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单

单馨语

@单馨语
关于
帖子
92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10月25日元散曲 & 时文讨论
    单 单馨语

    时文讨论:
    这次办了个听证会,万老师问我们“可不可能真实有这个会”的时候,我隐隐感觉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可能的因素太多,都像耳机线一样缠在一起,所以一时间说不出理由。后来梳理了一下,也许有以下几点:1.无法说服涉事公司参加。因为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造成公关失误;2.可能牵扯出很多暗藏的利益;3.某些部门的公信力下降。
    然后回到正题,这次台上同学的发言我觉得很像是那些涉及到的群体会说的,比如涉事企业一直在说空话,还有几个群体互相推脱责任…

    元散曲:
    这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元,之前只知道元的版图最大,骑兵强悍,一路打到了欧洲,却没想到他们是用这么血腥残酷的手段获得的胜利。几乎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屠城,举例其他地方的时候我就在想宋是否也有相同的下场,结果马上就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数字——损伤率91%。并且十万民众不愿沦为亡国奴,跳海殉国。历史课本上没讲过这些东西,所以特别惊讶。

    本周要点

  • 10月25日 时文讨论
    单 单馨语

    西贝事件:
    事实维度:罗永浩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并卖得很贵,引起了信任危机。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是:西贝,其他餐饮店,消费者(罗永浩)。西贝关注点是他们没有使用预制菜,罗永浩有意挑起争端。其他餐饮店的关注点是自己和西贝的不同。消费者的关注点是他们吃的东西不新鲜,与西贝宣传的内容有别,并且价格奇高。
    历史维度:西贝最后客流量大幅下降,或将亏损。其他餐饮店分到了西贝带来的福利,人气微涨。消费者失去了对西贝的信任,并越发重视食安问题。
    价值维度:群众认为的“预制菜”就是指预加工过的,无论是否添加过防腐剂,这和国家规定的不同。

    绿捷事件:
    事实维度:有家长控诉绿捷供应的学校午饭的虾发臭,有沙。而抽检显示并无异常。事后绿捷并无道歉之意,甚至还中标了。有媒体曝光,绿捷的实际控制人和抽检公司的控制人属兄妹关系。
    社会维度:利益相关方是绿捷(及抽检公司),学生(及家长),调查部门。绿捷关注点在不要让此事影响公司利益。学生关注点在保障食品安全。调查部门关注点在绿捷一事如何处理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边没把其他的供餐公司和校方算进来,因为他们比较矛盾。其他供餐公司知道自己搞不过绿捷,也不愿意在绿捷走之后接手烂摊子;校方态度不一,可能有的校长很关心,有的校长自己就能拿分红。
    历史维度:绿捷失去了信任,被调查,但仍然不影响它继续中标。
    价值维度:获利与服务质量

    2.我认为西贝的争议点是“预制菜”,价格问题和贾国龙的态度。绿捷的争议点是绿捷和抽检公司沆瀣一气以及食安问题。

    3.学生向调查部门提问:如何保证抽检的绝对公平并保证我们的食安?

    我思故我在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单 单馨语

    这次我们讨论了武松是否算是真正的“英雄”。首先我能想到的是他杀西门庆,还有为弱者总是打抱不平,这种传统的“豪情仗义,不畏权威”的好汉形象,自然是符合“英雄”的一部分。但是,他同时又很矛盾,他会因为一时上头而“血溅鸳鸯楼”,甚至伤及无辜,那么这样能算是“英雄”吗?所以说,为什么这些梁山好汉都只是“好汉”,而且出生是被镇压的“天罡星地煞星”,而不是“英雄”。他们不能做到完美,他们是人,拥有性格和情绪,会做出冲动的事害了自己,这种事符合道义,却不符合现代的法律标准。所以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我认为他们只能算是一半的“英雄”。
    补充:想到前阵子看到的“守序善良”那套评价体系,梁山好汉大多都是“混乱善良”吧,行善但是不会受法律约束,所以大多都被追捕过。

    书讯微博

  • 10月18日 文天祥讲座 & 读书小组
    单 单馨语

    本次讲了文天祥在宋元之交的人生选择。回家后和家长探讨了一下文天祥是否真的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民族英雄,以及为何不选择投诚这一条明显更轻松的路,为什么大宋亡了,连皇帝都不觉得有什么,而只有他一人苦苦坚持住?我想他心中有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对念书时期和父亲的怀念,还有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宋”不是一片冰冷的国土,而是有生命力的宋王朝,是中原血统的后代,是那个“雅”的时代。他没有赶上,但是他清楚“宋”绝对不是说亡就亡的,他想抓住最后一丝希望,哪怕是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他的执念告诉他“他是个宋人,是大宋的子民”,他不会甘于对蒙古人屈膝。

    本周要点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单 单馨语

    我没有看完,我知道这是第二次没有看完了,我真的很抱歉。这还是时间问题,我也知道了不光是我的事情太多,还是我自己不会时间分配。我也知道我作为一个初二的学生应该养成这个能力,我却没有,不光是我自己的损失还浪费讲坛的信任,所以再次道歉。
    赶工看完再来草率参加讨论也没有用处,所以这次再在旁边看书。现在看到了31章。

    书讯微博

  • 2025年中秋诗会作文
    单 单馨语

    明月散发淡淡清辉,夜色明朗,在习习秋风的吹拂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会。
    对于我来说,今年与去年不同,一切都好像变了很多。去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中秋诗会,我只是作为一个观众,而不是真正的参与者。那个时候感觉讲坛似近实远,一切都在眼前,却好像和我没有关系。今年和讲坛的距离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不再那么得胆怯和紧张,一直大脑空白直到演出节目结束,现在反而是出奇的“松弛”,轻松的地和同学聊着天,甚至到自己的节目候场了的时候都没什么情绪,也是这样,让我获得了认真当看节目的的机会。今年也成为了院长助理和一级会员,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去准备,稿子改了又改,和同学商讨了一天;为了ppt去找素材;核对准备道具……感觉也看到了中秋诗会不一样的一面,和同学一起准备的时候真的感觉我们书院里的空气是暖洋洋的。现在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讲坛的温暖和乐趣所在。
    能感受到欢腾的气氛,因此一坐下来就开始拍照,想记录下来这个瞬间。当诗会开始的时候,兴奋的心情高涨起来。首先是合唱坛歌,加入一级会员后还要上去唱,虽然不太熟悉主歌部分的词,但还是能乐在其中。
    之后很快就到了我们书院的小节目,我们规划的是讲戴西的一生。一开始只是把所有重要时间点列了出来并演绎,然而樊老师说这版没有戏剧冲突,不得已只能返工。我们的修改过程也算是很曲折漫长。但是我感觉有一种新奇感,因此并不痛苦,反而还挺享受这种感觉。首先是副院长把新一版的稿子的基本内容定了下来,然后是我们书院几乎全员出动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总和大概有一百多条消息,我们整合了一些意见之后还反复打磨了一下表演的动作,最终看着成稿还挺有成就感的,而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被演出来还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感。演出虽然有一点小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很顺利的,还要感谢同学,他们太强了,帮了很多忙。
    大节目则是歌曲改编。选的曲子是那种比较江南风格的,其实更适合春天,让人感觉春风拂面。但是不妨碍最终效果,毕竟中秋大家也要团聚,团聚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最美的是中间的诗词,只是扫一眼就能感受到美,只是读出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看其他书院的节目是不断地找惊喜的过程。比如说大型行走节目最后模拟的拍照片的一幕,让人很有代入感,樊老师也演得特别真实(本来想说“活灵活现”,一想发现不太对);或者说是菩提女找回亲人,大家都扑倒一起去;又或者是《缔造现代》里“圣子”的脸是用日文字母写出来的……这些惊喜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然后引起哄堂大笑。
    最后,是讲坛的惯例,合唱《水调歌头》。灯暗了下来,但是眼前闪起了点点星火,那是同学们手机闪光灯的光亮在晃动着。同时耳畔被幸福的歌声环绕着,一瞬间,不知道怎么说,明明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但是就是会感动得有点想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也是先去找大合照,俗称“全家福”,我们在这里就是像一个大的家庭。原来我真的融入讲坛了啊。
    今年的中秋诗会实现了我去年许下的心愿,我那时说“也许之后一年的中秋诗会我就不会这么扭捏了吧”,是的,我做到了,我开始慢慢享受待在讲坛的时刻了。那我今年也来许个愿吧,希望明年的我能更加积极对待讲坛的课程!

    奇文共赏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单 单馨语

    这次因为没读完书没参加讨论。于是就在旁边自己读书,我现在读的比较少,我目前总结出来鲁智深的性格多为鲁莽,火烧瓦罐寺一事也是墙头草,谁说就是谁对,目前的问题:他如何成为后面的英雄,他是否会有成长?

    书讯微博

  • 9月6日 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单 单馨语

    本次我们学习了多维化思考。这有益于我们理性冷静地分析事件,而不至于哪边呼声高就站哪边,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针对投诉的边界,我有个问题想问,既然你有权投诉,我就有权力不处理,那么谁来决定不处理,这个处不处理又该如何界定?

    本周要点

  • 《水浒传》第一轮(文哲书院)
    单 单馨语

    对不起。我因为时间问题未能完整阅读完需阅读章节,我会到旁边去看书。
    时间问题:补课班与作业太多,加上最近在准备中秋诗会,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来不及看书。我知道这是暑假应完成的任务,真的很抱歉。已反省。

    书讯微博

  • 9月6日 鲁迅抽烟墙画的争议——多维思维与逻辑分析 预习
    单 单馨语

    1.我不能简单评判对错。游客来给鲁迅“点烟”是因为对鲁迅的尊重与喜爱,然而公共场合点烟确实会危及他人健康,孙女士的观点就建立于禁烟之上,但是我不认同这会误导青少年。首先,鲁迅吸烟已经上升到了符号象征的境界,蕴含着鲁迅抗战救国的精神。其次,作为青少年,在我第一印象里有关于鲁迅的图像好像就是带烟的,我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更不会想到要模仿他吸烟,因为吸烟并不能让我写出富含真理的文章,让我变成鲁迅,只会损伤我的身体,我宁愿去学着多写点文章。最后,从我的角度来看,与其投诉这个会误导青少年,还不如加强禁烟教育,大家都觉得抽烟有害健康了,自然就不会想着去抽烟。
    2.角度1:不尊重传统文化,篡改历史。争议点是鲁迅吸烟的形象是他个人的象征,修改了就是不尊重鲁迅。
    角度2:禁烟只为个人利益。争议点是孙女士口头上说要禁烟,却销售新型香烟尼古丁袋,可能是想借此事推广自己的产品来赚钱。

    我思故我在

  • 8月30日 开学教育、行走汇报和暑假读书
    单 单馨语

    开学教育:开始时是先讲规则与责任意识,还有价值判断。刚好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就切合了这个主题,说来也挺讽刺,开学教育强调的是能遵守规则,我却忘记写反馈了,两者一结合,事情就变得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同时课上讲到的价值判断使我意识到补交反馈是很有必要的,我能通过提交反馈回顾课上内容,有的时候还能衍生出点新的想法,这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从另一个角度想,我如果不交反馈,我被记一次作业问题是在劫难逃,所以手写来弥补只是时间的问题,再想大一点,拖着不交甚至可能会麻烦到老师。

    行走汇报:这次对文物的分析让我感到好精巧,是一环扣一环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跨学科的困难性。像是先看到这里青铜器大多数都不是鼎,而且上面都有牛,能想到牛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再观察到一个金色的人骑着马,在青铜牛的环绕之上,由金色与空间关系想到尊贵,由马想到游牧民族。最终结合云南的文化背景,得出这应该是来到这里的游牧民族战胜了本地的农耕文明所作。我想,需要完成这样的分析肯定需要积累很多的文化知识,并且需要强联想能力,还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也需要运用知识实践,这样看博物馆应该会多很多趣味,了解的知识也会慢慢增多。

    读书讨论:老师问了个问题,问我们为什么戴西要用煤炉来烤吐司。我们的印象里,煤炉往往是生活窘迫的时候用的,总之荣华富贵的人是不会多看一眼。而吐司则是精致的优雅的生活。是的,就是这么大的反差。最终老师说吐司是她生活的常态,是小姐的常态,是她不愿意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是她始终保持优雅,平静,自尊的一种体现。到后面开批斗大会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了保全自己而捏造是非,污蔑一个清白的人;戴西在时局下也不得不溜须拍马,可是她没有伤害到别人,也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

    本周要点

  • 2025年暑假一级会员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单 单馨语

    美国的政治制度多数是保障《独立宣言》中给予美国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时因为制定宪法时害怕各种官员最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皇帝”,所以设置了各种机关互相牵制,形成一张复杂的网,往通俗了说,就像好久不整理的耳机线,缠在一起,想解也解不开。读书的时候看到水门事件,五角大楼事件,就隐隐有点微妙的感觉。尼克松为了调查艾尔斯伯格,甚至雇了一个小组专门去越过法律帮他干这事,而且,这个小组一点也不专业,被委以重任的成员提出的完成任务的方法居然疯狂且不现实。如果是在别的国家,不用那么弯弯绕绕,他只需要调用自己“总统”的身份,就可以委托别的中央机构帮他干事,可这里恰恰是美国,这个谁都没有可能独揽大权的美国,他曾经找过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可最终谁也没配合尼克松,他们也受严格的监督。再回想构建宪法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你就不得不佩服于这宪法的牢固与后人不断的修缮。就算你是那个渴望够到收银机里零钱的店员,收银机的规章制度也会让你无从下手,就算是要偷,也需要大费周章,事情一经败露,你就会被开除出店。如果有人问“那这个收银员要是想改变收银机的运行规则呢?”这时就是顾客的事情了。我知道这么比喻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为了贴合这个场景,我把国会和法院这两个与总统并列的分支比喻为了顾客,因为他们也在看着总统的一举一动。
    综上来看现在特朗普的一些行为,他说准备做的事情多半可能也没想做成,仅仅局限于口头承诺。首先是会被国会否决,其次就算真的批准他做了,也会受到来自民间的反对。就比如说要驱逐留学生一事,最终结局是各大教授联名反对,最终也不了了之。所以,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有什么打算?我冒险地尝试推测,不一定准确,因为我现在了解得不深,算是很幼稚了,但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的想法:他可能是想利用这些来哗众取宠,这个“众”显然是比较“右”的部分共和党党员,好像是在说“你看我有多关注美国国民的利益,我要让你们的利益最大化,不是美国公民就不能享有和你们一样的待遇”,以此,保守派就会更支持他。

    书讯微博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单 单馨语

    前几天经过书院内部投票决定,我们决定以“寻访戴西的足迹”为主题进行行走。于是,炎热的午后,我们在原中西女校门口,即现今的市三女中碰面,开始了这次的行走。
    学校不允许入内,我们只好在外面看一圈。高耸的竹子挡住了视线,把它们扒开,从围栏里看过去,校园整洁漂亮,有一块很大的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还有一小块作为绿化带的草地。能看出来这并不像中西女校,唯一能证明这里曾是戴西和宋氏姐妹她们的学校的只有门口的一块小小的写着“中西女塾旧址”的牌子。只是简短介绍了一下学校的历史和面积,并没有提到任何课程或是教育方式等对学校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毒辣的阳光照耀,再加上看不到什么内景和补充信息,所以就离开了。
    绕过热闹的街市,转过一个路口,我们来到了利西路。这条马路显现出格外的冷清,甚至没看到几个来往的人。一面墙壁上带着老照片的精致介绍让它回忆起自己的曾经,短短一条利西路住了许多的富豪,包括戴西一家。现在站在这里一眼望去只剩下了略显斑驳的墙壁和空荡荡的街道。跟着同学的指引,我们来到了戴西曾经的房子,它看着很洋气,红瓦白墙,还有三角形房顶,这时的阳光不再毒辣,它温柔的洒在叶子上,叶子的斑驳影子与老房子相互交织,让人倾佩于这个房子的美。我们想就地展开采访,等了一会儿才发现一个居民,同学想上前采访,这个居民摆摆手把我们拒绝了。于是我们继续等。不久就听到一个声音在喊着“带同学来参观房子吗”,这是对一个同学喊的。那个同学之前已经来过一次,也采访过路人,没想到这个被采访的阿姨又出现了!一时间我们笑作一团。阿姨大概是说了这个房子在被收走之后一间房间是一个兵住的,后来人把房子一点点收购了,不过里面装修的已经不是原来的了,只保留了外观。毕竟是保护建筑。采访完我们兴趣一时涌了上来,便按着当时戴西她们拍的照片,模仿着拍了一张,拍完,我又感到一丝无来由的欣喜。
    我们随后打车去了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永安百货,这个楼现在看来还是很高,想要看到“永安百货”四个金字需要仰起头来,外墙上有精美的浮雕,给人富丽堂皇的感受。我们进去里面一看,全都是类似奢侈品的商店。并无兴趣,于是就赶快出门采访,是一个这栋楼的安保人员,看起来已经有些年迈,我们问他工作的这几年大楼有没有变化,得到了“没有”的回答后我们不想放弃,继续补充了细节想让他说出点什么,然而很遗憾,他并不太了解。
    最后,我不由自主想到了一个问题“还会有人记得这里的历史吗”,答案是会有的,就算再少,还会有的,因为我们也算半个知晓这里的曾经的人了。

    文化行走

  • 2025年暑假读书《上海的金枝玉叶》
    单 单馨语

    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去概括戴西的一生与性格?她有什么样的品质?我试想了许多种可能。是作为知识分子与大家闺秀骨子里的那一份让她与众不同的傲气?是让她从几十年屈辱与磨难中活下来的隐忍与自尊?还是像波利安娜一样总是向着好的一面看的乐观?
    人如其名,她就是一朵有干净的白色花瓣,而且在哪里都能开花的雏菊。她出生在澳大利亚,她喜欢鲜花和喂马。她在六岁时回到了大陆。稍微长大一点,她进入中西女校,学会许多淑女要掌握的技能。再后来,她拒绝了门当户对的婚约,因为没有fun。即使她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她也能在天翻地覆的时候极为快速地适应新的生活。她可以在装修精致的家里追求“fun”,也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爬上竹子搭的手脚架、倒厕所、卖水果……不变的是她的内心的尊严,那是她的性格里最坚硬的部分,那是明亮的童年铸就的。这份尊严像钻石一样不会磨灭,还在散发出晶莹剔透的美丽光辉,是人第一眼看到就会为之惊叹、感到不可思议的光辉。于是,在光辉的照耀下,她度过了丈夫变成一个号码,最终在监狱里死去的日子;她度过了在漏风漏雨的亭子间里的日子;她度过了在劳改农场里面时时刻刻都要紧绷着弦,没有休息空间的日子;她度过了被同事们因嫉妒心起而凭空捏造事件来打到她的日子……我会想她在文革这口沸腾的大锅里时会不会想起儿时到青年时许多点滴的美好,她有没有在生活的重担快压垮她的时候起过放弃的念头。她在面对别人问起劳改的情况时这么回答:“劳动有利于我保持体形,不在那时急剧发胖。”是这样乐观的念想!我真的很钦佩于她这波利安娜式的回答,面对那么多的磨难,她真的就这么硬生生挺过来了。她还是那个爱花的戴西,“她轻轻把空气划向自己,她仰起脸来,半闭着眼睛,很享受地说:‘你闻到空气里的桂花香吗?这样甜蜜的香气。’”
    她面对种种荒诞的事情仍然守着自己的骄傲与坚持,她不抱怨,外国记者想要了解更多,她选择缄口不言,她不希望自己的身份只有“落难的郭家四小姐”。我很喜欢这位上海公主,她让我一想到就立刻浮现出她靠在椅子上闻桂花香气的形象,带着柔光,一切都是美好的。最后我想拿作者和她丈夫以及大学同学为戴西写的挽联结束:“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书讯微博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单 单馨语

    这节课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地理板块。云南地势差距极大,北部的山最高可达6000多米,而拉萨这种印象中的世界屋脊上的城市对比起来还低了2000余米,我对这种数字都没什么概念,这样一对比,瞬间让我大受震撼;云南南部河口最低点海拔约70米,云南高低差也有一两座高山那样高了,属实令人感到惊奇。而奇异的还不止这些,“横断七岭”那么雄伟的几座山最近处只有100公里,虎跳峡相隔十余公里便能听到浩荡的水声,云南中部地区土壤富含矿物质,竟显现出红色。在这么一片土地上,滋养了各种神奇的动植物,养育了26个民族在这里世世代代地生活,开启了非洲人前往华夏大地的篇章,显现出一片神秘美丽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本周要点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单 单馨语

    问题一:风景优美,喀斯特地貌,旅游业发达,生物多,有丛林
    问题二:为何红河断裂能将云南分成两半,换句话说,为何红河断裂偏偏在这里产生?为何土壤富含铁铝矿物?各民族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如何判别不同民族?
    问题三:
    古滇国:战国-西汉,著名人物楚威王
    庄蹻入滇:战国末,著名人物庄蹻
    五尺道:秦朝,常頞
    设立云南县:西汉,刘彻,郭昌
    七擒孟获:三国蜀汉,诸葛亮
    南诏国:唐初-唐末,细奴逻,阁罗凤,皮罗阁
    天宝战争:751,754年,阁罗凤
    大理国:五代后晋-南宋,段思平
    革囊渡江:元朝,忽必烈,段兴智
    设立云南省:元朝,忽必烈
    明远征云南:明朝,傅友德
    南明最后皇帝被害:1661年,吴三桂,永历帝
    中法战争滇越铁路:1885年,波蒂埃,李经羲
    护国战争:1916年,蔡锷,唐继尧,梁启超
    西南联大:1937年,梅贻琦,闻一多,朱自清,华罗庚
    中缅边境协议:1960年,周恩来,吴努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邓小平,许世友,杨得志

    文化行走

  • 6月21日 如何做访谈
    单 单馨语

    很可惜这次没能来参加讲坛,通过同学们的回复可以得知这节课通过同学演绎展现了大多数情况下采访的状况,由此想到采访要关注被采访者的状态,不能套过多个人信息,对方也会出于保护自己隐私的目的来回答得模棱两可,另外,不能展现出过强的目的性,不然对方可能不会如实回答。可以试着从侧面问一些信息来推测出真实想法。

    本周要点

  • 6月7日 文科有用与否的时文讨论反馈
    单 单馨语

    昨天同学带来了很精彩的一场辩论赛。正方执着于解释“应试化文科教育不是无用的”,后可能缺少充足的理由导致时间浪费,等组织好语言后剩余时间已变得很少。反方更沉稳,能随机应变,抓住了正当的一些没能有理由支撑的点进行反驳。赛后讨论的时候也说到了其实反方把正方绕进“应试化文科”这个小范围里了,而“非应试化文科”有很多可以展开的,着实可惜。通过辩论可以总结出几点:1.准备辩论的时候先从题目出发,尽量多问“为什么”,思维拓宽就是在增加赢面;2.在答题的时候注意题目,避免说跑题;3.面对提问保持冷静,思考对方语言的破绽;4.尽量不举个例;5.在辩论顺序的安排上下点功夫,一辩四辩需要强语言组织能力,二辩三辩需要灵活的思维。

    本周要点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