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书讯微博
  3. 《中国十大悲喜剧故事》读书小组(西文书院)

《中国十大悲喜剧故事》读书小组(西文书院)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书讯微博
5 帖子 5 发布者 70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沈 离线
    沈 离线
    沈阳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第一次读书小组
    阅读篇目: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拜月记》、《李逵负荆》
    预习问题:
    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拜月记》选段:
    (小旦云了)若说着俺那相别呵,话长。(唱)
    【三煞】他正天行汗病,换脉交阳,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撕强扶上走马车。谁想俺舞燕啼莺、翠鸾娇凤,撞着那猛虎狞狼,蝠蝎虫元蛇!又不敢号咷悲哭,又不敢嘱咐叮咛,空则索感叹咨嗟。据着那凄凉惨切,则那里一霎儿似痴呆。
    【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尾】他把世间毒害收拾彻,我将天下忧愁结缆绝。(小旦云了)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我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您哥哥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李逵负荆》选段:
    (宋江云)我元与你赌头,不曾赌打。小偻儸,将李山儿踹下聚义堂,斩首报来。(正末云)学究哥哥,你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智深哥,你也劝一劝儿!(学究同鲁智深劝科)(宋江云)这是军状。我不打他,则要他那颗头。(正末云)哥,你道甚么哩?(宋江云)我不打你,则要你那颗头。(正末云)哥哥,你真个不肯打?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云)我不打你。(正末云)不打!谢了哥哥也。(做走科)(宋江云)你走那里去?(正末云)哥哥道是不打我。(来江云)我和你打赌赛。我则要你那六阳会首。(正末云)罢、罢、罢,他杀不如自杀。借哥哥剑来,待我自刎而亡。(宋江云)也罢,小偻儸将剑来递与他。(正末做接剑科,云)这剑可不元是我的?想当日跟着哥哥打围猎射,在那官道旁边,众人都看见一条大蟒蛇拦路。我走到根前,并无蟒蛇,可是一口太阿宝剑。我得到这剑,献与俺哥哥悬带。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唱)
    【步步娇】则听得宝剑声鸣,使我心惊骇,端的个风团快。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带云)想您兄弟十载相依,那般恩义都也不消说了。(唱)还说甚旧情怀,早砍取我半壁天灵盖。(王林冲上,叫科,云)刀下留人。告太仆,那个贼汉送将我那女孩儿来了。我将他两个灌醉在家里,一径的乘报知。太仆与老汉做主咱。(宋江云)山儿,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若拿不得,二罪俱罚。您敢去么?(正末做笑科,云)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徐 离线
      徐 离线
      徐梓菡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读书小组预习1
      预习问题:
      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①《拜月记》蒋世隆
      核心冲突:王瑞兰思念丈夫却遭到父亲阻止,蒋瑞莲思念哥哥却苦于难以找寻
      形象:感情专一、不慕名利
      蒋世隆与陀满兴福前往京城应试,打听妻子的下落。我觉得他前往京城不是为了考取官名,更多的是为了找到妻子瑞兰,这是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功名利禄的不为所动。考中状元后坚决不肯再娶,这是对妻子的忠贞不渝。
      ②《李逵负荆》王林
      核心冲突:李逵误以为宋江、鲁智深强抢民女,辱骂二人并押上人头,宋、鲁怎么也解释不清
      形象:深爱女儿、机智灵活
      爱女心切的王林以为来人是自己女儿,一把将其抱住,没成想被李逵的胡子扎了一手。贼人送回女儿后,王林将其灌醉,并支走小喽啰,上梁山报信,他的机智终于给女儿报了仇。

      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不一样。
      《拜月记》“喜”在有情人终成眷属;“喜”在夫妻、兄妹重逢;“喜”在穷书生考中状元;“喜”在家族冤屈终得平反。
      这反映出作者对“门当户对”思想的极力反抗、对感情专一、不慕名利等美好品质的歌颂。同时,蒋世隆考上状元才得以正式迎娶王瑞兰的俗套结局意味着作者仍未摆脱封建礼制的枷锁。而陀满兴福在目睹了战乱对百姓的摧残后不为多动,依然想要通过科举重新当官,最终也是倒向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王朝。《拜月记》是一个郁郁不得志文人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挣扎,他虽有批判反抗封建朝廷之意,却还是落入俗套,在“忠君”思想的影响下继续辅佐昏庸无能的皇帝。
      《拜月记》的作者代表了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普通百姓。他们渴望挣脱传统婚姻的束缚、追求天下太平美好、也依赖于科举及第,效忠君王。这部作品更容易受到百姓的喜爱,尤其是那些怀才不遇的文人与将士。

      《李逵负荆》“喜”在李逵这个角色本身:他嫉恶如仇、鲁莽冲动,让人觉得可爱。当然,也“喜”在李逵一口咬定宋江是贼人,赌上自己的人头,还差点砍了梁山泊大旗;“喜”在王林以为李逵是自己女儿一把将其抱住;“喜”在恶贼终于人赃并获;“喜”在梁山“替天行道”杏黄旗迎风招展。李逵作为一个喜剧角色,贯穿全剧始终,他的性格、他的所作所为、以及剧中其他角色的幽默举动和全剧的欢喜结局,都让人发笑、深思。
      这部剧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线思想。这场由上至下引发的动乱,终究还是埋没在奸臣的谗佞之言中。因此《水浒传》这部作品,很可能受到那些早已看不惯封建统治,想要反抗的文人武将的喜爱。而《李逵负荆》的受众更广些,普通百姓也能博得一笑。

      写到这里,我很想把《拜月记》和《水浒传》放在一起比较。细细想来,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同样都受到文人武将的喜爱,同样打着“反抗”的旗号却依然忠于昏庸皇帝。不同的是,前者结局皆大欢喜,后者却充斥着现实主义的悲剧与不幸。

      然后还有一个想要补充的点:《中国十大喜剧故事》我其实就读了三篇,除了要求的两篇外,还有一篇《西厢记》。我觉得这三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西厢记》和《拜月记》,第二类是《李逵负荆》。前者是爱情,后者歌颂兄弟情。前者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看到结尾还以为是悲剧。读《西厢记》,我为张生与莺莺分分合合的爱情而担心;读《拜月记》,我为世隆和瑞兰几经波折的婚姻而苦恼。我看这两部作品,只觉过程过于痛苦,我的心一直揪着,直到结尾大团圆,才长舒一口气。这样结局喜,但过程悲的剧作我还第一次见。而《李逵负荆》就不一样,它太幽默、太欢笑了,除了李逵差点自刎而亡那段我心头一紧,其他时候都是很舒畅的。这样的不同还挺有趣的。

      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其实这种剧作原文我以前都会跳过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剧情类文字。但这《李逵负荆》不一样,它好生动啊,感觉有一种浓浓的京味,像是在打快板。仅仅是看着文字,耳边就会响起演员抑扬顿挫的声音。
      我最喜欢的一段:
      “想当日跟着哥哥打围猎射,在那官道旁边,众人都看见一条大蟒蛇拦路。我走到根前,并无蟒蛇,可是一口太阿宝剑。我得到这剑,献与俺哥哥悬带。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
      这是李逵的独白,李逵和宋江关系是最亲的,他们患难与共,一路走来,见证了太多太多。李逵从江州劫法场之前到宋江当上梁山一把手,他一直陪在宋江身边。如今自己却因一时冲动犯下误会,死于见证着自己与宋江深深兄弟情的刀剑之下,可谓感慨万千啊。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水浒传》中宋李二人的结局——双双被毒死。宋江亲手害死了自己最好的兄弟,他一定是心如刀绞吧,可他们至少也共饮了最后一杯酒,也算是圆满了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茹 离线
        茹 离线
        茹轶哲0206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

        1.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李逵负荆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李逵,在这个剧中,他以一个敢爱敢恨直率而又鲁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核心冲突也就是他听闻宋江以及另一个梁山好汉去打家劫舍,他听完这件事后便直接上梁山去质问宋江,他并没有盲目的去信任一个人,而是去确认他所听到的一切话都是否是真的
        2.这两个喜剧的喜不一样,一个喜剧是两家人重新相逢的喜,并且还成为了亲家,第2个喜则是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李逵并没有因此而死去,反而是通过负荆请罪,巧妙化解了这次危机,与宋江和好,第1个喜剧强调了它的环境。第2个喜剧强调了人物的性格。这两部喜剧都强调了对于正义和秩序的追求,第1个喜剧可能更受市井老百姓的喜爱,第2个喜剧可能受到那些江湖义士侠客的喜爱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郭 离线
          郭 离线
          郭淑杨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问题①
          *《拜日记》印象深刻的人物:
          ·王瑞兰:
          人物形象:有胆识、追求爱情白由、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反抗封建礼数
          核心冲突:爱情自由|门第现念、贵族思想
          王瑞兰亲是兵部尚书,母亲是太国夫人,身为名门之子的她,哪怕早已爱上蒋世隆,可由于礼法的拘束和名门教条,她不能自许婚姻。经过店家夫妇的劝说,王瑞兰才羞答答地默允了。后来在客店中遇到了父亲,王瑞兰恳求父亲让她留下来照顾蒋世隆,可是被父亲拉上车的她的内心倍受煎熬,可惜父命难违,她心中对蒋世隆的情意只能化作泪水,直到后来陀满兴福和蒋世隆双双考中,皇帝让王镇招婚,王瑞兰才把自己与蒋世隆成婚之事告诉母亲,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拒绝与那位“状元”结婚,还说出“永不再嫁”酬誓言,可见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逵负荆》印象深刻的人物
          ·李逵
          人物形象:豪爽坦诚、嫉恶如仇、莽撞轻信
          核心冲突:嫉恶如仇|莽撞轻信
          李逵听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愤怒地.上山找宋江与鲁智深,甚至要砍掉“替天行道"的旗子,还和宋江以性命相赌,可见他对恶人恶事的仇恨。
          到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宋江与鲁智深,不过他知错能改。正是这误会与误会消除,才使这个故事精彩绝伦。
          问题②
          *《拜月记》"喜"就喜在结尾的皆大欢喜。这部剧强调了转折这种喜剧元素.文章情节不断反转,直到最后关系被四人所发现,这种波澜起伏的剧情吸引我继续往下阅读。
          这个故事中陀满兴福又转向仕途且被重用、穷书生考中文壮元的元素,无一不指向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普通文人。
          *《李逵负荆》"喜"在李逵这个人的人物形象文章中多次描写李逵的神态、动作、语言,这种丰富的形象描写贯穿全文,引我发笑。这部作品会赢得许多平民百姓的喜爱。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陈秋吟陈 离线
            陈秋吟陈 离线
            陈秋吟
            编写于 最后由 编辑
            #5

            1)
            《拜月记》中的王镇(看到大家都写了两个主人公我来写一下这个岳父好了)(他其实是这部龙傲天男主打脸岳父赢取心上人大爽文当中的那个命苦岳父,很经典的一个角色)
            片面来说,王镇以一个“反派”的形象阻止了蒋世隆与王瑞兰一对两情相悦的恋人在一起。王镇“看中门第”(从当时的角度来看王镇的想法其实完全合理,并且他初见蒋世隆的时候也不可能预料到这个人会中状元),而蒋世隆与王瑞兰两人阶级差距过大,他们之间的婚姻被王镇否决,蒋世隆也被他鄙视,相恋成婚的主角两人因为王镇一人阻隔而被迫“永生分离”是该剧后期的一大核心冲突。

            2)
            《拜月记》的“喜”强调的是男女主最终突破重重阻隔在一起、其他人,例如他们的家人朋友最终也都得偿所愿的幸福圆满结局。反映出当时(可能有战乱,战乱之中的人们渴望与家人团聚),但大体是人对于美好幸福的愿望。
            《李逵负荆》的“喜”是一种有惊无险的喜,它更强调李逵这个人笨拙、鲁莽、敢爱敢恨的形象带来的喜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李逵身上“忠义”、“嫉恶如仇”品质的一种重视,(感觉世道不是很好,强盗兴作)因此更需要这种义士。
            关于观众喜爱这个话题,需要分两种情况。其一,是作者所处时代(元朝),当时的人们应该会更喜欢《拜月记》,这个主题更加通俗易懂,而且也是很多当时普通的读书人的愿望(例如高中状元、与落难的富家千金成婚等)。其二则是当代,观众会更喜欢《李逵负荆》,因为《拜月记》里的故事发展属实是太程序化了(我在读到蒋世隆见到陀满兴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最后两个人会各娶瑞兰、瑞莲为妻了),同时按照当代的价值观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是我的偏见吧嗯】而《李逵负荆》则是单纯的由人物为中心而引导出的喜剧,有一定的情节冲突,主要在于塑造李逵这个形象,他忠义过度的鲁莽令人觉得很有趣。同时,故事的最终也是李逵恍然大悟,问题得以解决的美好结局。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