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讨论:
这次时文讨论,我们举办了一个有关绿捷事件的听证会。在听证会开始前,万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西贝事件的火会烧到绿捷事件上,我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西贝餐厅的主要消费者就是带着孩子过来聚餐的父母,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所以本身就非常愤怒的家长在看到绿洁公司的饭菜也如此难吃后,就变得更加愤怒了。在这次听证会上,我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我们学校确实是已经完成供餐了,但令我疑惑的一件事是,老师为什么要告诉我们是虾仁里面有泥沙,而不告诉我们真相,这样做有可能会使更多的同学的健康状况受到损害。
讲座反馈:
在这次讲座结束以后,我确实对日本学者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一观点有了部分的认同。崖山之后无中国,并不是说在经历崖山之战以后就再也没有之前的汉人所建立的政权了,而是说在南宋灭亡元由元朝统治后,中国的不管是文化还是文脉都被大幅度的削弱了,元曲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我认为他仍然不能和唐诗宋词所并列,因为元曲为了存活,从而更偏向于世俗化,也因元朝曾多年禁止文人科考和对汉族人的歧视,使得元曲的创作者们所创作的元 曲都很凄凉。元曲是在这样一个绝望的时代所诞生的,自然也就不能和充满活力的唐诗宋词所相对比了,因为唐朝和宋朝都是充满活力的,多变的朝代。
王伟龙
-
10月25日元散曲 & 时文讨论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第三次阅读:第49—71回,重点阅读50、61、62、63、71
预习问题:
1.梁山好汉们第三次攻打祝家庄终于成功了,你觉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场胜利对梁山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内忧外患,因为受到了前两次攻击祝家庄的教训,所以孙立、孙新进入祝家庄当卧底,石秀等人在攻打前夜探知了祝家庄的地形和情报,同时李家庄因为受到宋江的冷落,从而保持中立,扈家庄也因扈三娘被擒而退出联盟,使得只有祝家庄在苦苦支撑。这场战争的胜利证明了梁山泊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同时更加巩固了宋江的地位。
2.卢俊义是比较晚走上梁山的,你觉得他的上山有哪些原因?
主要是因为卢俊义武功高强,有着“河北玉麒麟”之称,正巧当时的梁山泊急需强大的将领来提升军事力量,从而使得宋江与吴用对于拉卢俊义上山极为重视,使得有了让吴用当算命先生在卢俊义的家里提反诗,再通过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与妻子贾氏的私情,制造了卢俊义“反”的舆论,最后卢俊义因为官府通缉,从而上了梁山。不过我认为他心里其实也有一些对梁山的认同。
3.第71回,上天降下石碣,排定了所有人的座次。你认为这个安排是巧合,还是人为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我认为这肯定是人为的,我认为作者之前也有这么安排,是因为得先给大家做一个总结,让读者了解现在的梁山泊有哪些将领,因为梁山泊中的将领实在太多了,而且石碣上将领的名次是按照能力高低去定的,就比如宋江虽然武艺不强,但因为精通人情世故,且是梁山泊的领导者,所以被排在了第一名,而且它还反映了梁山泊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层级关系,并且古代的人们普遍相信天命,所以降下石碣更能向读者证明梁山泊好汉们的忠义是正确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权威。 -
10月25日 时文讨论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在事实维度中,西贝不仅没有告诉消费者菜品都是预制菜,还在罗永浩指出这一问题被消费者所谴责后,不仅没有做出诚挚的道歉,在自己的言语中还对顾客多有抱怨的意味,就比如“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之类的言语。而在绿捷事件中,绿洁公司的高层不但隐瞒实情,最后居然还用资本的力量重新中标上海中小学供餐。
在社会维度上,西贝事件中消费者对西贝的菜品质量与价格感到失望,同时也有损西贝的声誉与利益。绿捷事件中,学生与家长对菜品的健康与质量极为重视,但绿捷公司却太过追求利益,最终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
在历史维度上,如果西贝一直保持此前傲慢的态度,与罗永浩死刚到底的话,不仅会损失消费者对它的信任,还有可能使西贝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不过此次事件的发生也使国家重视了这方面的问题出台了相关的制度。绿捷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我认为也与前者类似。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在西贝事件中,西贝使用预制菜却未告知消费者,与品牌宣传的“新鲜、现做、健康”不符,且在事件初期态度很强硬,将消费者合理批评视为“虐待”,还与罗永浩死刚到底,虽然试图通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厨房自证清白但反而暴露更多问题,让消费者觉得其不尊重消费者、缺乏诚意。
在绿捷事件中,绿捷公司配送的虾仁中有虫子,却还要隐瞒,谎称说是泥沙,导致我们班中许多同学还去尝了一下。在它所做的行为被曝光之后,它道歉时傲慢的态度也令学生和家长极其生气,最后又重新中标成功的是更是带来了很大的争论。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作为调查方,我会向涉事企业提出诸如“在发现虾仁内有虫后,为什么未能及时上报,还要隐瞒此问题?”“公司内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否有严重的缺陷或漏洞?”的问题。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我认为在这次讲座中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应该是死,在《指南录》中有22个死,《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名句,文天祥为什么提到那么多个死字呢?在抗元的过程中他已“死”了那么多次,为什么还要坚持抗元呢?我想他是出于对南宋朝廷的忠诚,毕竟皇帝可曾亲自给他写过诗呀。但他在被俘回燕京后,已知晓南宋大势已去,却为何还要坚持自己所认为的道义,从容就义呢?现在,已经没有南宋的人可以管他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文天祥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他所追寻的不是高官厚禄,以及一世富贵,他的眼光已高过于此,他想做的是让自己千古流芳,为后人树立起一个精神的支柱,使后世也能有像他一样的人,可以让天下太平,百姓平安。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这次我们对武松的两场复仇事件和宋江与李逵诸多行为的动机进行了深入讨论,武松第一次的复仇是理智的,他首先想到的是报官而不是杀人,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他对官府还是有一定信任度的,但是第二次的复仇,他却杀死了张都监全家和蒋门神,与他完全没有联系的马夫以及婢女也杀了,还在鸳鸯楼的墙壁上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8个大字。,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他对官府是极其不信任且不理智的,比他之前打虎的伟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宋江则像姜子麒说的一样,是一个圆滑的普通人,他所谓的义气不过都是由钱所支撑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出手极大方,一次就可以给2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五百二十八公大米,是当时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而李逵所做出的许多杀人行为其实都是冲动的,不思后果的,虽说他每次都说自己所做的行为都是为了兄弟好,是讲义气,但最后他所遭受的这件事的结果往往是兄弟被他害入大牢。从这些事看来,水浒传表面上所描述的忠义的江湖,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由金钱,人情世故与暴力所织成的。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第二次阅读:第26回—第48回,重点阅读26、31、38、39、40
预习问题:
1.武松在“斗杀西门庆”和“血溅鸳鸯楼”两件事中都杀了很多人。这两处杀人行为有什么不同吗?你怎么看待武松的行为?
我认为这两个事件都是因武松为泄愤而引起的,而前者则较于理智。因为一开始武松本来是想通过报官去解决这件事的,但因官府的不作为,所以只得背地里先杀掉与他哥哥之死有直接关系的西门庆与潘金莲二人,再把挑唆他们的王婆送官。并且在自首之前,也会让邻居给他做人证,体现出了他现在对官府还是较为信任的。但后者明显是不理智的,失控的,他明明可以只杀死冤枉他的张都监等人,却还要把他一家老小和仆从都杀光,还要在鸳鸯楼的墙壁上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8个大字,体现了他对这件事的轻视和彻底的对官服失去信任。
2.38、39回有大量关于宋江的描写,你觉得他有哪些特点?请用书中的文字加以说明。
1.“宋江见他说的本分,又且同姓,宋江便道:‘你着甚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这句话体现了他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宋朝时的2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万块钱)
2.“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这句话是他在发配江州时心中所想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即使他成为了囚犯被发配到了其他地方,却还挂念着他的父老乡亲,也可以体现出他的孝。
3.李逵天真烂漫、勇猛无比,但也极其嗜杀残忍。你如何看待他这种矛盾的性格?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天真”的杀人魔王?
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孩子气的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书上也写到他有好几次因自己的言语而引得很多人大笑。而他的许多作为也导致了书中许多情节的发生,所以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这样子的一个人物是想既让他当一个工具人,去杀许多人,使得情节如作者的意,又不想让这个人因自己杀戮过多,从而在读者的心目中不配作为梁山好汉。并且我也时常因李逵的行为而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这次是我第二次参加中秋诗会,似乎我每次参加中秋诗会的感受都相同也不同。
相同的是每次中秋诗会都能带给大家许多的欢乐以及难忘的回忆。在这一天,几乎所有的讲坛会员以及一些已毕业的老学长都会来参加中秋社会,极其热闹,气氛不像平常的讲座一样鸦雀无声,我也能和那些老学长好好聊一聊。比这更令人期待的就是各书院所表演的节目了,每一个节目常常都能令我们开怀大笑,但同时也能清晰的表达出他们所蕴含的深意。我们文史书院节目中徐霞客对于溯源的执着与坚持和三位学生在繁忙学业中的挣扎;汉文节目中梁林二人对于保护古迹与探索唐代古建筑所做出的贡献和对中国政府为什么拆除北京城墙的思考;文哲书院则是比较完美的复刻出了黛西和她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精神;西文比较厉害的一点是能把欧洲各时代画家们对于美的态度体现出来。最后的行走大节目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偏向喜剧一些的,因为节目中的女(男?)主角——由秦逸伦所饰演的菩提女所发出的一声声中气十足的台词实在令我忍俊不禁,不过还是感觉能把乱世中人们对于宗教的依靠体现出来。
不同的是我从一个被参与者变成了一个能主动参加并代理一个小节目的人(不过就是陪着他们排练罢了:)。记得上次中秋诗会我只是一个龙套,只有一句台词(虽说这次在文史的大节目中我也是个龙套,但至少有了三句台词。),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这次我与大家共同讨论朗诵时的台词并一遍遍的排练,有了更多的互动感,也成为了院长助理,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
这次的中秋诗会依然是以唱《水调歌头》作为结尾的,不过比起上一次我有了更多的感慨,讲坛对于我,成为了一种不可分割也永不会忘记的存在。 -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一开始听到孙女士的消息还不太在意,感觉她是个跳梁小丑,不过经过万老师的讲解以及我们的多维讨论之后,我对她的观点已经大有改观了。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非黑即白。就例如孙女士的这次事件,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在博眼球,获取流量,因为她在宣传控烟禁烟的同时,也在自己的账号页面上推崇尼古丁带,但我们应该就事论事,这次事件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逻辑站不住脚。我们书院是从历史维度去探讨这件事的,一开始大家投诉的还没那么频繁,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不发达以及投诉的繁琐,所以以前会有举着横幅站在路上的人,主要是为了扩大事态,从而获得社会的关注,以此维护自己的利益,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发的便利,从而出现了例如通过投诉威胁外卖小哥快点送餐的事情,从中也体现出了现在的人们投诉的便利与次数之多,万老师也讲到有人一自己的邻居回家太晚导致影响自己去在12345上投诉的,但这样既占用了公共资源,使更多合理的投诉难以解决,还是使工作人员变得更加繁忙,但投诉的本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让社会变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解决这种乱投诉以及通过投诉博眼球的行为。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水浒传我在之前也胡囵吞枣的看过几遍,一开始还感觉没什么意思,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也感觉到里面充满了许多趣味。里面的人物性格分明,例如鲁智深好的。他是一个随性的人,虽然做了几次打抱不平的事,但从中就可以看出他做这些事的态度完全是由他的心情决定的,在拳打镇关西中,他因喝酒时被旁边女子的哭声所打扰了兴致,于是就出手把镇关西给打死了,而在大闹桃花庄中因为庄主有恩于他,所以帮助庄主教训了强娶之人。也有看到遇洪而开,于是把自己视为天命之子的洪太尉,其实就像同学说的,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名著的精妙之处。
-
《水浒传》读书小组(文史书院).第1回里洪太尉放走的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妖魔”来称呼这些后续故事中的“英雄”?
我认为这是角度的不同所导致的,在民众眼里,这些英雄好汉劫富济贫帮助他们这些穷人自然是英雄,但在官员眼里,他们扰乱秩序,无恶不作,还不受国家所管理,自然就称他们为妖魔了。
2.请找出鲁智深三次主要的“打抱不平”事件,你觉得他的行为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过于冲动的?说说你的评价理由。
这三次事件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以及火烧瓦罐寺,我认为他之所以做这些事情都是正义使然,但最后因为太过冲动,所以导致的后果都很严重。第一次虽然镇关西欺负了金翠莲妇女,但也罪不至奥死,鲁智深教训一下就可以了,却还要将他打死;第二次他直接武力解决问题,却没有想到报官;第三次他虽然铲除了霸占寺庙的恶徒,并烧毁了寺庙,但却破坏了寺庙的财产,并有可能殃及无辜。
3.“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周密的计划?(比如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获取情报、如何选择地点等)。
晃盖等人分工明确,且没有产生内讧,他们选择的地方黄泥岗也人烟稀少,不容易被抓到,且当时天气炎热,他们假装卖酒也是笃定了杨志一行人会买酒,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我认为她的投诉不合理,因为就如同文章里说的,烟之与鲁迅,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标志,放在这儿并不是诱导青少年吸烟,而是让我们去缅怀鲁迅,至于把背景去掉我认为是因为这幅版画本来就是处于室外的场景下,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融合进场景中,且现在的青少年意志力也并不是这么薄弱,如果他们真的想吸烟,那么即使看不看到这幅画都会去吸。
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我认为该事件的争议点是因为这位孙女士是一方面既发表这种禁烟控烟的文章,还要在他的账号内推销尼古丁袋这样子与烟大差不差的产品,让大家很怀疑她这样子做是不是因为利益使然?而且她这么做本质上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让我们思考到底是该完全尊重历史还是让历史按照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展现出来。 -
8月30日 开学教育、行走汇报和暑假读书开学教育:这次的开学教育由学长为我们重申了一遍讲坛的规则,也向我们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在违反规则后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才是正确的,在犯错后不能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要态度端正,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么做才是正确的。
行走汇报:这次的汇报总体而言能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我在行走时相同的感受,从对于青铜器的观察延伸到藏彝走廊以及云南各个民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美中不足就是同学们讲的太过投入以至于时间过于紧张。
读书讨论:这次我们讨论了《总统是靠不住的》与《上海的金枝玉叶》这两本书的关联,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上海的金枝玉叶》讲的是文革爆发后戴西如何靠自己的信念和意志活下来,而《总统是靠不住的》则讲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但是我却没有看到他们所讲述的最本质的东西。《总统是靠不住》的讲述了人们如何依靠他们所创造的制度来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的生活,而《上海的金枝玉叶》则讲述了如何在制度彻底崩溃后还能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的生活,但在一开始我却都没有发现它们两者的关联,这或许是因为我更关注这两本书本身的特性,而没有去探究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 -
2025年暑假一级会员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制衡制度的本身。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还以为之所以总统是靠不住的是因为之前在新闻中看到的美国总统身为一国之君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很滑稽,看完后才了解,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老是喜欢用中国的思维去看待美国总统,认为他在美国的权利至高无上,但他更像是一个管家,他的主人是所有的美国民众,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遵从民众的意见,去管理好美国这个家。所造成这个事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以及世世代代美国普通民众的思想。
美国人认为人是靠不住的,他总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作为管理整个国家的总统他的权利不可过大,需要有人去制衡他,纠正他的错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总统哪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一次大的灾难,例如我们中国的文革。于是美国人创造了一个借鉴了收银机的庞大复杂而精妙的系统,这个系统以宪法为主体,设立了三个分支,行政,司法与立法分支。
说起美国宪法的起源还挺有意思的,在美国独立之初,人们并没有急于创造一个根本的法律去保障自己的国家,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美国的高度自治,导致类似一种小国寡民的感觉。而宪法的创建是因为迫不得已,于是那些美国的建国者们根据他们家乡的民众的意见在一起讨论了许久才创造出来了这一部宪法,所以这一部宪法根本上是由人民创造的,于是它和美国人民的联系就看起来密不可分了。于是美国总统就是行政分支管美国这个“家”靠的就是宪法,宪法就是这个家的规则,但如果美国总统掌握了这个宪法的解释权,就是可以随时篡改管理这个家的规则的本意,也就是民众的意愿,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了吗?于是美国还设立了立法和司法两个分支,司法掌控宪法解释权,而立法则拥有弹劾总统和对建立新法律的掌控,不过为了维持这三权的平衡,相对应的,总统也有对于这两个分支的制衡的权利。
所以总统之所以是个两面派是因为在外交场合中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但回国后又得遵从国会就是民众的意见。不过也是因为我们作为中国人把他看的太过重要了,他只不过是一个管家,可以随时随地更换。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
1946,三十七岁,《波丽安娜》中有一句话:“波丽安娜总是说:‘我永不相信我们就应该拒绝痛苦,罪恶和不适,我只不过是想,先愉快的迎接不知道的将来要好的多。’”我想,这就是黛西的人生信条吧。
戴西身为郭家四小姐,备受父亲宠爱,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进入了当时顶尖的中西女塾接受教育,成为了一名有主见的不受困于当时潮流的女性。但一切都随着四清与文革的到来发生了转变,她被抄家只能住到一个漏雨且共用厕所的小亭子里,还被迫接受了清洁女厕所的劳动且不让退休。但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努力地在乱世中维护自己的尊严。
戴西不同为同时代的其他富家千金,她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不愿接受自己的订婚对象是一个无趣的人,即使这个人与她门当户对且她他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但他还是选择嫁给了一个very fun的丈夫,但也因此她忍受着丈夫整天出去沾花惹草,甚至有一次她去一个寡妇家把自己丈夫给领回家,很难想象她当时是如何保持冷静的,甚至在她难产时她的丈夫居然还在外面吃喝玩乐。
在文革期间,她的丈夫入狱一段时间后突然离世,自己也因为抄家而变得一贫如洗,因为资本家的身份还要安排到农村去劳改,还要照顾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即使她面对着社会上对她极大的恶意,以及自己身体上所承受的痛苦,也没有像上官云珠一样跳楼自杀,而是坚持着自己的一份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苦难像锤子一样敲开了戴西的“核桃”,她芳香的内核才能被展露于世人面前。
在晚年时我对她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惊奇,即使在遭受了那么多苦难之后她也没有抱怨什么,而是当起了一名英语老师,并一直居住在了上海——这个对她造成了很大伤害的城市。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时她只是说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但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澳大利亚度过的,她的出生地也是在悉尼。这也使我有很大的疑惑。
这次的阅读让我对书名中的金枝玉叶有了新的理解,金枝玉叶并不仅仅代表戴西富家千金的身份,还代表着她那独立的不屈的人格与精神,而她的这份精神也正是现在所稀缺的,值得我们了解并学习。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说起云南历史上的劫难,应该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古滇国成为汉朝的附庸,白白断送了辉煌灿烂的古滇国青铜文化;第二次是明朝时在云南焚书坑儒,销毁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史料,以至于我们现在对古时云南的了解也很少;第三次是清末的回乱,把许多的珍贵文物全毁掉了,例如建极钟楼上的钟;最后一次则是近代时的抗日战争。前几次的劫难我们无从探究,唯有抗战时的云南还历历在目。当时的云南身为大后方和抗战前线,肩负起了运送物资的任务,而飞虎队则是这些任务的执行者。
身处在飞虎队纪念馆里,展柜上的两件飞行员夹克使我久久不能释怀。第一件上面有两个弹孔,但夹克存在在那里就证明这名中弹的飞行员忍着据从成功的将物资以及飞机完好的驾驶并运送了回来了,而第二件夹克上则有23只骆驼,起初大家都认为骆驼与驼峰航线有关系,一只骆驼便证明飞越了一次驼峰航线,可老师却告诉我们一只骆驼代表着这名飞行员整整飞跃了10次驼峰航线,而23只则代表飞越了230次。要知道驼峰航线可是极其危险的一条航线,它的平均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以至于被称为死亡谷。这不禁让我对这些飞行员的勇气和毅力肃然起敬,他们用生命书写了抗战的辉煌篇章,正是这些无畏的战士,才保障了物资的顺利输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云南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无数英勇事迹。
随后来到人烟稀少的云南驿,看着高大的石碾子大家不禁陷入了沉默,当时的民夫是如何拉起这个石碾子的?材料中讲的那些惨状也令我们十分震惊,民夫们被这些他们自己辛苦拉起来的石碾子压死,当时的生活条件也极差,许多人都换了霍乱从而痛苦的死去。可他们自己知道修建这些机场是为了什么?诚然飞虎队需要用这些机场用来起飞去运送物资和防空,但当时的民夫却也只是普通的劳苦大众,一无所知,他们仅仅知道的是当时的官员要求他们修建机场而他们就义无反顾的去建了。他们默默承受着巨大的艰辛与牺牲,用血汗筑起了抗战的基石。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坚韧与奉献,才使得云南在抗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那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可现如今的人们却末世这些英雄,除了村民们还会悼念他们,又有几个人会专门过来去纪念呢?
虽然这有可能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但我从中看到的却是云南人们的根正在慢慢的消失,每一次劫难都无法消除云南人民的信念和意志以及传统,但步入现代化后,人们发自内心的懒惰与漠视却比劫难的威力更大。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在这次‘’民族滇洱 彩云之南‘’中,民族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只听地理老师讲过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最密集的区域,可到现在我才知道云南居然有足足26个民族,将近占了全国所有民族种类的一半。造成云南有如此之多的民族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云南的地形特别复杂,因为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互相碰撞挤压,有许多山脉随着隆起,从而在云南地区形成了一道道“裙摆”,导致云南的地形十分割裂,导致在不同区域的人们交流十分困难。其二是因为在历朝历代都有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茶马古道以及五尺道前往云南。说起王朝,虽然云南地区也曾出现过几个国家,但都记载很少。例如南诏国,我也只从历史书上的地图中看到过它的疆域范围。通过这次讲座我才知道,原来南诏国是父子联名制的,还曾经与唐朝发起过战争并获得胜利。不过云南还有许多神秘之处等着我去行走时研究。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预习问题1:
你对于云南的印象和了解有哪些?至少写出5条你所知道的“云南”(任何方面都可以)。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与多个国家接壤,战略位置很重要,当地不仅景色秀丽,还有很多美食,也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历史也很悠久。
预习问题2:
阅读下面提供的行走主题和分主题的题解,结合视频《什么是云南》,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3个有价值的问题。
1.既然云南的地形那么复杂,那么各少数民族之间是怎么交流的呢?
2.云南的地形地貌如何塑造了它的生态系统?
3.云南的地形那么复杂,那么它是怎么修路的呢?
预习问题3:
将以下发生在云南的著名历史事件的朝代(时期,近代史具体时间)和牵涉到的著名人物查阅写出。
古滇国
朝代:战国到西汉 人物:滇王
庄蹻入滇
朝代:战国末期 人物:庄蹻
五尺道
朝代:秦朝 人物:秦始皇
设立云南县
朝代:西汉 人物:汉武帝
七擒孟获
朝代:三国时期 人物:诸葛亮、孟获
南诏国、天宝战争
朝代:唐朝 人物:皮罗阁、阁罗凤、唐玄宗等
大理国
朝代:宋 人物:段思平
革囊渡江与设立云南省
朝代:元朝 人物:忽必烈、赛典赤·赡思丁
明远征云南
朝代:明朝 人物:朱元璋、傅友德、蓝玉等
南明最后皇帝被害
朝代:南明 人物:永历帝朱由榔
中法战争滇越铁路
朝代:清朝末期 人物:李鸿章、唐廷枢、法国人保罗·波迪埃等
护国战争
朝代:1915-1916年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西南联大
朝代:1937-1946年 时期 人物: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
中缅边界协议
朝代:1960年 人物:周恩来、吴努等
对越自卫反击战
朝代:1979年 人物:邓小平、许世友、杨得志等 -
6月21日 如何做访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做访谈,孟老师一开始先给我们讲了柏拉图洞中人的隐喻,让我们了解到了访谈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想完成一个好的访谈确实是很困难的,孟老师先是叫了两组同学上来模拟访谈,不过他们的缺点很多,毕竟我也是其中一人。在我被采访时,感到非常紧张,而同学问的问题又非常难,如果不是对西湖有特别深入的了解的人,是回答不出这种问题的。随后孟老师又上台再邀请了一个同学为我们演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的访谈。一开始我们要先拉近与别人的关系,且需要选择一些好的简单的问题询问他。像这样子的访谈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
-
《天风海雨词中龙:辛弃疾传》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轮(文史书院)在这学期的读书小组举行之前,我只从老师那得知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壮志难酬的人。但这次我却真正的了解了他,并知道了他悲剧的缘由。他虽然很爱国,也想报效祖国,但却碍于自己“客”的身份以及自己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遭到了许多官员的反感与排斥,从而导致虽然他空有一身才华与报复,但却无处施展。
-
6月7日时文讨论丨当今和未来,文科还有用吗?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的辩论和老师的讲解,我看到了现在的文科是无用的功利的文科,虽然遇到考试我们只需要背一背知识点与答题模板和套作文就能取得好成绩,但这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用呢?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考到好大学,但却填补不了我们内心上精神上的空缺,而且这样子培养出的只会套作文被知识点的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对社会有什么用呢?这使文科受到了衰退。另一点是国家长期不重视文科,从老师给我们看了1950年国家发布的资料就能知道。但这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随大流,都选当今很热门的专业,但老师讲到现在的社会是转型期,热门的专业有可能不到几个月就变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