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干

干坤

@干坤
关于
帖子
3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8月30日 开学教育、行走汇报和暑假读书
    干 干坤

    8.30讲座反馈
    讲座一开始讲了讲坛交作业的规则:总共有3个作业问题将会被开除,需要写“复活”申请并家长签字,2张明信片可以抵一次作业问题。后来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关于账号重新注册的申请,结合樊老师的批评,我知道了犯了错必须先自我反思并承认错误。
    行走分享是由暑假期行走的几个小组代表分享的。通过他们的分享,我知道了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些是通过族群迁徙而来的。古代滇组所讲的南诏铁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是因为各个民族的信仰不同,理解也不同。
    读书小组分享了自己对《金枝玉叶》这本书的见解,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黛西。她很倔强,很坚强。在外界的干扰下依旧能做好自己,爱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

    本周要点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
    干 干坤

    真正的贵族精神
    ——读《上海的金枝玉叶》
    干 坤

    当我从妈妈手中拿到这本暑期必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时,粉色的封面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给妈妈看的书,而不是我这个才满12岁的小男生,陈丹燕写的是一位女性戴西,与我好像是八竿子都碰不到一起。然而,当我随手翻到照片,眼前突然想到同样的一个才女——林徽因。她们身上有一种模糊的相似,具体是什么我难以表达,就这样书页在我手中展开。

    她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上海小姐”,住花园洋房,弹肖邦钢琴曲,连下午茶的银器都要仔细擦拭;可时代浪潮袭来,丈夫入狱,家产被抄,她从云端跌落泥地,发配去扫厕所、吃八分钱的阳春面,挑粪、种菜各种体力活。而在困境中她依然有着稳定的内核:在工厂做工时,她会用铝制饭盒煮出像样的粥,就着咸菜也保持着吃饭的体面;被下放劳动时,她依旧记得在衣领处别上小小的素色花朵,在灰扑扑的人群里保留一丝精致;即便晚年独居小阁楼,她也会把窗台收拾干净,摆上几盆绿植。她遭受着风雨的洗礼,并朝着阳光生长。

    林徽因与郭婉莹的相似处在哪里呢?我想到展览时看到林徽因穿旗袍爬大殿测绘的照片,本可以穿金戴银住在大洋房里的林徽因,偏偏选择风餐露宿,穿着旗袍爬梁上柱。她勇敢地和蝙蝠臭虫作斗争,找到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狠狠打了日本人的脸。

    是贵族精神。

    当我天天盯着路边的豪车点名、惊叹时,妈妈总会说“你看到的只是富人的表相。富人与贵人不同。”贵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戴西和林徽因的样子。

    面对财富、磨难能伸能屈,更重要的是守护内心的恒定和尊严。不偏不倚、不折不屈。这种尊严无关物质,而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放弃对美的感知,对自我的坚守。戴西说“你看,我就这样过来了。我好好地过来了。”这一句感叹轻若鸿毛又似重若泰山。

    合上书页,看到封面上“金枝玉叶”四个字,陈丹燕摒弃花来命名,而取了枝叶,呈现了女性柔中带刚的的精神力量。突然想到“谦谦君子”四字,不知有没有人会去收集上海的谦谦君子整理成书,延续另一种贵族的版本呢?

    书讯微博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干 干坤

    栋梁展观后感
    干 坤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汉文学院的同学、老师参观上海趣看美术馆《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并且也是第一次因为一次展览写下观后感,这种体验是我前所未有的新尝试。
    此前对梁思成、林徽因的了解仅限于"爱国工程师"和"才女诗人"的标签,对"栋梁"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国家的栋梁之才"层面。而经导游介绍“栋梁展”巧妙地将"栋"字拆解为两个"木",暗指林徽因的姓氏,而"梁"则直接代表梁思成。这种文字结构上的隐喻,不仅体现了策展团队的匠心独运,更说明了梁、林两位建筑师在建筑领域的伟大地位和重要性。
    展览通过近400件手稿、图纸、书信等文献,系统梳理了梁思成、林徽因在建筑历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展厅入口处陈列了大量梁、林二人的生平照片、书信及设计图纸,将梁林年表与场馆现代布局并置,形成时空对话。在多媒体展厅中,25分钟的光影叙事让我们跟随梁林的步伐去测绘数千古建的曲折历程。
    梁林二人合作考察并记录了众多古建筑,其中发现的应县木塔,用实物证据否定了日本提出的“中国没有唐朝以前的古建筑”这一错误理论。他们还共同参与设计了国徽和英雄纪念碑,为中国建筑史和现代设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通过过展览中的手稿和影像资料,我了解到梁思成是一位多面手。他爱好摄影,精通圆号、小提琴等乐器,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学习建筑学,又在哈佛大学研习建筑史。而林徽因是个服装设计师,因她考上了美术专业,推荐梁思成上建筑专业,林徽因学习建筑,当上了建筑专业的助教。真是位女中豪杰。
    一年级时爸爸妈妈曾带我去过山西,当时因为交通不便,没去看应县木塔。而今年暑假去大足石刻,听导游讲到梁思成是国内关注大足石刻价值的第一人,并拍了许多照片。回来再参加栋梁展活动,让我不禁又对梁更添敬佩。
    这次展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对夫妇志同道合,并且齐头并进。他们不仅是建筑史的开创者,更是用生命守护中华文脉的实践者,也让我明白了“栋梁”二字的深度和厚度。

    文化行走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