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烟墙事件中提到的看待事件大的分析框架。本次还采用了一个新颖而陌生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听证会”,同学们以类似“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了“绿捷事件”中各方提出的诉求和整改事项,我想,这样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新的名词,又能在聆听台上发言的同学的过程中激发更多思考,思考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解决的方案有哪些。而在最后,老师又提出我们的“听证会”,在现实中显然做不到,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到底能够相信谁。忽然意识到,我之前一直认为“绿捷”并未与自己学校打交道,因此总认为“绿捷事件“离自己很远,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上,“绿捷”背后影射的普遍社会现象仍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关心。
讲座反馈:老师曾问出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天祥、陆秀夫等守将,南宋四十万军民,如此坚持地跟着小皇帝四处颠沛流亡?承接上一次关于南宋末坚守抗元的文天祥的讲座,老师描绘的崖山海战的悲壮场景又呈现在眼前,其实那时,我仅明白他们对故国、对民族、对信仰的忠贞,却仍在心里余留了一个疑惑,我想,本次讲座讲到的元名家尽显“萧瑟”的山水画;郑思宿“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菊花图》;冒生命危险隐居山林偷偷延续宋词,展露南人的艰苦的周密、张炎等文人…便能成为这些南宋志士牺牲换来的作用的用力证明,他们用生命,唤醒了汉人逐渐沉睡的民族意识。元以“上帝之鞭”之姿,鞭挞在中原的土地上,而列出的如此长串的“屠杀”数字,在宋王朝璀璨的文化,和多少杰出的民族英雄的背景下更显悲哀。关于元的散曲,他们“愤世嫉俗”的普遍态度在诗中确实展现许多,让我理解了曲中也时常出现情爱一夜欢娱的原因,寄情于情爱以逃避世俗的混沌,正与曲中文人们一心追求的归隐山水间所寄的目的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