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本周要点
  3.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本周要点
62 帖子 55 发布者 1.9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S 离线
    S 离线
    skyblue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

    本周我们将从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来谈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并进行第一轮第一次读书。汉文和西文读中国十大喜剧;文史和文哲读《水浒传》。预习作业都已经在论坛上发布,汉文和西文的同学,务必打印原著选段带来。本周六会留出半小时左右的彩排时间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夏 离线
      夏 离线
      夏婧瑶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
      此主題已被删除!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庄 离线
        庄 离线
        庄仁涵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
        此主題已被删除!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吕 离线
          吕 离线
          吕翰林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1)我认为孙女士的这个操作在环境保护层面上是没错的,但是这个行为太过于激进了,并且他不能苛责一个百年前的古人来实行百年后的倡导,最后,对于鲁迅这个经典形象使用抽烟对他来说是恰好不过的,使用其他的形象可能会更加生硬。
          (2)从网友的评论来看,这件事的争议点主要是这位女士但是自己却是卖尼古丁,引发了网友觉得她是想要引流才那么做的争议。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5

            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我认为这个投诉不太合理,甚至可以说有点扯。因为我认为一面景墙并不会引导青少年吸烟。如果想要呼吁人们戒烟,避免青少年抽烟,她应该先去大街上或者禁烟区阻止那些“违法”抽烟的人。毕竟他们和青少年接触的机会和时间都远远大于这面景墙,产生的影响也是远远超于这幅画的。
            其次,如果把这封投诉信看作是一个极度厌恶吸烟行为的人发表的正义“演讲”,可能还比较合理。但她却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宣传尼古丁袋。这会让我觉得她投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禁烟,而是哗众取宠,博取流量了。因为无论是香烟还是尼古丁袋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健康的危害。
            最后,她说不应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印象。我认为人是多面且复杂的,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优点缺点,我们不能因为鲁迅是伟人就刻意忽略他身上的缺点。既然选择来到这个景点,肯定是希望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活。“吸烟”这个行为虽然是有害健康且不被现在社会推崇的,但是也确实能让我们看见更真实的鲁迅。
            以画有“鲁迅吸烟”的景墙作为打卡点,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让更多的人愿意来了解鲁迅,
            所以我认为这个投诉不合理。
            2.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1 孙女士作为控烟宣传者,以“鲁迅持烟会引导青少年吸烟”为理由投诉景区。但她自己却是尼古丁袋的宣传者,在社交平台上大量推广的行为有矛盾。
            2 鲁迅有更多正面的形象,比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有争议的“负面”形象?
            3 鲁迅作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完美的爱国战士,持烟的形象存不存在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的情况?
            4这个形象有没有鼓励吸烟的含义?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许 离线
              许 离线
              许铭轩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6

              预习作业
              1、 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我认为孙女士的投诉建议不尽合理,也不太具有可行性。首先作为整个鲁迅故居的标志性景观,一看到这个图片就让我想到了鲁迅故里,对于没有见过他的人来说这是他本人的真正的形象,早已盖过了表面的内容。而且,来到这里的青少年已经对这些内容有了确切的认知,我认为没有这么容易一张图片就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对于一个观点(比如有青少年会被误导)需要确切的依据,比如被鲁迅误导吸烟的真实案例,并不能因为凭空想象就提出观点,否则肯定是站不稳脚跟的。
              2、 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这个事件一个争议的点就是尊重历史与吸烟有害健康的博弈,一些网友是从鲁迅先生本身出发的,觉得要完整保留鲁迅先生的所有优缺点,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而存在,另一些是从健康出发觉认为宣传健康也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从孙女士的动机引发争议,很多人爆料孙女士不是一个纯粹的健康宣传者,也有过售卖“尼古丁袋”的行为,动机不纯,也有报道认为孙女士“控烟”是出于好心,观点独特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林 离线
                林 离线
                林斌泽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7

                1.我觉得孙女士的投诉并不合理投诉,主要是鲁迅纪念馆外吸烟版画板画,通过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对于这件事情的评价,还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我认为这个版面并不存在引导青少年吸烟行为,或许我们都是带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到现在的问题,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我一样存在误导现象,也提到纪念馆外墙有22年之久我想当代的我们应该改变的是思维方式,而非以现在的视角去看待当年的事情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吧更应当尊重文物
                2.首先我记得孙女士的身份是一个禁烟工作者,但是他的本职工作确实售卖尼古丁带这是他身份上的差异。其次孙女士认为鲁迅抽烟强化具有误导青少年吸烟的行为来说,利于社会风气的成长的,但是他的行为与当年鲁迅所时代不同,这是时代差异的对比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夏 离线
                  夏 离线
                  夏婧瑶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8

                  反馈
                  借孙女士投诉鲁迅吸烟墙画的事件,我们探讨了投诉的边界问题。书院的同学们都很积极我没能插上嘴,所以在反馈里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就历史维度,似乎以前没有“投诉”这个概念,以前可能只有“提建议”,而这个“提建议”只是针对个人对个人层面的,与国家、社会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而在“投诉”事件关注度变高了之后,投诉就上升为了个人对国家机关,我最早知道的可能是“我对总理说句话”,但这好像也只是提建议,不过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而“提建议”和“投诉”本身的区别在于:前者可能是在某一方面某人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需要更好,这是给他善意的建议;而后者是某部门在某一方面有缺失、或者做得很差,要把它的缺点告诉上级部门,并及时改正。我认为这也演化出了一个投诉的边界:是个人对集体的缺点的揭发,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是真正的“投诉”。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任 离线
                    任 离线
                    任禛好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9

                    时文反馈:
                    本次时文也是通过一个时文来探讨一种学习方式,那么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多维角度。我其实发现我在预习作业中对于简单的判断其实代入了我主观的感情,有种自己虽然在点评别人代入了自身感情来看待这件事却自己也有主观色彩。我从同学这里学到,其实可以把这些文本提炼出关键句,当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来做。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杨 离线
                      杨 离线
                      杨沁彦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0

                      时文讨论反馈:
                      今天我们针对鲁迅抽烟墙插画进行了讨论。首先先是对预习问题1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但是我很快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我在做预习作业的时候只是从一个负面角度去评价孙女士的投诉,只看到了表面的一个点就很直接的认为她的投诉是不合理的,讨论之后可以了解到她的投诉动机是公共场所抽烟这一行为是不对的并且会危害青少年的健康,说明她的动机是好的,但是我仍然认为还有一点不合理就是她对青少年的素质有一种轻视的感觉。接着我们靠这件事学习到了多维分析框架,从四个角度来评价看到的事情,我认为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真的被大家忽视的就是社会维度中的一些对象,比如说创作这幅画的艺术家,如果群众一直在投诉或者要求一些作品是怎么样的,就限制了艺术家的表达自由,这确实和我们的生活很相似,我们做事的时候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最后我们分组对举报的边界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其实我认为举报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权利,但是我们需要去了解事情的真实性,比如说从主观或者客观来理性的看待,面对价值我们做出评判时需要尽可能少量的含个人倾向等等…多维分析对将来分析事情也有了很好的帮助!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徐 离线
                        徐 离线
                        徐梓菡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1

                        0906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拜月记》《李逵负荆》读书小组 讲座反馈
                        今天探讨了鲁迅吸烟纪念墙画所引发的争议。我觉得其中艺术创造者这个角度非常有意思。大家都没有想到,可这也是一个利益相关方啊。艺术创造者可称为投诉源,如果投诉进一步扩大,那投诉源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关于投诉和举报。投诉是带有协商性质,而举报这直接上升,不带任何善意。如果世界上都是举报,会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还讲了投诉的相关知识,滑坡论证、价值观、假两难、道德洁癖、时代错位、结构化思维、多维分析框架等等。我以前只会觉得这个投诉不合理,根本不知道不合理背后所蕴藏的逻辑思维知识。
                        时代错位我特别喜欢。将现在的价值观移植到另一个时代,这是不合理的。
                        上课时有同学提到了鲁迅纪念墙吸烟的画面很惬意,我感同身受。绍兴我去过,我特别喜欢水乡故里的那种慢生活。在乌篷船下,悠闲地划着桨。我盯着那副吸烟的图看了好久好久…烟雾飘飘,鲁迅先生踌躇着、沉思着,仿佛新民主主义的星火也在旺盛地燃烧着。真不敢相信,这样的精神符号都有人试图篡改。
                        读书小组我们讨论了《拜月记》和《李逵负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 离线
                          张 离线
                          张雨芎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2

                          这次讲座万老师讲的是孙女士投诉鲁迅故居墙画的事件。这次老师主要讲了如何在这件事上用多维分析框架。多维分析框架分事实,社会,历史,和价值。事实维度中重要的一点是要还原事实,不要一开始就带着情绪看问题。分书院讨论后,发现现在人们都很少协商,只要有问题就是投诉或者举报,没有中间的沟通。比起以前投诉者的权利也更大了,导致了“使劲投诉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想法。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吴 离线
                            吴 离线
                            吴青禾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3
                            1. 由鲁迅墙画事件讨论了投诉举报的边界问题。我之前没有想到鲁迅为何抽烟这一点,以及历史形象,人物在现在现代价值观下会变得不合理,如当时抽烟被视作读书人深度思考的象征,但现在会被视作负面形象。在活动中,作为负责利益方面的西文组一员,我帮忙讲述了我们组的讨论结果。事后我发现还是有几个方面没有提到,其一是利益相关者中还有艺术创作者,也就是受争议作品的作者,他们的利益取决于投诉举报的解决结果。另外,举报作为更加严重的措施,需要符合一系列条件才能使用,同样后果也更严重(这点是用来辅助解释举报投诉太频繁的后果的)
                            2. 读书小组中,我对于《李逵负荆》这一故事理解有误,主要是受到了《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影响,以及没有看过原剧,只看剧本导致的对于人物形象的误解。讨论后,我了解到人物形象不应被其他作品所影响,以及现代二次编写的剧本并没有原著情节般合理精彩,以后阅读时应当注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林 离线
                              林 离线
                              林斌泽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4

                              反馈
                              今天的讨论,主要围绕最近的热点话题—鲁迅版画吸烟问题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叫做为多维分析框架,框架主要围绕四部分展开:事实社会历史和价值,我觉得这个框架非常的新颖,围绕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更有逻辑性的去看待一个问题,更好地还原事实真相,避免情绪化,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真实性与历史导向性对立历史自由与创作责任相对力个人偏好与集体接受相对力,当代我们个人应当理性的思考方式,而并非简单的判断要学会分析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将权力与边界平衡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么 离线
                                么 离线
                                么晨茗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5

                                今天时文讨论讲了关于鲁迅墙的争议,这件事的动机有引导青少年抽烟以及为自己的尼古丁袋推销。换老师给我们讲了,这其中有三个不合理的逻辑,首先是滑坡论证,因为这件事最初一直是在假设,第二个是价值单一,榜样,难道只能呈现完美吗?那还是人吗?人不是都会犯错的吗?第三个是假两难既不健康宣传。接着万老师跟我们介绍了结构化思维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并分书院讨论了投诉或者举报的边界。我们书院是事实维度,一开始我一直在听其他人的分享,有说孙女士是通过正确的渠道正确的方法去投诉,反面的就是有同学查到,如果去投诉一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是不合规的。同学们讨论中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到底有没有被影响到,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或者她也没有给出一定的根据,这只是一个她的假想,或者说很多人的假想吧。用万老师的话讲就是主观和课本的问题到底有没有依据。四个书院都讨论到一点就是平台渠道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在网上发布让舆论发酵呢?关于社会维度的一个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现在很多冲突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跳级,大家很多都跳过了协商这个部分导致事情变大,但也很多人是故意这样的,因为他们的想法中只有事情闹大了才可以被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思想,因为你闹大之后对的也可能变成错的了,并且广大网友都会深挖一些东西,导致事情的味道就变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毛 离线
                                  毛 离线
                                  毛添梁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6

                                  今天,万老师带我们进行了又一次的讲座分析,这次讲座不同于樊老师平时的人文内容,更像是第1次的访谈研究讲坛,主要是在深度上做文章,看我们的人文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在这方面上,我还是个小白 。
                                  一开始,万老师就点名要我回答,问我们鲁迅戒烟对他的看法,我开始是带着情绪去的,却没有考虑到要以一个事实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后面万老师又教会了我们从4个分面进行分析。
                                  在讲坛的分析中,我获得了很多灵感,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的价值观是为何由此形成的,以及如何权衡个人价值观与社会整体意象的平衡,个人的投诉也许只有一点点 ,但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呢?如何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无理取闹中判断出真正有用的投诉?亦或者进行筛选。如果不对一些无意义的个人取向进行回复,那些无理取闹的人又会更加无理取闹,并且进行事态的进一步开闹。如果我们对所有建议都进行筛查,那很有可能就会大大增加政府的工作量,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把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漏掉,这也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点。
                                  我有一些假设,那些无理取闹的人如果要付出一定的利益来进行投诉,如果是真正有紧要事情的人,肯定会愿意付出。但如果是无理取闹的人,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花钱买个不痛快,这是我现在觉得唯一可能的方法,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关于对《水浒传》的研究,也让我更加确信了时代的背景能对个人造成影响。但其中有一点,我还是没有特别明白。就是在截取生辰纲时,我觉得晁盖是在利用许多人,但通过老师的分析,我发现晁盖和许多人之间是有许多的意义矛盾与纠葛,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替天行道的被利用,这也是水浒传中很可悲的一点。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天的讲座是很有意义的,它增加了我的人文阅历与深度,让我对社会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金 离线
                                    金 离线
                                    金祉宸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7

                                    这是我长假后的第二次讲坛活动。万老师讲的多维思维和逻辑分析,忽而使我顿悟,忽而使我深思。我收获良多,不禁感叹:讲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深度。
                                    其中这次讲座最大的收获是:看待一件事情,不评判整体的对与错,而是拆开分析,这是合理的,那是不合理的。因为事情大多是复杂的,评判整体的对错是非理性的。
                                    其次,是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分析社会时间中的一个个体语言,可以从动机和逻辑两角度出发。分析社会问题,要用结构化思维和多维分析框架。事实、社会、历史、价值四维度的思考,可以让对一件事情的见识更深。还提到了用这些思维方式的注意事项:先还原事实,避免一开始带情绪;换位思考,理解各方关注点,关注社会影响和公共导向;分析历史、现代和冲突的核心;价值权衡,说明理由,形成自己的判断。
                                    随着对鲁迅墙画争议事件的探讨加深,我们意识到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远不止孙女士和鲁迅故里官方那么简单,还可能涉及艺术创作者、投诉举报者等。于是我们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分析了投诉和举报的边界。
                                    我们文哲书院分到价值维度的分析,其比较困难,因为价值偏向主观,而其余的事实、历史、社会较为客观。在讨论中,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我们也从多角度思考:投诉者视角、投诉处理方视角、第三方视角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听其他书院的汇报的时候,也曾多次惊叹于他们思考的深度。简单记一下其中的要点:处于零和博弈,而不选择协商解决的中间状态;形成了“扩大事态”以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学了这些方法,以后再听到新闻、分析社会事件,就不会像傻瓜一样啦。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邱 离线
                                      邱 离线
                                      邱紫箬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8

                                      讲座反馈
                                      这次讲座我们分析了孙女士对于鲁迅吸烟版画的评论,很搞笑的一点是,她在自己的平台,推广尼古丁,却又批判鲁迅吸烟版画放在那里,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好的影响。
                                      虽然她在这一点做的不太好,但我认为还不至于要被网暴的程度。但从这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得出来:现在的投诉真的是边界越来越大了。曾经以前在投诉与举报之间,还有一个叫协商的步骤,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好好的谈一谈,因此在一前就没有这种“投诉潮流”。
                                      所以,即使是投诉举报也要有底线。不要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许他也会有别的目的,比如: 有一位人士,他到法院,去举报上海博物馆,当时是这样说的:上海博物馆的埃及展是造假。花这么大的价钱,就是看造假的!这理由是相当的“好”啊!我感觉他就是在博取流量。也不知道这样的目的是啥?就算是博取流量,又有什么好处呢?
                                      像现在被投诉者的权利,基本上是很小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外卖小哥经常被人指使,必须要帮自己拿快递或者是奶茶,不然就要扣钱,或是迟到一分钟就得扣钱。这样的情况蛮普遍的,但是我们得阻止让它不再发生,一遇到事情先通过双方好好的解决沟通。而不是直接去举报、投诉。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19

                                        反馈:这次讲座之后,我发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在看见一个问题时,还没有弄清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就凭借个人的主观印象对他进行“完全式”的点评。就比如孙女士投诉鲁迅纪念馆的景墙这件事,其实我还没有读完全部材料,也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就直接对此下了定论:她的投诉很不合理,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博取流量。但其实那时我是没有证据和逻辑链去支持我的观点的,这只是我的一种“固化思维”和类似于一种本能反应。但听了万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抛去所有的经历、偏见等因素,以一个完全理性的机器人视角来分析这件事。分析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很多自己完全忽略的点。比如孙女士做的这件事的目的究竟有没有好的一面?她有没有在网络上投诉的权力?她做的这件事就是有没有对错?我想到上午和教练聊天时他说的一句话“不要和别人讨论一件事的对错好坏,当他们给这件事贴上这个标签时,她就可能会完全否定另一方的观点。那些原则性错误在他眼里可能都只是可爱的小插曲。”我觉得这段话说的挺有道理的,以我个人为例,因为我在思考之前就已经认定孙女士是错误的一方,所以她的所作所为在我眼里都会朝着“坏”的一侧倾倒。但实际上,就像万老师说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要从多个维度来考虑问题,并且有能力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相应的证据和逻辑链,这才算的是一次理性的,有效的思考和评论。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高 离线
                                          高 离线
                                          高铭楷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0

                                          时文讨论反馈:
                                          本次时文讨论,万老师以鲁迅抽烟墙事件为切入点,提到了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的方法。首先我们分析孙女士的逻辑层面,和动机层面中不合理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同学包括我在分析问题时,都会带有个人情感倾向,不能客观地看待,直接下以绝对的定论。
                                          在各书院对于四个维度(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的汇报中,我们书院提到:如何看待投诉的合理性?我们从投诉利益相关方、投诉内容、投诉渠道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投诉渠道与内容的不合理会对社会公共资源产生浪费,大量的无关事件的堆积,是否会让真正有需求的事件不被看见?舆论的导向真的代表正确的那一方吗?我们设想了一个只有举报,没有协商的社会风气。
                                          在最后万老师也提起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不是非黑即白,本次讲座也给予了我理性的思考方式,多元视角和认知。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