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讨论反馈:
作为学生,我自然更关注绿捷事件。初中时,学校不允许带零食(原因是怕影响学习)、无病例不能自己带中餐(原因是怕食物中毒);再加上大多数同学都吃食堂,自己不想成例外的心态;还有懂得都懂的公司招标。这些造成了学生不得不吃食堂套餐,供餐公司可以算得上是半垄断的事实。
诚然,绿捷事件也许真的只是一次意外,并不能断言其他学校供餐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当你在阳光下发现了一只蟑螂时,黑暗里必定处处充斥着蟑螂。我们必须要去质疑供餐公司、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了自身的食品安全与权益。
可以从绿捷事件入手,看看整个社会。像是同学们模拟的听证会,那是一定不可能的;这次绿捷事件曝光,即使在网络上引起再大波澜,没过多久也会归于平静。像是以前看到的食物中吃出鼠头、幼儿园食物铅中毒等等令人惊悚的新闻。
希望大家并不单单拘泥于绿捷事件,而是将视野打开,呼吁更多人重视青少年食品健康安全,勿让利益的大手沾染学校。
讲座反馈:
第一次读《赵氏孤儿》时,我感到这个故事很好笑:为了保护一个只有血脉相通的婴儿,死了一大堆人,仇更是二十多年后才报,何苦呢?我知道我这样想是因为现在并不将血脉传承、忠与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我无法与古代人所共情。但是樊老师忽告诉我,说那宋末元初时的中原汉族文化就如同那个“赵氏孤儿”,我忽然又有新的感悟:为何有这么多人为了赵氏孤儿而舍弃生命,为何有这么多人坚决不投降蒙元而跳海自尽。
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当时,多少人因为战争而被战死、被屠戮。而在后世,只会写成一串串数字,还有可能会被各种因素导致被埋没。像是崖山之战,有人认为纯粹是愚忠;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民族气节;有人认为没必要跳海,到海南岛同样有机会反击,众说纷纭。现在我们都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可如果真当我们处在那个背景时,又该如何抉择呢?以死不屈可能被后人称作愚忠,投降可能被后人称作叛徒走狗。在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自身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我很难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