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讨论反馈: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办了一个模拟“听证会”,围绕绿捷事件展开。其中同学扮演的绿捷公司方和校方十分形象,在面对学生与家长的质问,马上撇清与自己的关系,并且开始“画大饼”,那副急于推脱责任又试图用美好愿景来安抚众人的模样,简直和现实中的某些场景如出一辙。听证会结束后,万老师还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种听证会可不可能在现实中举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实中要举办一场这样公开透明且能让各方充分表达意见的听证会,面临着诸多阻碍。比如各方利益的博弈,学校可能担心影响自身形象和发展,绿捷公司这类企业则害怕承担责任、影响经济效益,他们不会愿意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去直面那些尖锐的问题。而且现实中往往缺乏一个能够公正主持、保障各方权益不受侵害的第三方来推动这样一场听证会的进行。
讲座反馈:
讲座最让我触动的,是其将“西夏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樊老师提到,西夏亡于蒙古后,北方汉族文人与西夏遗民共同陷入“家国沦丧、仕途阻断”的困境——蒙古初期废除科举,文人失去传统晋升路径,只能以散曲为“精神食粮”。表面是欢乐的样子,实则是逃避,而且藏着对“宋、夏相继覆灭”的隐痛;西夏遗民更是背井离乡,在异族统治下艰难求生。让我感受到历史变迁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