房子的内部构造也全部改变,若非照片所证,这座曾经的郭氏花园早已被所有人遗忘。
车流载着我们直奔上海的中心地带,灯火间,夜色映出那些来被遗忘的历史,上海,你可否略有休息,让那些曾经的金校玉叶,喜怒哀乐被世人所铭记。
南京路上依阑旧热惆闹,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首老上海的童谣,我在永安百货前停下,这里何是越两家族的产业当时次于国际饭店的远东第二高楼,其上唯美的欧式装饰也是老上海人口中的典范,在30年代更是四大百货之首。戴西的父亲便开创了这家百货,哪怕百年风光已过,其余三大公司都已商号变更,但这家公司依旧人来人往,车水乌龙,戴西也是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成为老上海太太小姐中的典范。
然而,却没有几人知道戴西,也没有几人知道这些历史,郭宅的主人不知道郭宅的故事;永安的职员也不知道永安的历史。然而,也许也有不少曾经的往事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这就是我们探访上海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不断去了解,发现问题与建筑可就要去细究。我们不是南京路上行行色色的看客,而是人文深度的拥有者。我们去探究、去查阅、去传承。
这场行走是为了上海的金枝玉叶,但更是为了的金枝玉叶的历史能够被传承。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读上海的金枝玉叶有感
阳光透过略显陈旧的马赛克窗在橡木书桌上酒下一寸寸光影,繁复却又盖着一层纱,尘埃间却给人一种金枝玉叶的美感,阳光略有一些刺眼,却给我眼底盖上一层朦胧恍惚间,我看见她向我微笑,犹如一场永恒的春天。
她生于金枝玉叶中,如同水晶灯中的中心,风一动, 她一动,周围的水晶就绕着她发出众星捧月的折影,记忆中的一抹白裙和一只雏菊是她年少四小姐的写照,那时的她,满眼尽是无暇的星晨。
但时代的巨轮带着所有人陷入名苦难的死寂深渊,她也从原本离垢的净土跌入苦难的冰原,我看见默默蹲在崇明码头洗粪桶,周围的嘲笑与"外国老太婆"的尖叫不绝于耳,但她散乱的长发依旧如年少那般优雅;也如同她在康同壁家中用铁丝烧面包,她未被岁月所折腰,而岁月却给予她乐观。也如她在煤炉前的背影,背依旧如同春日的新竹。
而在1962的那个夏天,在震耳欲聋的蝉声中,她与家人一同在那条再也找不到的小河中划船,那一刻,时间是那么美好,但紧接着,她所热爱的一切都被抄走,我仿佛看见她静静地站在角落,树影她的脸上明暗不定。直到多年后,她被人问起,"劳动让我保持苗条呀"。"我分明看见,她那眼尾的线条不似当初,却胜过当初。
而晚年上帝终于又看见了她,记忆中仿佛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她坐在椅子上静静看着天空,松林给她送来一碗岭南牛肉汤,她连忙接过,有些皱纹的丰指轻轻接过小碗, 油光中倒映出她年少时钢琴课上的习惯,她轻轻笑了笑, 回想起她那架再也未被找到的钢琴,孙女媚跑了过来,要她讲故事,她让媚趴在自己的腿上,用那略有些沙哑的声音讲起了五色泉的故事,牛肉中飘起的热气中与曾经的那一碗阳春一样,带来了各为家的幽香。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她回到了曾在澳大利亚的老宅,那里依旧有着年少时的屋,风与菊,当她在在带着几朵的枫叶在大风中吹过老完的屋顶,引得漫山漫野的雏菊摇晃,她一定会想起她是小女孩时框柜上属于她的那一朵金枝玉叶的朴素的白花。
正如年少时她所说的去一家叫"上海"的饭店,她也最终回到了她的故土,她在上海也尝到人生百味,红尘滚滚,最终,她将自己作为最后的礼物,送给这座她一生所护的城市:上海
致敬永远的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