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作文
最近,我去了上海浦东美术馆从巴黎奥赛博物馆来的展览:《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奥赛博物馆改建于奥赛火车站。奥赛博物馆在1986年揭幕,并成为了世界上收藏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次展览分了5个区:学院派、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新绘画,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超越印象派,和纳比派,展现了印象派时期艺术从传统的古典画派演变为近现代艺术的历程。
进入展览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躺在清澈的蓝绿色海水中,细小的浪花轻轻托起她的身体,画上几乎看不到笔触的痕迹。这是一幅典型的学院派画作。学院派画家喜欢描绘神话和历史题材,一般为地位显赫或富有的人画肖像,在风格上延续了古典绘画的传统。学院派的题材比较靠近罗马希腊的题材,功能也和以前的差不多。
下一个展览区展览的画作是现实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延续了浪漫主义“写实”的传统。在杜米埃的《克里斯潘和斯卡潘》中,画家客观地记录了两位演员的形象。这类画作忠于现实,以人物为主。自然主义则以自然风景为主,像多此尼的《春天》,画的重点在树林上,而不在人物上。这段时期的画和中世纪的有一点呼应,像《拾穗者》,和圣经中的《路德记》有呼应。
新绘画强调“自然”“天真”以及“真诚”。在新绘画的展区,这次展览展出了德加的作品。德加的画更注重于构图,线条细腻,情绪中带着一丝苦涩。例如在《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中,他展现了舞女们排练时的和谐场景。
与学院派的肖像相比,印象派的几幅肖像有着很大的不同。印象派的光线更柔和,画面相对模糊,笔触也更粗大。印象派的画家完全避免了中世纪的题材,画的要么是风景要么是肖像。
新印象派又被称为点彩派。画家以纯色的点点构成画面,这种新颖的方式带来了独特的观感。远看时,色点会在观者眼中自然融合,产生微妙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不再像以往那样在调色盘上混合颜料,而是开创了以色点来表现色彩的新画法。
超越印象派的画家不按照自然和现实画,他们构建了自己的世界。超越印象派的一个特点是用色浓重,笔触粗狂夸张。
最后一个区域是纳比派。纳比派的画家们不追求抽象,而是关注于比较温馨的时刻,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纳比派喜欢绘制用于装饰家里面的壁画。纳比派的德尼画的《穿蓝裤子的孩子》跟拉斐尔画的圣母抱着耶稣的有点类似。
这次采访了带展的老师。我问她“看完这次展览,你感觉这次展览不同流派来的画跟中世纪时期有什么异同?”她说:“学院派保持中世纪时期“教化人”的功能。现实主义展现“不美化中世纪”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新绘画仅尊重“中世纪的构图和体积感”的更平面化的画法。印象派摒弃“中世纪”束缚的追求自然中光的存在。后印象派用抽象手法表现“中世纪”思维方式。超越印象派用“装饰性”美感远离“中世纪”主题。纳比派符合“中世纪”人物刻画方法的“私密化”现代绘画。”
这次画展能看到绘画从传统的古典风格是怎样演变到比较现代的风格的。从学院派---传统风格,到现实以及自然主义---写实,到新绘画---自然和谐,到印象派---柔和但又粗糙,到新印象派---独特的点彩画,再到超越印象派---反对自然与真实,最后到纳比派---比较模糊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