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施

施旻萱

@施旻萱
关于
帖子
29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施 施旻萱

    在这次讲座前,我对云南有26个民族共生是有疑惑的。这次讲座樊老师先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了云南,云南受板块撞击就有了横断山脉这样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脉,我想金沙江拐弯变成长江从而养育我们上海人也是因为板块的碰撞。战乱等原因又使人们逃到中国南边,就比如西南联大,梁思成和林徽因,正是因为这样促进了南北的沟通,而南北的纬度不同带来了各种文化,所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云南会有很多文化的原因吧。然后樊老师还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云南,关于阁逻凤立《南诏德化碑》并且希望与唐和谐共生的问题,我想也许是频繁的战争使他会这么想,这也应该是现在云南有2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原因吧。当然我认为那个碑上写的是汉文,但是现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会写各种各样的文字,说不同语言的原因也是出于和平统一。在ppt上的照片中我看到各种少数民族民族的人牵起游客的手一起跳着自己民族的舞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不禁为这种不同民族间的和谐感动。横断山脉促进了云南文化的交流,而当时的人们处于战争年代中这又使云南多民族和谐共生,所以我想如果没有板块的碰撞就不会有现在文化多元,甚至有9个自治州的云南,这次讲座让曾经去过云南的我又对云南有了新的向往,并不单单是云南美丽的风景,多种多样的生物。

    本周要点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施 施旻萱

    预习问题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
    喀斯特地貌,所以有石林;大理的扎染;啤酒风花雪月;西双版纳中科植物园的王莲,是水生植物中叶片最大的植物;生物多样性(蘑菇,鲜花等);过桥米线
    预习问题2:1.为什么材料里说“夜郎自大”能反映出滇地的原始政权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夜郎自大不是体现他们的自大吗?
    2.视频里说云南最北端的河和最南端的相差6600多米,为什么云南的三江并流区域的水电站都建在和四川交界处而不是全在云南省里,而且好像都没有特别有名?
    3.云南有那么多少数民族为什么不单独把那些民族自治州(如大理白族自治州)成为一个自治区,像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样?
    预习问题3: 1. 古滇国:朝代:战国至西汉。
    -著名人物:滇王。汉武帝时,滇王降汉,朝廷赐“滇王之印”。
    2. 庄蹻入滇:朝代:战国时期,公元前278 年
    著名人物:庄蹻(楚国将军)入滇后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 。
    3. 五尺道:朝代:秦朝。
    著名人物:常頞,秦始皇,李冰
    4. 设立云南县:朝代: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年。
    著名人物:汉武帝。
    5. 七擒孟获:朝代:三国时期。
    著名人物:诸葛亮、孟获。
    6. 南诏国、天宝战争:朝代:唐朝,天宝战争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50 - 755年) 。
    著名人物:南诏国建立者、阁罗凤(南诏王,天宝战争中南诏与唐发生冲突)、鲜于仲通、李宓(唐朝讨伐南诏的将领)、张虔陀(云南太守) 。
    7. 大理国:朝代:宋(937 - 1253 年)。
    著名人物:段思平(大理国建立者) 。
    8. 革囊渡江与设立云南省:朝代:元朝,1276 年,元朝正式设立云南行省 。
    著名人物:忽必烈。
    9. 明远征云南:朝代:明朝,1381 年。
    著名人物:傅友德、蓝玉、沐英。
    10. 南明最后皇帝被害:朝代:明朝末年(1662 年)
    著名人物:朱由榔(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吴三桂(原为明将,后降清,奉命绞杀朱由榔) 。
    11. 中法战争滇越铁路:朝代:清朝末年。
    著名人物:法方(如负责铁路修建规划等的法国殖民官员、工程师等),清政府相关官员(在与法国关于铁路权益交涉中有参与,但未形成突出个体代表) 。
    12. 护国战争:时期:1915 - 1916 年(民国时期)。
    著名人物:蔡锷、唐继尧、李烈钧。
    13. 西南联大: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 - 1946 年)。
    著名人物: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实际负责人之一)、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蒋梦麟(北京大学校长)等众多教授学者(如陈寅恪、华罗庚、闻一多等 )。
    14. 中缅边界协议:时期:新中国时期(1960年)。
    著名人物:周恩来(代表中国参与边界谈判等相关外交活动,为解决边界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
    15.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新中国时期(1979~1989年)。
    著名人物:许世友、杨得志(对越自卫反击战东西线的主要指挥员 )。

    文化行走

  • 6月21日 如何做访谈
    施 施旻萱
        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对访谈的理解就是采访,只是表述更为专业而已。听完讲座后我才了解到采访和访谈并不是同一件事,对我来说采访和访谈的最大区别就是采访主要是记录被访者的回答,是较为被动的,而访谈更像是和被访者的讨论,更加主动,多了一层“谈”的含义。再对比以前行走我做的所谓的“采访”,其实是希望我们从他人眼中看看对某个地方的看法,而不是像我问的一些简答题,而且在一些我的问题中向被访者预设了答案,最后大多数被访者提供的信息和他自己的想法也都不太符合我的预期,双方都有些尴尬,就算遇到了一些对我的采访较为尊重,对我采访内容较为了解的人根据我的问题最后也是给出了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我想如果我以后要做采访可以结合这次讲座中提到的如何做访谈的内容,可以从聊天中开始采访,如果直接开始就会让被访者觉得很突然,被访者也会一时紧张,没有什么想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不要向被访者问理论知识或简答题的问题,应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让他们跟随着我们的问题走。访谈最重要的就是让被忽视的人获得表达的机会,也许下次采访我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人进行,说不定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也就是社会学重要的原因吧。
    
    本周要点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西文书院)
    施 施旻萱
        这次读书小组以阅读问题展开讨论。如果说对比现在找工作和当时文革时期分配工作,那么姚姚的困难就显而易见了。她工作是工宣队看她的档案来分配的,而现在只用交一份自己写的简历,其实这样她的一些“错误”行为就被自动放大了,不得不说这是多么可怕啊。而作者写姚姚,说是想写一个普通人,一开始我刚读这本书时其实对这个产生了,我认为姚姚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母亲的身份是那么特殊。现在了解到其实她所经历的是文革时期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她身上是她所接触过的所有人的影子。但是她确实也是不普通的,她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但是有人想她介绍了一个非常行为正的人,如果姚姚和他结婚,那么她的处境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她却拒绝了,她不想连累这样一个人。
    
    书讯微博

  • 6月7日 文科有用与否的时文讨论反馈
    施 施旻萱

    这次时文讨论前我们先进行了一个有关文科是否有用的辩论。辩论中正方提到如现在的医生也要学习文科,懂得如何关心病人。辩论后也有同学提到其实做医生不一定要学习文科,学习文科的以后也不一定从事文科行业,这一点是我在听的时候所忽略的,现在我意识到其实文科理科是有交集的,我认为这两科并没有高下之分,是缺一不可的,只是文科相比于理科看起来对现在科技的发展用处没那么大而已。时文讨论中,我了解从1952年,中国就开始以经济为中心建设,发生院系调整,以工科为主。根据老师给出的一定时间段内,专业的流行度,我发现这是多变的,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不管怎么说就算文科没用,但是也是需要存在的,学习文科可以用于管理。听完讲座后,我想我对以后选哪个专业可能更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吧,不一定像预习作业所说的那么关注时代变化。

    本周要点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西文书院)
    施 施旻萱

    阅读问题一:我认为第一个压力是她发现自己怀孕后过的那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p190)
    第二个困难是姚姚怀孕了,但是她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孩子,其实她舍不得的,我认为是因为首先学校不允许,第二是她和开开还没结婚(p173)
    阅读问题二:姚姚在分配时遇到的困难就是她的怀孕,母亲是上官云珠,她和燕凯和开开的恋爱使她被工宣队认为档案袋里的材料太坏,上海的文艺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她,工宣队把她分配到了黄山农场。但是她也是要求进步的人,她坚决不去黄山农场,也与工宣队发生了一定的争执
    阅读问题三:我认为是陈丹燕说过想记录一个文革中普通人的故事,姚姚她的母亲是上官云珠一个有名的大明星,也因为这点她要不停地反思自己,而且她和上官云珠一样都是要求进步的人,想在这个时代好好地生活下去。还有一点是想要姚姚安息,也就是把她的秘密以及文革的事情讲出来。(p271)其实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想让大家了解文革而不是去逃避它。

    书讯微博

  • 6月7日时文讨论丨当今和未来,文科还有用吗?
    施 施旻萱

    问题一:我认为“文科衰退”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虽然说重视理科没错。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AI的发展,很多人认为需要有更多人去学习编程来不断优化AI,而文科的很多研究可以被AI替代,理科得到了重视,而文科的专业却越来越少,甚至文科的学费在澳大利亚也上涨了很多。因为这些原因学习文科的人越来越少,文科老师也越来越少。我想以后会不会都没有人去学习文科了,虽然这句话很绝对,但我认为文科还是需要重视的,毕竟谁会想和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缺少创造力的AI永远生活在一起,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AI的优势。
    问题二:其实我对这个问题是很犹豫的。如果只看材料三,我大概率会选文科,我自己其实对文科更感兴趣,而且威廉•德雷谢维奇认为选择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艺术家认为科技时代和人文精神艺术其实是不矛盾的。但如果回归现实我可能会偏向于理科,面对文科专业越来越少,就业越来越困难,学费越来越贵,这一系列的变化可能会让我放弃文科。

    我思故我在

  • 5月行走作文
    施 施旻萱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行走作文
    马路的两边种了许多棵法国梧桐树,一片片梧桐叶和风低声奏起历史的乐章。走在这条狭长的小路上,谁知这就是上官云珠那一代人走过的路……
    今天我们首先跟随樊老师来到张乐平故居,他既是三毛这一漫画人物的作者,而且他也是上官云珠的好友,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就饰演了三毛电影中的角色。走入张乐平故居的一楼,我发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是黑白的,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变成了彩色的。画中的三毛带上了红领巾,不再瘦骨嶙峋,在敲安塞腰鼓,画的最顶端还画了一个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条幅,我们感觉现在他的漫画已经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宣传画一样的。再结合张乐平的生平,当时他正受到文革的压迫,那么这应该就是他被迫画的了。走到二楼故居部分,我们看到了他的许多自画像,万老师引导我们结合材料中对他的遗像的描写,猜猜哪张是。一张头发根根竖起,嘴巴朝一边撇去,底下署名“爸爸”的画像正好符合文本。如果说我要按巴金的心愿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那么这个肯定是其中的文物之一。
    走出张乐平故居,我们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前。我们看见上面有三个人的雕塑,樊老师就问我们:“这是什么人,还记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那句话‘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有一个人站在最高处,在我看来这句话一直都是很荒谬的。如果说我要按巴金的心愿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那么这个站在最高处的工农兵会是其中的文物之一。
    然后我们来到聂耳像下。如果说要对比两个国歌创作者的结局那么田汉的无疑让人悲痛,他既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任何一个纪念馆去纪念他,而且他还是聂耳的引领者。这和上海的红颜遗事中阻止陈丹燕和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生谈上官云珠的死事件的小孩子一样,都是对历史的回避啊。如果说我要按巴金的心愿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我一定会放上田汉像。
    在上海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外国人像--普希金像。它多次修建,这也是上官云珠和姚姚最后告别的地方……
    在走向我们最后行走结束点的路上,万老师和我们讲了讲有关林风眠的事情:“为什么他的画是在宣纸上画的?”我心想:他的画风就是想中西结合,所以在中国的宣纸上画出结合西方绘画的图案。万老师还补充到了另外一点:宣纸可溶,而油画布不易溶水。听到这个时我猛然一惊,不过这也不能算奇怪,他最终也是将他的许多画作扔进了水里。
    最后我们来到上官云珠跳楼的地方--建安公寓。这令我们想到的之一就是那沾上血但还能继续卖的白菜,这该有多么血腥啊!
    在梧桐树旁的建安公寓下,我们结束了这次沉重的行走。

    文化行走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行前讲座 & 时文讨论
    施 施旻萱

    时文讨论反馈:
    这次时文讨论我们从为什么会在董小姐身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协和“4+4”展开讨论。这次这件事之所以会引发巨大讨论是因为这个和医院医生有关,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病人,都需要去找医生治疗。如果给你治疗的医生是像董小姐一样的所谓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并且不是医学专业,甚至只有一年的工作时间,那怎么可能会相信她,更何况是在首都北京的医院中,听到这里我感受到了这是十分可怕的。

    讲座反馈:
    这次讲座主要围绕文革的事情展开。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所有单位都分级,我们也看了上官云珠演的戏确实不错,她应该是可以评为一级的,但是由于程述尧只有最后一等,我想这也是她这么要求进步的原因之一吧,毕竟谁都想得第一。还有在当时上官云珠住院时因为她演的舞台姐妹被批斗她就被医院赶走了,我感到当时的医生连医德都没有,而且上官云珠得的是癌症,我感受到了文革的可怕。我越来越感受到文革的可怕而且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文革就像张乐平未画完的漫画中的“牛棚”一样,了解它是十分重要的。

    本周要点

  • 5月24日(周六下午)行走报名
    施 施旻萱

    西文书院施旻萱报名本次行走

    文化行走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预习
    施 施旻萱

    预习问题1:我对上官云珠的印象就是虽然爱姚姚但对她很严格,姚姚也是怕上官云珠的。我从这封信中读出了上官云珠对姚姚的爱,“最亲爱的”说明上官云珠永远是把女儿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上官云珠都得癌症了,生了这么严重的病,她仍把女儿放在第一位,让姚姚好好在农村锻炼,参加四清运动,不用来看她。

    预习问题2:在1964年四清运动已经开始,林风眠认为自己会被卷入风波中,而且身边人的家都被抄了,那些人的画,诗词都被烧毁。而他自己那么喜欢绘画,宁愿亲手毁了这些画也不要被红卫兵发现,最后他还想方设法把画藏到朋友家里,而且如果被红卫兵发现了自己的画他也会被红卫兵打。他不希望“人画俱亡”。当时四清运动开始,大部分人的家都被抄了,可以说是除了有关毛主席的东西其它的都不可以有,而且可能还会被打。红卫兵还把画家集中到上海美术馆学习,过着被别人控制的生活,林风眠的大多自杀了。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文革的黑暗。

    预习问题3:陆洪恩是个直言不讳的人,他不会像别人一样在文革中默默忍受,他要说出来,他想活的有意义。而且我认为他知道自己最终会判死刑,在死之前他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反正迟早他都会死的。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巴金想讲真话,也想听别人讲真话,但是他意识到在那样黑暗的时代讲真话是多么困难。他对胡风不太了解,为了给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巴金也就批评胡风是做贼心虚,后来的文章也是根据这个主题来写。但是他现在认为胡风写的报告其实没什么问题,他忏悔的是自己在不了解胡风情况下随意批判胡风。这也是让胡风最终成为神情木然的人原因之一吧。

    文化行走

  • 5.17时文讨论 董小姐事件
    施 施旻萱

    问题一:董小姐通过选拔进入“4+4”试点班,但是她的国家规定的规培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年,而且她仅仅学习了这么几年就可以在多个科室中工作。有些人认为“4+4”对研究多年的医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有人认为这对那些想当医生但没有学医的人是有极大帮助的。我更赞同第一种观点,如果说广泛实施“4+4”教育模式,那么还有谁会去选择医学专业呢?大家都想要早点工作,让生活稳定下来。其它的规培时间一年和她在多个科室工作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问题二:“4+4”医学生培养制度的初衷就是给那些国内外高校的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一个当医生的机会,还可以培养一个复合型人才,最终使中国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董小姐事件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指导老师,学位,工作,规培,毕业论文都不是同一个科,就是因为这样,她的规培时间就缩短了,而且她的规培科室其实是肖飞决定的(维持不正当关系),存在不公平现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4+4”笔试的MCAT是自主命题,我认为这样就会让那些医学生的能力局限了,而不是较为广泛。

    我思故我在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西文书院)
    施 施旻萱

    这次读书小组我们主要针对上官云珠的燕凯的死展开讨论。燕凯他用剃须刀割脉而死,我认为这是比其他人吃安眠药自杀更加痛苦的,这主要应该是因为在第146页就有提到他是被人们批斗的,我认为这是让他受不了他才会自杀的。以他的身份他本来是可以批斗别人的,但是现在却反了过来成了他被别人批斗,他应该是恨这个。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在他身边只有剃须刀能让他自杀。而姚姚在身边人都死了后还是顽强的活下来,我认为这是因为她和上官云珠一样都是要求进步的,她当时连个工作都没有,她怎么甘心就这样死去。而且当时她的身边有灯灯和商阿姨,他们对她很好,还有就是她的亲生父亲姚克还在国外等着她,并且她的朋友开开也会再从监狱里放出来。

    书讯微博

  • 5月10日 南宋绝唱 & 读书小组
    施 施旻萱

    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对这几位诗人是没有太多了解的。这次的讲座让我了解到这么伟大的音乐家诗人,姜夔。当樊老师讲到他受到过萧徳藻,杨万里,范成大,朱熹,辛弃疾的赏识时,我是十分震惊的,他一个一生从未当官的人竟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赞赏,我也因此产生了疑问,他才华横溢为什么就当不了官呢?我就查阅了资料,发现他所主要生活在的宋宁宗时期其实是混乱的,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我还猜测这是因为他的这些才华对政治是没有太大帮助的,而且这次讲座也只是讲了他在音乐,作诗方面的才华。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和那对歌妓姐妹的爱情。我们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当时他乘船要从武汉附近去往南京附近,正好会经过巢湖,就是合肥,那对姐妹住的地方,但是最终没能去成,这是多么可惜啊。结合踏莎行,“薄情”让我印象最深,我从他清空的词中(他不写爱情场景,而通过梦境来表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更能体会他对姐妹的想念)感受到他的愧疚。

    本周要点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西文书院)
    施 施旻萱

    阅读问题1:我认为现在的上官云珠是对姚姚放手了,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她管教那么严格,因为姚姚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没有太多机会见上官云珠,而且当时街上已经贴满了上官云珠的大字报,上官云珠因为自己的身份,家已经被抄了无数次,上官云珠可以说是已经绝望了,做好了自杀的准备。还有就是姚姚当时也没有太关注上官云珠,也会批判上官云珠,她和妈妈一样都是要求进步的,妈妈也没有去管她这么做。(p105“上官云珠家忠心耿耿的保姆…开心得不得了”)连一个保姆都注意到了更别说其他人了。
    我认为上官云珠和姚姚的最后对话是上官云珠对姚姚的关心,叮嘱以及告别。上官云珠和姚姚说起姚克,这是上官云珠自杀后除灯灯以外的唯一的亲人,让姚姚去找姚克,认为没让姚姚去找姚克是自己的错,说明上官云珠是爱姚姚的,希望自己死后姚姚还能过上幸福生活。
    阅读问题2:上官云珠的死意味着和姚姚已经没有最亲的人了,姚姚只能和灯灯相依为命,在上官云珠自杀后姚姚是十分平静的,而且燕凯可以陪着她,(p133)因为上官云珠之前已经把这件事告诉她了,那次上官云珠和姚姚对话后,姚姚是非常伤心的。
    燕凯的死对姚姚来说影响是十分大,甚至长出了白头发,几年之后姚姚才平静下来(p151)。当时燕凯和姚姚的关系是那么好,(p121)那是姚姚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燕凯因为被批斗自杀了。
    所以姚姚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书讯微博

  • 4月26日 中世纪讲座 & 时文讨论
    施 施旻萱

    时文讨论反馈:这次时文讨论主要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展开。关税,一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但是这次讨论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出口某个物品再向进口国征收关税,其实最终这个关税是进口国的消费者支付的,这个物品在加了关税后卖出,价格更贵,政府会从中获益。除了对别的国家有影响外,我认为美国提高关税其实对自己也是有一定坏处的,既然他可以增加关税,那么别的国家也可以,而美国是比较依赖于进口的,那么他的物价也会变高,也会出现根其它国家一样的情况,而且各国关系也会恶化。关税只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和技术。
    讲座反馈:这次讲座最让我惊讶的是那张赫里福德地图,它是地图又不是地图,它有许多建筑,其实那是420个城市,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张地图上不存在比例尺,甚至有15个圣经故事,是时间和空间纬度的融合。听完讲座后,对我来说一个比较陌生的中世纪(我自己一开始也了解的较少,我还和我们班的同学讨论过,但他们也不太清楚),慢慢地清晰起来,它确实是混乱的,但是也是多元化的,它对现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比如说宗教开始发展,我还了解到扑克牌中就映有查理大帝。

    本周要点

  • [时文讨论]预习:特朗普的“关税大战”
    施 施旻萱

    问题1:特朗普的目的是为了美国的经济,他希望美国人能购买自己国家的商品,而不是进口的,并且其它国家的工厂能迁到美国来。表面上看是为了美国自己好,但实际上别的国家也会对美国加征关税,东西就越来越贵,美国出现疯狂购买的情况,而且对全球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问题2:关税就是一个国家要出口自己的商品到另一个国家去,另一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商品的利益所以要给出口国加钱,让自己国家产的比进口的便宜,所以在不太过的情况下,是对本国有好处的。
    问题3:出口国(中国等):1消费者:运到另一个国家的快递少了,因为寄快递的人会觉得太贵了
    2:企业:如果正好那个企业的东西是寄往美国的,但美国关税太多,美国人就觉得太贵,就不买了,所以那个企业就不做了
    既然寄往另一个国家的快递少了,那么他们挣得钱就少了,那么那个企业的员工的钱也会少,最后没人去做这个工作
    美国:1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
    2企业:不进口的企业产品卖的好
    进口的成本会提高
    3政府:出现不同意见

    我思故我在

  • 4月26日 中世纪预习
    施 施旻萱

    预习作业1:我最先想到的形容词是混乱的,名词是黑死病(少了1/3的人,几乎空城)
    预习作业2:为什么地图上有很多动物和人物,我认为他们可能代表特别的动物或名人但是他们却比地图中的建筑还要大,地图不是更应该突出一些建筑,而不是人吗?
    在地图的右下角有两条长得像蝌蚪一样的路,但是两条路没有连接其他的任何路,那这是为什么呢?
    预习问题3:1)在《罗兰之歌》中为什么罗兰要向上帝献出右手手套,我查了一下,当时法国的骑士一般都是靠左通行,根据习惯不是应该献出左手手套吗?
    在《尼伯龙根之歌》中第962段中,为什么要强调克琳希德的丈夫,一个女性的名字,而不是他的名字?
    在《尼伯龙根之歌》中第971段中,为什么要夸赞西格弗里的英文而不是其它的?
    2)我认为他们都是英勇的,爱国的,受人们欢迎的。
    罗兰骑士:“罗兰觉到有人在拔他的宝刀,他睁开眼,对那人说道”他当时已经晕倒但是能感受到有人在动自己的宝刀,甚至拼尽全力站起来与大食人对抗,这个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宁愿死去,天父啊,决不能让法兰西蒙受耻辱。 ”他愿意以死换取法国的安全,他该是多么爱国啊。“他狂怒地撕着他的胡须,他的骑士们都眼中流泪,两万人都昏倒在地,奈蒙公爵也非常痛惜。”两万人,这么大的数量,这么多人为罗兰的死悲伤,罗兰肯定是受人爱戴的。
    西格弗里骑士:“西格弗里的手掌为你们保住一切的荣名;那两位武士管叫他遇到上次同样的命运。我要踏平他们的一切土地和城堡,否则决不收兵:我愿拿我的头作担保。”那头来保证,他的决心,信心肯定非常大
    “许多美丽的妇人,后来都为他痛哭悲伤。”连妇人都为他的死悲伤更别说其它人了。
    3)罗兰之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死写的篇幅更长,还有他在晕倒时还拼命站起来与敌人对抗,作者写到“罗兰伯爵躺在一株松树下面,向着西班牙他转过了脸;许多事情他开始回忆,这位侯爷征服的许多土地,他的亲人,可爱的法兰西,抚养他的君王查理大帝,他不能遏止伤心叹息”我认为松树象征着他的高尚品质,背对西班牙是因为当时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他希望自己死后法国不要再受西班牙压迫,变得和平。说明他是非常爱国的。这一点让我感动。

    他山之石

  • 《上海的红颜遗事》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西文书院)
    施 施旻萱

    这次读书小组我们围绕预习作业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从上官云珠的角度来看上官云珠肯定是爱瑶瑶的,她不给瑶瑶用姚克从香港带来的针,让瑶瑶吃同样很贵的鸡蛋;从瑶瑶的角度看,我认为她是缺少爱的她的父亲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对她严格,经常打她,要求进步的母亲。在她的同学看来她是个两面性的异己,她的家庭背景太特殊,动荡不安了她的那十三件毛衣,真正爱瑶瑶的瑶瑶回去和他撒娇的父亲程述尧也离开了她,这个是她看起来不高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讯微博

  • 4月19日 辛弃疾讲座 & 读书小组
    施 施旻萱

    这次讲座我们一起讨论了辛弃疾和陆游的诗词最大的区别就是辛弃疾的更多是通过写景和某件事抒情某种感情,这个是我在预习时也有关注到的,就比如说《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少年时事,戏作》中有一半是写少年往事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多读几首辛弃疾的诗词就会发现这些事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在他青年时期他的确是带兵打过仗的,而陆游其实没有骑过马,在诗中提到他是骑驴的。然后我们还讨论了辛弃疾在上饶隐居的原因,我们通过观察地图不难发现上饶里临安还是比较近的,去临安也是比较方便的,仔细观察地图的颜色可以发现在上饶四周都有山风景还是不错的。老师让我们联系鹅湖之会来思考一下,陆氏兄弟和朱熹等其他许多文人都在那附近,所以辛弃疾还可以和他们多多交谈,我恍然大悟。我们还读一起读《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我们发现辛弃疾的词上下阙对比十分明显,上阙写屋内压抑的环境,下阕写中原的江山,我更能感受到他想要报国的心愿,这也是我在预习时没有特别关注到的。

    本周要点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