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金

金祉宸

@金祉宸
关于
帖子
25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10月25日元散曲 & 时文讨论
    金 金祉宸

    我参加了模拟听证会的家长一方。可能是提前准备不足的缘故,讲话并没像真正的家长一样有气势,那么有目标,看着观众还有一种紧张的感觉。这两个事件的焦点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们也讨论到,值得玩味的是,这样一个听证会在现实中不可能召开。
    本来以为这是一节平常的文学讲座,没想到樊老师用大部分时间铺垫元朝和蒙古的历史事实,文人、艺术的部分只占不到一半的内容,而且也并没有针对一首作品进行分析,而是用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来反映历史中文人的群像。
    又提到了蒙元的残酷事迹。又屠城、又废科举、又分人等,而且还干出像掘南宋皇帝坟这种事情,文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总是带着一种愤怒、一种寂寥、怀着绝望和悲伤完成他们的艺术创作。

    本周要点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金 金祉宸

    武松是否英雄?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就说“武松是一个复杂的人。”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承认他是完全善良的,完全邪恶的人也不存在。那么,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复杂的。文学作品更是这样,要通过事例的书写,塑造人物复杂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这是好的文学作品。
    在讨论中,也加深了我的认识。武松的有目标杀人变为无目标杀人,在原来的我看来,是他人性的转变;而交流发现,原本武松对于官府还抱有一线希望,而后则是官私勾结,他已经无路可走,不再受官府、法律的限制,为了泄愤,加上他自身人性中恶的一面,他的胡乱杀人就可以理解了。讲到潘金莲,留了一个问题:从她的身份转变中猜测她的心理变化。这也很有意思。

    书讯微博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
    金 金祉宸

    文天祥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就是民族气节的化身。而今天我们顺着宋元之交的时间线,以文天祥个人为主体,分析他在各种情景下的选择,让我加深了对他的认识。
    首先讲到的是大家对于元朝和蒙古帝国的印象。樊老师列举了一个惊人的数据:蒙古帝国只用了八年就把亚洲的十几个国家统一了,而南宋还苟延残喘了三十多年。在这样的时代,文天祥出生了。他天赋异禀,18岁乡试第一,又在20岁入白鹭洲书院,这是一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地方。白鹭洲书院的思想以南宋理学为基础,“敦教化,兴理学,明节义,育人才”的理念,培养了文天祥对于儒家道的追求。
    后面的讲座也给我普及了一些知识。南宋的灭亡有多重因素的影响。度宗的昏庸、贾似道的公田法、对金、元的战略错误都是重要原因。文天祥总是想改变这些,却没有帮上大忙。
    文天祥并非只有民族气节,丹心一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他探讨了生死,还有他一生的、对生命的践行。

    本周要点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金 金祉宸

    1、武松在斗杀西门庆中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时杀了一个后槽,两个丫鬟,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两个自家亲随人,夫人,玉兰,两个小的,两三个妇女,才心满意足。前者武松是理智报仇,后者武松已经怒气冲天,见人就杀,成为了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他吃了一些苦头,怨气自然加深。他的草莽出身,也导致他杀人如麻。
    2、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宋江仗义疏财;我说一句是一句,并不会说谎,宋江说到做到;人情,人情,在人情愿,宋江不识好歹;宋江假装疯癫,装的很像。
    3、李逵的性格天真与残忍,可能都是因为缺乏社会生活导致的。也许他从小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么别人都会远离他,自然就又天真又暴力了。作为一本小说,自然需要一些性格具有强烈冲突的角色。天真是善,残忍是恶,也许施耐庵通过对一个善恶兼具的角色来引发我们的思考。

    书讯微博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
    金 金祉宸

    从讲坛三十年的中秋诗会开始,到现在三十四年,我竟已经参加了五次中秋诗会。说来也是感慨万千。而这次我又有了新的身份:主持人。在主持人的角度看中秋诗会,别有一番乐趣。
    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花想象中那么多时间。因为可以借鉴上一次的中秋诗会主持稿,我们就只在上面做了些文字的修改,大致没有变化。陈煜拿着我的主持稿,笑着说:这些我好像都读过。
    不得不说,做主持人还是有辛苦之处的。我们没有位子,连站几个钟头,好像是军训以来站得最久的一次了,腰酸背痛。而且我们也没有适当的排练,有一次姜子麒下台,要绕一大圈才能上场,却又是他的主持词,只能我代替他读了。
    中考回来,重新听了几次讲座,才终于发觉,讲坛的不可替代。绝没有第二个组织会有这么深入的思考,当我想到哪里,老师就讲到哪里,不会让我留下疑问。我终于明白了讲坛为什么这样,也后悔以前没有好好理解讲座的内容,不喜欢逛博物馆。我发现,只要思路跟上了,自己提问,讲座就是充满乐趣的地方。
    当我抱着这样的心情重听中秋诗会的时候,我又有了别的感受。我以前以为中秋诗会不过是大家穿着汉服,一年之中难得欢笑一次,而现在我明白了,表演是想让思考的过程可视化,帮助我们理解里边的深思。
    这次的很多节目中,也能看出同学们在编排时所费苦心。有三个学生角色,他们演的依然是穿越剧,然而并没有往年中秋诗会同学完全衬托古代人物的呆板,而是富有生活气息,作业写不完、要考试,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部剧从徐霞客的问源长江之路讲到了现在面对的教育问题,这样的思路蛮好的。
    另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缔造现代。通过演绎从古至今西方艺术家的想法和对话,简明地讲清楚了艺术的故事。方萱沂演的剧,质量一如既往地高。用几匹布来说明自己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简直是太妙了。其中几个搞笑一幕,也让小小的厅堂里欢笑不断。
    我们在欢笑中获取知识,我们是因为对世界的好奇而聚在一起。当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辩论的时候,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感受到思辨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以人文得自由。
    当灯光暗下,响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歌声之时,往年几次中秋诗会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来到了我眼前。每年的中秋诗会,总有一些人走了,又有些人来了。讲坛的精神也就这样,靠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奇文共赏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金 金祉宸

    重回讲坛,感触还是很深。这一年为了中考,有不少老师、同学跟我讲过水浒传,但是绝没有讲坛的读书讨论那么深入。预习作业里都是写我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对比下来,我对讲坛更加崇敬。讲坛的确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学到了一些知识。施耐庵自己参加过农民起义,这对我们理解他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有很大帮助。其次,我们分析了鲁智深的非理智行为,并和武松、林冲对比。原来,鲁智深是很少考虑自己的后路。任禛好说她不能理解水浒传中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讨论和万老师的点拨,我们发现要先理解那个时代、社会和价值观。尤其,水浒传是一本江湖的史书。我们要理解江湖的逻辑。而后,又提到每个好汉的人生价值的选择不同,才走上了不同的路线。以后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注意的。

    书讯微博

  •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金 金祉宸

    这是我长假后的第二次讲坛活动。万老师讲的多维思维和逻辑分析,忽而使我顿悟,忽而使我深思。我收获良多,不禁感叹:讲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深度。
    其中这次讲座最大的收获是:看待一件事情,不评判整体的对与错,而是拆开分析,这是合理的,那是不合理的。因为事情大多是复杂的,评判整体的对错是非理性的。
    其次,是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分析社会时间中的一个个体语言,可以从动机和逻辑两角度出发。分析社会问题,要用结构化思维和多维分析框架。事实、社会、历史、价值四维度的思考,可以让对一件事情的见识更深。还提到了用这些思维方式的注意事项:先还原事实,避免一开始带情绪;换位思考,理解各方关注点,关注社会影响和公共导向;分析历史、现代和冲突的核心;价值权衡,说明理由,形成自己的判断。
    随着对鲁迅墙画争议事件的探讨加深,我们意识到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远不止孙女士和鲁迅故里官方那么简单,还可能涉及艺术创作者、投诉举报者等。于是我们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分析了投诉和举报的边界。
    我们文哲书院分到价值维度的分析,其比较困难,因为价值偏向主观,而其余的事实、历史、社会较为客观。在讨论中,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我们也从多角度思考:投诉者视角、投诉处理方视角、第三方视角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听其他书院的汇报的时候,也曾多次惊叹于他们思考的深度。简单记一下其中的要点:处于零和博弈,而不选择协商解决的中间状态;形成了“扩大事态”以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学了这些方法,以后再听到新闻、分析社会事件,就不会像傻瓜一样啦。

    本周要点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金 金祉宸

    1、英雄所干的事情终是影响社会的稳定,类似妖魔所为,而且他们也有妖魔一样的武力和性格。
    2、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是正义的,全部都是冲动的。基本上鲁智深的行为都是过激的,即使正义,但是用了非正义或过分的方法解决。
    3、分成两队:卖枣子的商人,和一个酒商。晁盖获取情报。地点选在黄泥岗。

    书讯微博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
    金 金祉宸

    1、她的投诉不合理。鲁迅抽烟,并不能引导青年人养成吸烟习惯。
    2、争议:鲁迅形象(历史事实)的不可修改,孙女士的动机不纯,墙画并不能产生坏影响。

    我思故我在

  • 2025年暑假一级会员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金 金祉宸

    从前了解的美国政治制度,就只有两个词:民主、选举。而读这本书给了我更深的启发。
    首先,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这跟他们的民族性有很大的关系。他们遇到问题,总希望发明一个工具或是制度来解决它。这就导致了宪法和现今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生。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写中国和美国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独立,并非是出于某种崇高的社会理想,而是不满于英国的统治。他们只是为了独立而战争。同时,他们高度的自治也让我意外。
    最巧妙的是三权分立。这两百多年的时间中,都保持着这样微妙的平衡——这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几乎没有一个王朝的政治系统如此稳定。那么,它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美国的民族性。说成民族实际是不妥的,但可以作为美国人的统称,其思维模式传承方式和民族大致相同。他们有着务实的传统。他们将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分的清清楚楚。在美国人眼里,好像没有什么权威:总统的话不总是对的。总统的话不总是要听的。总统不总是正确的、正义的。这是一个讲究程序正义的国家。而且,美国的民众对于这套制度有着充分的自信和依赖,一切问题交给制度解决就够了,像他们一贯的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作风。
    此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水门事件的前因后果。我是第一次读到这故事,心里想的是“无巧不成书!”当然,这过程中作者还讲了很多故事,以体现美国的政治特性。尼克松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需要窃听,但是他的总统职位只有行政权力,所以无法合法窃听。以致采用了白宫顾问这荒唐的办法。随后,事情败露后引发民众的一致反对。在美国,总统是没有权威的。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总统只是制度中行使行政权力的那个人,谁坐这个位子都无所谓。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反对总统,抨击总统的所为。
    那么,由此可知,总统的权利是在多方面受到制约的。他的很多要求都会被拒绝。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合理地解释了。作为总统,他有直接和外国人士见面外交的权力。他的外交说辞,可以只经过他个人的思考,但能否实行,取决于司法部门的同意与否。他的说辞不能得到实行,他只能换一套外交说辞;当然也不排除这套外交说辞是套取更多利益的一种手段。

    书讯微博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金 金祉宸

    听说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中银大厦都是贝聿铭设计的,便选定“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参观。
    进入以后,先看到导言,介绍是贝聿铭的大型回顾展,围绕六大核心维度解析他的建筑思想体系。是的,不包含他的设计技术,只涉及思想。
    随后是他的成长史,以及大篇幅的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
    看他在美国读大学的经历,看出他从小对实践性建筑设计的向往。这热情,使他钻研建筑的各个方面,终成为一代大师。
    展区主要是他作品的展示,并未特意点出其设计精妙。有幸蹭到了一段讲解:老板让贝聿铭用边角料造老板办公室,而他将办公室设计在正中,还考虑到许多老板未提及的需求:隐私、采光、情绪调节、艺术享受等。这让他受到老板信任,并被选为最佳设计。
    看了一些展品,才知道有一部分设计室未建成的。可是仔细看去也是充满巧思:在凯旋门远处造一座颠倒的凯旋门,用现代化建筑延续文化符号……那为什么未建成呢?查询现今拉德芳斯之首的图片,看到一座正立的门式建筑。因此不难推测是设计竞标中未被选用的缘故。
    除了这些成品照片和模型之外,还看到了许多设计图。首先先感叹于设计师的画笔都很好;然后仔细观察图上的要点,发现设计居然要考虑这么多因素;再仔细看看,看出其中的巧思。
    我拿几张设计图问了身边的建筑设计师,她告诉我顶视图中,较粗的线条是截断的墙壁,还有东视图、西视图等等。有一张设计图中,还标了虚线。这表示视线,以保证看客能将黑板看全,而且便于黑板的运输。
    原先我是想去看建筑设计技术的,然而看了一圈并没有什么展示,那就只好关注文化的意味了。
    一段视频,贝聿铭介绍了当时正在建造的美秀美术馆。他创新性地设计了山里的人行隧道,并在尽头加上一座桥跨越深谷,最后连接着美术馆。他说,这是中国大部分寺庙传统的体现。要拜见佛祖,先要爬上百千级阶梯,在深山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方能看见佛的真身。隧道和桥便是取灵感于此。还有,行人在山洞中向着洞口的光前行,但出了洞口还并不是结尾,还要通过一座桥,而这座桥只有一边的支撑。他和一旁的日本女士说起“peach blossom spring”,两人会心一笑。这便是中亚文化圈著名的桃花源记。但要跟欧洲人解释明白,就很难了。可见贝在设计文化寓意时的巧思。

    文化行走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金 金祉宸

    有一个概念贯穿始终:彩云之南。这是一个优美的称呼,寄托着人们美丽的想象。这也引出了云南谜一样的历史。
    古滇国、南诏国、大理国,都没有列入正史,更何况没多少史料留到今天。我们此次行走,就是为了探寻这消失的云南历史而去的。带着这样目的去云南的旅行者必然不多,大部分都是看中优越的气候条件。这就不得不说起云南的地理因素。
    两块大陆的撞击诞生了横断山脉,这沟通了南北。同时,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在此汇聚,降水丰富。同时,暖而干燥的气流向东北吹,使锋面留在贵州。云南部分处于高原,凉爽舒适,而气压又不太低,故成为中国的疗养圣地。我也好想去玩玩呢!
    此外,樊老师所讲古滇国、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大小和历史地位都让我吃惊不小。

    本周要点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金 金祉宸

    1、去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部分处于热带。
    生物丰富
    中国西南,与越南、老挝等接壤
    横断山脉
    2、既然云南有26个民族,古代是怎么管理的呢?是否会爆发矛盾?
    这多民族的地区,宗教是否有很多?宗教是如何协调的?
    云南历史上有没有被入侵?
    受到了哪些其他文化的影响?
    3、古滇国:前278年——前109年
    庄蹻入滇:战国时期楚国
    五尺道:战国时代
    设立云南县:西汉
    七擒孟获:三国蜀
    南诏国:738年—902年
    天宝战争:750年 至 755年
    革囊渡江:1253年
    设立云南省:1274年
    明远征云南:1381–1385年
    南明最后皇帝被害:1662年6月1日
    中法战争滇越铁路:1883–1885年
    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
    西南联大:1938年4月2日开始
    中缅边界协议:1960年10月1日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

    文化行走

  • 6月21日 如何做访谈
    金 金祉宸

    从同学的反馈看,大家对现场表演印象很深。启发是,我们要尽量以聊天的方式,避免生硬的对话。
    这让我想到从前行走,多次跟随方萱沂学姐采访,她简直是此次所说错误方法的生动体现。但采访效果都不错,我猜是因为她采访问题提得比较具体,语气也较自然。若再严肃一点,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我今天意外地跟随农民大伯体验捉蟹。我并没有事先采访他的意图,但是过程中,他自己就跟我讲了很多。于是我顺藤摸瓜,再提出几个问题,我所好奇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还有许多意外知识的收获。
    我特意把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采访作比较,发现:最重要的区别是,我这种方法是跟随被采访者的思路,采访是被采访者跟着采访者的思路走,其导致的结果是,我能获得的知识全面,而采访获得的信息由于提问者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是片面的。我还能通过自身观察获得更多信息,但因此带来的弊端是花费时间多。这也就是访谈和采访的区别:访谈时间充分,可以深入问题。于是我想到,访谈应该就像我跟着大伯的船一起去捉蟹一样,顺着被访谈者的思路进行,平常聊天的口气即可。

    本周要点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预习
    金 金祉宸

    1、A覆钵式塔B楼阁式塔C密檐式塔
    楼阁式塔:栖灵塔,龙华寺塔,松江方塔
    密檐塔:朝阳北塔,八棱观塔,崇兴寺双塔
    楼阁式塔每层可以站人,供登高望远,出檐较深,全塔每层均匀
    密檐塔不可站人,出檐较浅,最下一层最高,其余平均
    2、问题一:松江的桥梁以石桥多,亭馆不多,名称经常更改,寺观为宅院所改,祠庙多而兴盛。
    问题二:把不同时代的建筑聚在一处很好。一是提醒观赏者,这个园子是今人所建,古建筑都是他处移来;二是给古建筑、文化的爱好者丰满的体验,在小小的一方园子内,可以看到多种时代多种形式的古建筑;三是提供不同的审美,审美不同者都可各取其需。
    问题三:他的造园理念突出了尊古的气息,不完全是宋,但精神是宋的。

    文化行走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
    金 金祉宸

    课初引入就很有意思。先普及一下文化常识,什么是塔,什么是园林,怎么才叫宋韵。万老师对此很有办法。先让我们看了中秋诗会“明月中的塔影”,既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又加深了我们对于塔的演变的印象。随后,当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塔的历史与分类之后,又出示了好几张讲坛的行走照片,让我们辨识其中塔的样式。我们立马失去了方向。后来也多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说得出。这富有乐趣的游戏,也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不要骄傲与已有的知识,它们远不够。因此告诫我们要持之以恒追求知识、人文、真理。
    园林又要从什么角度切入呢?没有想到,万老师竟然找来甲骨文让我们认字。还设置了小陷阱:知道我们的思维定式,于是第一个象形字故意不设置“园”,而设置“囿”。当然辨认甲骨文的难度颇大,得知这不是园,也很难猜出。其字好像田字,四角的田地上种有一棵树。园则是由外面的围墙,里面的假山、池塘、花木构成的。当万老师说,北方人说园林先叫“囿”,后来才叫园林,我们才恍然大悟。万老师是想让我们从象形文字中学习园林的历史。可不是么?园林最先没有假山和水塘,这些是后来出现的。不禁感叹道:甲骨文真是太有趣,而且包含了这么多信息,真可谓很值得研究的了。
    从宋代开始,人们在设计园林之际,开始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作用。诸多古诗词来源于园林;又有诸多园林源于古诗词。《庄子·濠梁之上》的典故就是典型代表。如今园林水上的亭阁大多是化用了这个典故,著名的有豫园的鱼乐榭。你看,这不是很有趣吗?在得知一些文化的常识之后,连一座亭子的名称也很有说头。这就是做文化人的乐趣吧。
    很自然的问题:如何欣赏园林呢?万老师这就来讲解:一看布局,二看主景,三看小景,四看匾额,五要沉浸感受。沉浸感受乃是这五点的要义。万老师说,人多的时候太嘈杂,好像走进了集市,不让人沉浸感受,因此找人少的时候去是很必要的。我就有了些许疑惑:我先前很不懂怎么看园林,也曾有无人时欣赏过,可是只是觉得,不过是几块太湖石,几株柳树,几朵荷花,平地就种些小花小草之类,假山两步就可以登顶,一点也不阔大,走了几步路就撞了南墙;回头没几步路又撞了北墙。所以我迫切想知道人们到底应该怎样欣赏园林,听得格外认真。
    万老师讲到了园林的水池,有一特点,就是水岸必定要用不规则的石块随意堆砌。大家似乎心里都有些不以为意;但是万老师的话好像点醒了梦中人。她说:“不仅是看起来好看,你们想想,浪打过来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声音?不一样形状的石块,就有不一样的空腔,不同处的声音也是截然不同。你看,欣赏园林不止是看,听也是要义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要沉浸感受的道理。”大家恍然大悟。此后,万老师又仔细评讲了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其中讲到了园林的“旷”和“奥”:在有高塔,或是其他高建筑,人可登临的地方,不设置树木,使眼界深远,能看到开阔的天空,也能俯瞰园林;在一般的地方,增设树木花草,尽力模仿自然,营造植物浓密,深邃的感觉。经此一讲,我方才大悟。欣赏园林,原来是这样的啊!
    又介绍了宋韵在中华文化史上的情况。从宋瓷器和其他朝代如元、清的瓷器的对比,我们看出宋朝的审美偏向典雅,清淡;又给我们看了汉、唐、宋、清的衣服纹样图,让我们选哪个是宋朝的。我们一时想不出来。这时沈阳学姐来了,她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一眼就看出来了,只不和我们说。只是笑着说:“你们和万老师这么多年了,还不了解她吗?她是那种故意把朝代更换顺序的人吗?”我们觉得很有趣。不仅从瓷器,还从衣着纹样,我们都看得出宋朝的审美喜淡色。他们不爱绚丽浓艳的颜色和花纹,这却是和我们的审美有些相似。近些年如潮流服装中素色的使用变多,简易的帆布包、卫衣的流行,大概都是有些这样的意味的。至于“四般雅事”,《西园雅集图》的介绍,也突出了宋朝对于“雅”的追求。

    本周要点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预习
    金 金祉宸

    1、北宋钧窑天蓝釉胆瓶。我在找寻宋朝文物时第一个想到了瓷器。于是在浏览过程中,我被这瓷器独特的颜色所吸引。它的器型从净水瓶变为了观赏用瓶,可见其美丽。的确,宋朝人是经济很发达,文化很发达,可以想见宋朝人在家里摆一个每日欣赏的。这样的精致美丽大概是宋朝精神里独有的。
    2、北宋开始园林表现出“势”。就像宽为60厘米的《千里江山图》长十二米一样。建筑有奇趣。从小的推想到大的,从画里推想到画外。可以参考宋朝的山水画,着重表现其势。

    文化行走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报名
    金 金祉宸

    文哲书院金祉宸报名本次行走

    文化行走

  • 11月9日 北宋诗文革新与欧阳修 & 读书小组
    金 金祉宸

    这两次讲座,我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古文的魅力。樊老师让我们传阅王安石、苏洵、苏辙等的散文精选集,其中我第一篇就翻到了《伤仲永》。很能感受到古文的流畅,构思精巧,深深的文化的气息。《泷冈阡表》,又是别有一番风韵。尤其是文化在代际间的传承,的确是现代人所忽视的。此外,樊老师列举了有关欧阳修的事实,诸如写金石学的书,编史书,当主考官,创造“文赋”,如此都让我感受到他的精力太旺盛。这也一改我对古人的陈见。从“逸马杀犬于道”的故事中也可读出他“文简意丰”的特点。于是我找来欧阳修散文选集和六一词,好好阅读,感受古人文学的魅力。

    本周要点

  • 10月26日 北宋婉约词(上) & 时文讨论
    金 金祉宸

    应试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是很欠缺的。我们的确能感受到。这次的讲座给我的知识比感受更多,这也能证明这点。北宋的词真的繁盛。《全宋词》21055首词中,1569首为无名氏所做。可见当时词的繁盛:这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词作却很好,传承了几百年。我们对于词的种类、著名词人的了解也是欠缺的。教材总是给我们读豪放派词,然而并不是北宋词的常态。主流的应该是婉约。宋词的词调也很多,有2000种左右。
    词如此繁盛的原因是什么?诗达到了顶峰,市民阶级的壮大,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樊老师于是又补充:还有道统理学和宗教世俗化并行的社会心理,平民教育的普及使文艺代替宗教作用等等。
    得知了这些,我们就开始品鉴宋词了。先讲到晏殊。他很善于取得皇帝的信任。他的风格就像他的词集《珠玉词》一样,温润圆滑。《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充满了多种情感,而且不沉浸在痛苦中。晏殊多在酒席寿宴上作临时即景之作。晏几道作为他的儿子,也有不小的成就。
    欧阳修、柳永的感觉就更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几个深字,不禁是物理方面,也是情感的表达。这样巧妙的手法,真是层出不穷。柳永的《雨霖铃》是千古离别顶峰之作,而他却是一个民间词作家。号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是很有趣。他也是一个音乐家。他是创用词调最多的宋代词人。从樊老师给我们的讲解中我也感到了他贡献之大。

    时文讨论反馈
    为什么会价值单一?因为社会的不自由。为什么不自由?统一时,政府的手很长。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不自由的社会。我们在不自由的社会上只看到一条路可走,这就是目前学生们的悲哀。樊老师所在的改革开放初期,是价值多元的年代,让人怀念。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在学号应试教育的同时,抓紧改善自己的各种技能和兴趣。不知道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本周要点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