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讲完了长生殿和汉宫秋,其实长生殿也不能完全的算是一个悲剧,我们在读起来不会有伤心的感觉,因为在书的最后,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成了神仙,共同度过那美好的日子。这两位女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为了争这人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所以他的悲不仅仅是人物上的悲,更是一个国家和国家的君王弱小的悲
李心皓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 -
10月25日 时文讨论1、请运用上次逻辑讲座中的多维分析框架,从事实维度、社会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材料1、2中的西贝事件和绿捷事件
事实上,他们做预制菜其实也没有问题,只是因为他做了预制菜不仅不承认还卖出了先炒菜的价格。价值维度上看,他是有损了顾客的权力,让大家没有吃上好的菜。
2、分析事件后谈谈你觉得这两件事的舆论发酵的最大争议点在哪?
最大的论点在于西贝的老板不仅不承认,还说要来看,这种坦白让人感觉很可笑,就像在看一个傻子一样。
3、【一级会员必答】:如果就绿捷事件,展开听证会,听取各方诉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调查方(监管部门)、涉事企业、家长/学生、校方】谈谈你觉得这一方会在听证会上向哪一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会在听证上向家长,因为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最关心孩子的人,所以我更会听向家长,或者学校也可以,学校每天和孩子的接触最多,也对于供应商最了解。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1、阅读两段唱词,找出《汉宫秋》《长生殿》两个故事的高潮选段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词,并说说表达了主角怎样的心情或感情。(尽量不与其他同学重复)
[生]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这两段话展现了两个皇帝的对于他们心爱的人的离去的不舍和无奈。
2、同样是“牺牲所爱”,汉元帝最终“目送昭君出塞”,唐明皇却“亲手赐死玉环”。列举这两个场景里帝王的言行,你觉得哪一位君主更“无奈”?
李隆基,汉元帝只是把它给送走,但他也说了,有可能还能像苏武一样回来,而唐玄宗则是看着她死,连回头的余地都没有。
3、 请概括《汉宫秋》《长生殿》里两位女性的结局,并思考当我们为主人公的爱情或命运感伤时,我们究竟在哀悼什么?(回答尽量不要与其他同学重复)
我们在哀悼的是这两位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没有成全爱情的悲伤,也为国家的薄弱所哀伤。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中秋诗会
我在今年的九月参加了讲坛的中秋诗会,今年的中秋诗会的人数更多,整个教室里都是热闹半凡,大家穿着各式各样的演出服装欢聚一堂,到处充满了快乐与欢笑。
我们书院这次表演的是一个集体的合唱,虽然时间十分的紧迫,准备的都不是很好,队型是表演前刚排好的,甚至有些词都会背错!可是我们却练习的十分认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联系成果最大化,在表演的时候大家却都异常得默契,会唱错的人把声音放小,更加仔细,其他的人都尽量把声音给放得更大,大家都唱得十分整齐,这也使得我们等到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其他组的节目也精彩纷呈。有个讲徐霞客游记小品十分有讽刺意义。一开始的那位同学反复念叨的都是考试,极大的讽刺了应试教育的腐败和不堪。反观另位同学,一心就是想像徐霞客一走遍大江南北和黄河的源头,让课本里的大好山河尽收眼底。虽然他最后还是失败了,可是他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在我们的心中都播撒下了一颗远行的种子。
还有个讲云南行走的小品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里面讲了个妙音鸟的故事,他讲了一个大理国的公主在一次战乱之后迷失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后来又凭借着一段奇缘找回了他的兄弟姐妹,它的整个情节都十分地感动,他告诉了我们只要心怀理想就一定可以成功。
在最后樊老师讲到了现在的老师们在学校,被那些家长们各种投诉,举报,而只是因为管学生严厉了一点的时候,我听到大家的欢笑声嘎然而止,都十分严肃得对待这次讲话,刚刚还拿看手机的同学也放下了手机专心听讲,我也深到了解到了应试教育的腐败和樊老师对于那些不支持他的家长的无奈。
随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歌声,我们这次欢乐的中秋诗会也到了尾声,大家都不舍得背上包走出了大门。直到现在这场中秋诗会还是让我回味无穷。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这次读书小组我们讲了拜月记,这个故事里面有多个冲突,就像王镇和王瑞兰,托满心夫和朝廷都是冲突,里面发生的那些事件也都潜移默化的展现出来兄弟的情谊和夫妻之间潜移默化的爱情。他和李逵负荆不同,一个展现的是夫妻的长相思守,另一个讲的是兄弟之间的轻易长存。
-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这次讲座通过对孙女士投诉抽烟墙,我提出观点,遇到事情不应该直接投诉或举报,要先经过协商,尽量不要把事情变得更大;其次,我认为他的举报是很不合理的,他混淆了个人喜好和历史现实,还有时代的错位,所以我认为他举报的原因完全不是出于对于抽烟墙的建议,他只是想在社交平台上博取流量而已。而且,我认为就算真的像他所说的青少年会学习鲁迅的抽烟的习惯,那为什么青少年就只会模仿鲁迅抽烟的这点吗?他们为什么就不会模仿鲁迅的文笔和勇气呢?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虽然我们认为她要把抽烟的鲁迅改成伏案写字的鲁迅这样让周围的气氛很不放松,那对于那些非常讨厌别人在大马路上抽烟的人可能就会认同孙女士的观点。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双面性,不可以盲目的追随大众,网暴他人,要理性的经过思考之后在下结论。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1、阅读材料一、看孙女士的投诉内容,你认为,她的投诉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鲁迅的招牌动作就是这个,我们要尊重历史,而且青少年也未必会模仿鲁迅的这点,他们为什么不会模仿鲁迅的文采和勇气?路线的抽烟已经超越了抽烟的本质,他这是一种精神。
2、阅读材料二、从网友的评论看,该事件的争议点在哪里?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
该事件的争议点在于鲁迅抽烟是否影响到了当代的青少年。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1.分析两个故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说说ta以什么形象参与了该剧最核心的冲突?(回答问题时需要说出核心冲突是什么,人物尽量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
《拜月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尚书,他十分的关注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否是平等的,他不允许他们家的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可是后来,当他发现那个文状元就是之前的那个穷书生时,他显得格外尴尬。核心的冲突是王尚书和王瑞兰之间的冲突,一个追求爱情自由,另一个遵从封建礼制。
《李逵负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逵,他虽然行事十分鲁莽,但他做完事情之后,等心平静了下来之后,他就会主动的去认错,并不会逃避问题,十分的率真。
2.两部喜剧的“喜”一样吗?两部剧分别强调了什么喜剧元素?这体现出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会更受哪类观众喜爱?
不一样,《拜月记》的喜是上天最后用一场巧遇满足了王瑞兰和蒋世隆的婚事,而《李逵负荆》则是李逵在犯了错之后将功补过,最后也救回了被抢的少女,皆大欢喜。
3.读一读上述元杂剧选段,摘抄下你最喜欢的两三句,在读书小组时分享。
【二煞】则就那里先肝肠眉黛千干结,烟水云山万万叠。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呵,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
8月30日 开学教育、行走汇报和暑假读书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讲座,根据其他反馈得出:
开学教育和之前一样,依旧是讲了讲坛的规矩,就像作业达到三次就要开出讲坛,和两次作业问题要提醒这些规则,他让经过了一个暑假没有去讲坛的我重新回忆起了讲坛的规则。实际上我一开始并不想上讲坛,因为我认为讲坛每周布置的作业量都十分的大,可是真的当我来到了讲坛,我渐渐的融入了进去,发现其实反馈是在帮助我们思考,而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作业。
这次的行走汇报是一级会员们去云南的汇报,主要是用阶段是的讲解,这种讲解的方式更容易让我们吸收,而完整的讲解则会让我们无法理解。根据其他同学的反馈,
我感觉一件虎捕食牛的青铜器最让我感兴趣,我认为,在云南可以看到这种青铜器更加地反映出了当地的名族交融的活跃,也同样反映了当时的南北交通的发达。
其次就是名著阅读,这次讲的是上海的金枝玉叶的主人公黛西,虽然她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里,但是她还是主动的去挖河,这一点十分的让人感到敬佩,而且在其它人都想自杀的时候,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这次我去看了栋梁展,这个站是关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展出,它讲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学生活和他们后来的探索与发现。关于林,梁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中国建筑的贡献和他们的爱情故事。 首先就是《栋梁展》这个题目。栋梁不仅意味着房子中间的支柱,还要求“重要”“高度”“强度”“身体”“意志”。 他们两个热的爱情是因为他们的父亲的友谊产生的,而且梁思成本来兴趣爱好十分的广泛,也并没有接触过建筑学,建筑学也是林徽因介绍给他的。后来他们出国留学的时候由于那所大学的建筑系不接受女学生,所以林徽因就选择了美术系。而现在,林徽因的孙女帮她领取了那份迟到了许多年的建筑系毕业证。 其次就是他们对中国建筑的贡献,他们用在五台山边缘的佛光寺打破了日本教授“想看唐代建筑一定要去日本”的定论,他们还里里外外得对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进行了研究。其实如果当时北京市市长采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规划,是可以将北京的外城墙保留下来的,还可以造成环城公园,更加的美观,可惜当时的政府并不支持这种理念,只知道要把封建的东西全拆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探索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后代的人继承他们的精神,继续探索发现。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我在暑假阅读了《上海的金枝玉叶》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文革时的黑暗和知识分子的恐惧。很多无辜的人都惨死在了这场文化的浩劫之中。 这本书的主人公戴西和另一本书的上官云珠一样,都生活在文革时期,二他们两个人却表现出了完全截然不同的表现:上官云珠不看时代的重负,并且为了保存他的名声,最后跳楼自杀;而戴西却忍受了一时的屈辱,到乡下去干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最后戴西成功的挺过了文革,使自己的英文特长发挥了出来。两个人的选择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而文革中还有许许多多和她们很像的人。 戴西在面对一些重大事情的事情的时候也表现得十分冷静,就像当乔治要把枪藏在戴西家里的时候,戴西毅然选择把枪就藏在院子里,要知道,如果被发现了,可是要每天被打得啊!在警察来搜戴西的那把枪的时候,她也保持得十分冷静,没有一点惊慌,这样警察就不会把她罚的更严重。 戴西的童年非常的快乐,她虽然从小生活的条件就不好,可是这份童真始终陪伴她。他之后不管去了什么地方,吃了什么的苦,她总是举止端庄,始终是一位大家闺秀。这点还可已从戴西之后和老朋友聚餐时还是要吃蛋糕看出。 但是即使戴西出生于读书世家,她也非常能吃苦耐劳。她到后来都只能拿铁架子来烤面包了。她还在农场里干过很多的累活,被抄过家,还和中正一起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是她依然是坚强的活了下去。 这就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想: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必须要有着一个坚强的内心,和一副强健的体魄,否则就会像上官云珠那一类人一样,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预习问题1:
你对于云南的印象和了解有哪些?至少写出5条你所知道的“云南”(任何方面都可以)。
云南气候炎热,动植物种类繁多。
云南历史悠久,有像古针国和大理这样的古国。
云南有数条江,地里条件优越
云南物种丰富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气压大
预习问题2:
阅读下面提供的行走主题和分主题的题解,结合视频《什么是云南》,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3个有价值的问题。
云南的横断山脉上的河流又没有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云南这种地方还会有长冬?为什么云南的气候跨度那么大?
预习问题3:
将以下发生在云南的著名历史事件的朝代(时期,近代史具体时间)和牵涉到的著名人物查阅写出。
明代 郑和,原姓马,云南昆明人,后来因明朝攻入云南才入朝做太监,被赐姓郑,后因朱棣看中其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于是派他下西洋。
蜀汉 李咴,平定西南叛乱有功,被封为汉兴亭侯。 -
6月21日 如何做访谈这节课由孟老师给我们来讲有关于访谈的知识。这位老师又要离开讲坛了,他要去考研究生。这节课也是这位老师唯一给我上过的一节课。这节课我们讲了访谈。老师先讲了他在曾经采访盲人的是事情:他采访了三位盲人,三位盲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之都是在安慰自己,逃避现实。所以通过访谈,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眼光看世界。我们还可以通过访谈来理解他人。者可以让我们懂得换位思考。并且,我们还知道了访谈和采访的区别。访谈是问为什么,而采访时问是什么。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这次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姚姚没有自杀,因为在当时自杀就是一种认定了自己有罪的表现,而且姚姚可能还要完成她的妈妈和燕凯的遗愿。还有陈丹燕先生为什么要写姚姚这样一个人。我认为应该是幺幺是一个完全切身体验过文革的这么一个。
-
6月7日 文科有用与否的时文讨论反馈这次我们讲坛由于小区里的热心大爷所以我们四个书院都要换路进入活动室。进入了活动室后,旁边的同学就给了我一张贺卡说是谢老师要离开中国去新西兰了。我也给谢老师写了一段祝词。
这节课主要还是四个书院一个书院派出两人进行辩论。辩题是:学习文科有没有用。正方的理论是学习文科可以增强理解能力。反方是学习文科没有用。学习文科本来是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还能陶冶我们的精神,但是现在的文科在慢慢向着理科的方向发展,文科的答案被标准化了,人们的目标也变成了完成考试。所以不要学文科了。我认为反方说得更有道理。 -
5月行走作文在这天,我去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行走,这次的行走时关于文革的。而且我们中途要经过好几个大使馆,路上有很多的便衣,所以我们要格外的小心。
首先我们去了张乐平的故居,他就是三毛流浪记的作者,他当时也是被批斗的对象。他是上官云珠的朋友,他的儿子张小小也是姚姚的朋友。所以他们家和上官云珠家是很有渊源的,所以在姚姚去世了之后,张乐平就算已经生了病,但还是要去看姚姚。我们还去看了张乐平在文革时期画的“遗像“。上面尽展现出了他的忧愁和苦闷。我们还看到了一样文物:文革时期的三毛的手稿,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和政治原因,他没有把这幅画画出来。他和丰子恺正是中国漫画的奠基人。
然后我们就去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门口,看到了那一尊非常常见的雕像,分别是工人,农民,还有战士。这就是工农兵,当时所有的文艺都是为工农联盟服务的,所以在制片厂门前才会有这样的雕像。
然后我们就去了聂耳像,在这里,我看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一块铁板。聂耳是云南人,傣族,从小就有很强的音乐天赋。他后来也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只可惜他早早的溺水而死了。他在上海有很多的纪念的地方,而同样参与了国歌创作的田汉却被打压致死,连骨灰都没留下,甚至现在连一点纪念的地方都没有!这或许是人们在有意回避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然后我们便来到了普希金像。当时很多的外国的人的雕像都被毁了,只有普希金像被毁坏后一直在被重建。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府正在全面地向俄国学习,而普希金正是俄国人。上官云珠就是在这个地方在死之前给姚姚说最后一番话的。然后便在离这里不远的建安公寓跳楼自杀的。
而他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得喊着”毛主席万岁!“这是为了让他的亲人不受牵连。而陆洪恩由于没有任何的牵挂,才发表了那篇十分震撼的”最后的演讲“。
这次的行走让我印象深刻,之后,我还想对文革有更深的了解,并且想让所有中国人都正面事实!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预习在这天,我去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行走,这次的行走时关于文革的。而且我们中途要经过好几个大使馆,路上有很多的便衣,所以我们要格外的小心。
首先我们去了张乐平的故居,他就是三毛流浪记的作者,他当时也是被批斗的对象。他是上官云珠的朋友,他的儿子张小小也是姚姚的朋友。所以他们家和上官云珠家是很有渊源的,所以在姚姚去世了之后,张乐平就算已经生了病,但还是要去看姚姚。我们还去看了张乐平在文革时期画的“遗像“。上面尽展现出了他的忧愁和苦闷。我们还看到了一样文物:文革时期的三毛的手稿,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和政治原因,他没有把这幅画画出来。他和丰子恺正是中国漫画的奠基人。
然后我们就去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门口,看到了那一尊非常常见的雕像,分别是工人,农民,还有战士。这就是工农兵,当时所有的文艺都是为工农联盟服务的,所以在制片厂门前才会有这样的雕像。
然后我们就去了聂耳像,在这里,我看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一块铁板。聂耳是云南人,傣族,从小就有很强的音乐天赋。他后来也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只可惜他早早的溺水而死了。他在上海有很多的纪念的地方,而同样参与了国歌创作的田汉却被打压致死,连骨灰都没留下,甚至现在连一点纪念的地方都没有!这或许是人们在有意回避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然后我们便来到了普希金像。当时很多的外国的人的雕像都被毁了,只有普希金像被毁坏后一直在被重建。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府正在全面地向俄国学习,而普希金正是俄国人。上官云珠就是在这个地方在死之前给姚姚说最后一番话的。然后便在离这里不远的建安公寓跳楼自杀的。
而他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得喊着”毛主席万岁!“这是为了让他的亲人不受牵连。而陆洪恩由于没有任何的牵挂,才发表了那篇十分震撼的”最后的演讲“。
这次的行走让我印象深刻,之后,我还想对文革有更深的了解,并且想让所有中国人都正面事实!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行前讲座 & 时文讨论这次讲座我们讲了文革的内容,这是一次文化的浩劫,人民的灾难,让很多无辜的人置身于水火之中。很多的艺术家都在这次艺术的毁灭中不信死亡了。其中就有这节课讲的上官云珠。上官云珠先和张善琨结婚,随后和姚克一起结婚生下了姚姚。在和姚可离婚之后,又和程鹞述生下了灯灯。最后因为患乳腺癌后转移到脑部。却被无情的赶出医院,最后跳楼自杀。她表演过很多的著名的电影:就像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南岛风云,舞台姐妹等。而就是因为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她被认定为了,艺术界的毒草。
我们还讲了林风眠:他是中华艺术宫的院长。而却在解放后被红卫兵抄家,他也只好把他的很多的艺术作品全部弄碎了。
还有很多知名的人:就像林昭,爱憎分明,最后在上单十六岁被枪决,陆洪恩勇敢地说出真相,胡风,巴金曾怀念他。
总之,文革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
5.17时文讨论 董小姐事件1,引发公众质疑的焦点是他的学术并不真实,有造假,并且还有对于那些学了八年医生的不公平。还有协合4+4
2,初衷是让医生学艺更精。出了问题是因为有些医生每天整天都呆在实验室里,做的非常刻苦,但最后却一无所有,这会让他们不再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