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殷

殷康宁

@殷康宁
关于
帖子
34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殷 殷康宁

    《“民族滇洱彩云云南”讲座反馈》
    讲座开篇,我们先就讲座题目展开讨论,前半句不难理解。“民族”指云南的26个民族,“滇洱”分别指代滇地和洱海,是云南的象征,而后半句则揭示了云南得名的原因。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称原来是汉武帝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地理方位所取,云南得名的角度是我从未考虑过的,感觉十分新颖。

    云南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民族繁荣、地形多样,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从海南到黑龙江的几乎全部气候特征都出现在这一个省份。这样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催生出26个不同的民族,也就不奇怪了。

    樊老师分享了一段他在虎跳峡边的惊险经历,让我对虎跳峡的印象充满了期待。究竟是怎样独特与震撼的景致,可以让旅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爬下未开发的峭壁?立于山崖之巅俯瞰大川汤汤又是何感受?真令人无限遐想。

    云南诸多历史遗迹中,最惊人的非元谋人化石莫属。对于这仅遗存下的一颗门牙的遗迹,我常听到质疑声,不论是同学们还是学界似乎都有不少人对此发现存疑,而我却认为这足以称得上一个颠覆性的发现。这或将成为证明中国的土地上也曾有过延续至今的文明火焰的铁证,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可以成为推翻“走出非洲”理论的一根稻草。

    云南是一片充满神奇与温情的土地,这场讲座让我对云南充满了期待与遐想。

    本周要点

  • 5月行走作文
    殷 殷康宁

    《上海的红颜遗事》读后感
    不长的一本书,却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着那段被人刻意忘记的历史。
    作为一级会员,相关书籍我读过几本。《一滴泪》《上海生死劫》中的内容历历在目,不过这本很不同了。书中有历史资料,有人物访谈,从一个可以说非常纯粹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写姚姚这个似乎不普通的人。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是著名女演员上官云珠的女儿,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严格的家教中,有着不平凡的出身。但是姚姚又何尝不是这被这个糟糕的时代裹挟着,和无数似乎比她平凡得多的人一起随波逐流,即使这个时代对她格外不公,她也不懂得如何反抗。整本书没有什么刻意的煽情戏码,但是有时候真实的史实比虚构的小说更让人心痛。
    姚姚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不幸了。她心中的信念在一点点崩塌,母亲去世时,她的一部分一同死去了;爱人自杀时,她又失去了一部分灵魂;也许孩子被送走时,她最后的那点信念也一并予人了。很难想象她是怎么活下来的,看着自己周围的一切一点一点崩塌腐烂,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必然是极为痛苦的。姚姚是否曾经质疑过命运不公,是否努力找寻自己生活下去的希望。也许是寻找生父的决定为她燃起了希望,我知道她的生活快要有起色了,可就在这时,却意外突降,故事戛然而止……
    这倘若是一本小说,也许免不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半人赞颂这戏剧式的悲剧,一半人痛斥作者惨无人道,为主角安排如此结局。可是,这不是一本小说,事实就是这样,往往让人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
    我常常回想,倘若我身处这样的时代,会成为怎样的人。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也是和姚姚一样在时代的洪流里浮沉。姚姚是一个对国家无用的人,她死后收到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允的。为夺去她一切的,铸就她一生悲剧的仇敌卖命是不切实际的,她只是一个可悲的普通人。
    作者选姚姚想必是用心良苦。她和同时代的很多人都不同,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让她缺乏对时代的感知,初入社会的姚姚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而这白纸染上的便是时代的颜色。

    文化行走

  • 5月17日 上官云珠和她的时代 行前讲座 & 时文讨论
    殷 殷康宁

    文革,一段被人刻意淡忘的记忆。作为一级会员,相关的书籍也读过一些,《上海红颜遗事》是很不一样的一本。从一场访谈展开上官云珠和姚姚的一生。这两个人既是这个时代中与众不同的人,也是最平凡的普罗大众,被时代裹挟,她们反映着时代,也成为了时代。我是喜欢听这样的历史的,从人物展开事件,而非历史书一般罗列史实。

    本周要点

  • 5月10日 南宋绝唱 & 读书小组
    殷 殷康宁

    这次讲座主要讲了南宋的几位著名词人。
    我印象深刻的是姜夔,从前听说过他,却不曾阅读他的诗篇。读过之后发现他的词婉转美好,颇具文学性,又不吊书袋。他的生平经历惹人唏嘘,他的人生中浪漫与不幸交叠,却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本周要点

  • 4月26日 中世纪讲座 & 时文讨论
    殷 殷康宁

    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的讲座。从同学们的反馈中,我看出这次主要讨论的是骑士精神。大家从中世纪的诗歌中出发,感受到了骑士这个文化符号的内涵。

    本周要点

  • 4月26日 中世纪预习
    殷 殷康宁

    在地图上遇见骑士:中世纪文学讲座
    学生作业:
    1、提到中世纪,你最先想到的一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是什么?
    黑暗的;宗教
    2、请仔细观察所提供的地图,图片见会员群
    (细节探索可见The Largest Medieval Map | Mappa Mundi Hereford)
    回答:在这幅地图上有你觉得特别奇怪,引起你好奇的地方吗?请至少找出两个,尽量不要和其他的同学重复。
    地图是圆形的;好像标注了河流中产的鱼之类的当地物种。
    3、请比较阅读《罗兰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中两段描述骑士之死的场景
    回答:
    1)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你觉得不理解的地方吗?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为什么特地指出朝着西班牙的方向?
    2)从描述中,你觉得罗兰骑士和西格弗里骑士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请援引具体的诗句作为支持。
    他们都勇敢无畏,也很忠诚自己的君主
    3)在这两段描述中,哪一位骑士之死给你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援引具体的诗句展开分析。
    西格弗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艺术感。他被从背后偷袭,鲜血溅落。颜色的冲击力和他死前最后的感慨产生着强烈的碰撞。

    他山之石

  • 4月19日 辛弃疾讲座 & 读书小组
    殷 殷康宁

    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的讲座。看过辛弃疾传,我对辛弃疾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晓他的生平经历。看了同学们的反馈,我又了解到了辛弃疾的精神世界中矛盾的部分,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周要点

  • 3月22日 南宋理学讲座 & 读书小组
    殷 殷康宁

    这次的讲座是关于理学的。我对理学的想象停留在程朱理学这样笼统的名词上,这次讲座让我对理学的兴起和其中内涵的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觉得能设计出这样一套理论体系也非常伟大,我们不应当只是一味批判理学的落后之处。

    本周要点

  • 3月15日时文讨论: 如何看待AI“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殷 殷康宁

    时文讨论反馈
    今天的内容有关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虽然我平时也常常使用AI,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了解AI背后的工作原理,比我想象你简单朴实的多——续写。每一次生成都要结合前面全部的内容,计算出一个概率最大答案最终续写出一个完整的段落。
    这次讲座中,还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AI会给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完全源自于生或原理——续写时会根据它学习过的文本进行生成,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联想。
    其实我并不认为AI具有理解能力,我看过一个叫作"中文房间"的悖论。一个完全不会中文的人随身携带一本字典进入一个由封闭房间,别人向房间里递入写有中文的字条。房间里的人就可以通过字典(或者翻译程序)和外界沟通,但是这是否说明他理解中文?我认为AI的工作原理与此一致,只是它将中文翻译为二进制代码。

    我思故我在

  • 3月15日 绍兴和陆游行前讲座 & 时文讨论
    殷 殷康宁

    时文讨论反馈
    今天的内容有关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虽然我平时也常常使用AI,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了解AI背后的工作原理,比我想象你简单朴实的多——续写。每一次生成都要结合前面全部的内容,计算出一个概率最大答案最终续写出一个完整的段落。
    这次讲座中,还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AI会给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完全源自于生或原理——续写时会根据它学习过的文本进行生成,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联想。
    其实我并不认为AI具有理解能力,我看过一个叫作"中文房间"的悖论。一个完全不会中文的人随身携带一本字典进入一个由封闭房间,别人向房间里递入写有中文的字条。房间里的人就可以通过字典(或者翻译程序)和外界沟通,但是这是否说明他理解中文?我认为AI的工作原理与此一致,只是它将中文翻译为二进制代码。
    讲座反馈
    稽山鉴水毓男儿真是个很有趣的标题,前半写绍兴,后半写陆游,展现了他与山水的对话贯穿一生。
    南宋是一个很矛盾的时代,战争失败后,统治者迫切地想要从文化中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于是高宗对文人的态度与他的父辈们发生了浓度的转变,“最爱元祐”这样约口号下,南宋的文化悄然中兴。
    无地图不行走!行前讲座肯定要从地理讲起,钱堆江大潮将海中泥沙卷起,积成宁绍平原。说起会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禹陵。讲座里提到一个姒姓家族跨越4000年世代守护禹陵至今,他们跨感了朝代跨越了时间,守护古老的文明记忆,实在令人感动。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镜湖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一夜飞度镜湖月"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越地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吴越争霸时期。两国博弈一展越人的勇猛和可怕,百年之后,这片野蛮的土地最终被文化滋养,著名的《兰亭集序》在这里悄然诞生,山阴道就这样慢慢成为了江南文化地标。

    本周要点

  • 3月15日时文讨论: 如何看待AI“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殷 殷康宁

    你在使用AI时,有没有遇到过“AI幻觉”?根据文章,AI幻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AI有没有“智能”(它理解吗?)?
    遇到过。产生幻觉的原因是续写后会产生和一些无关信息混淆。我觉得它没有智能。
    这篇文章有没有解决你对于AI的困惑?假如你有机会与AI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AI,你会问专家哪些问题?请列出你好奇的问题。
    基本解决了。我好奇ai到底是怎么通过续写的方式回答人的问题的。

    我思故我在

  • 3月1日 李清照 & 时文讨论
    殷 殷康宁

    这次的讲座是关于李清照的。从小学起,我就常常读到她的词,很是喜欢她忧郁的笔调。这次的讲座让我了解了她人生中经历的一些挫折。李清照和赵明诚对金石古籍的喜爱让我颇为感动,生离死别之际,他们却仍关心着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让人很是敬佩。

    本周要点

  • 3月1日 哪吒2票房的时文讨讨论
    殷 殷康宁

    问题一:你是为哪吒2贡献票房了吗?你对于哪吒2超过139亿(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月26日13时)的票房有什么样的看法。
    没有。我感觉除了电影本身确实不错,还有人们一些刷票的行为让票房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问题二: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给哪吒2刷票房等于“升国旗”的现象?(可以从观众、电影发行方等方面出发,结合他们的动机进行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真是特别奇怪的观点。我觉得他们可能认为刷票使得哪吒票房登上全球电影榜就意味着中国在动画电影行业终于也站起来了,甚至是推广到整个电影行业。这样的想法我并不是很认同。哪吒只是众多中国电影中的佼佼者,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的平均水平。而且这样的票房也有不少是依靠观众刷出来的,缺乏真实性。

    我思故我在

  • 《天风海雨词中龙:辛弃疾传》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一轮(汉文书院)
    殷 殷康宁

    这次读书小组讨论了辛弃疾的青年时代。辛弃疾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人物,他的词常常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出现在语文书上。我一向知道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但是真正阅读他年轻时“万千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经历,还是不免为之震撼。同时,他还对国政有着深入的思考,《美芹十论》就出自他之手。

    书讯微博

  • 2月22日 宋诗与江西诗派 & 读书小组
    殷 殷康宁

    讲座反馈:今天的讲座与宋诗有关。宋诗这个概念鲜有耳闻,提到宋的文学形式,我们的反应总是"宋词"而非"宋诗"。但真正开始接触宋诗,就会发现它相比于唐诗有了新的飞越。相比于唐诗,宋诗以议论为诗,诗句中常藏有诗人的感悟和道理。
    宋诗有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北宋中叶苏舜钦诗风平淡雅致,读他的诗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以他,梅光臣,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在这个时代终于跳出唐诗,做出自己的风彩。与常常描写宏大景象的唐诗不同,宋诗渐渐将诗歌转向日常,开始描写生活中所见"小桥流水人家"。
    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也是宋诗的一大突破。"人生失亲无南北"这首诗已经不局限于咏史诗而是融入了诗人新的思考与领悟。
    北宋在历史的进程中轰然倒塌。与此同时,伟大的江西诗派也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黄庭坚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文坛闪耀。“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他的诗句中总是轻松地化用典故,没有那种刻意堆砌词藻的矫揉造作,而是充满真情实感,感人至深。
    黄庭坚在书法上造诣也颇高,他运用“摇橹笔法”。横常常写得左长右短,富有极强的个人特色。我尤其喜欢他临写的大字,四面出锋,看起来刚劲有力。他的书法能若即若离,不拘于法而自有法,因而内心自在,可以作到援禅入书。
    宋诗不像唐诗一样在语文书上不断出现,但这绝不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比不上后者,宋诗是在唐诗基础上的突破,更加值得我们去欣赏,去阅读。

    本周要点

  • 《天风海雨词中龙:辛弃疾传》2025年春季读书小组 第一轮(汉文书院)
    殷 殷康宁

    .第一章中辛弃疾早年的哪些经历(受教、求学、从军等)可以称为“传奇”?请尝试概述2件他让你感到“传奇”的事情,并且简述辛弃疾在这些事上体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他毅然杀死起义后叛逃的义端,体现出他的果断和有勇有谋。他还带着五十人用计谋从五万人大军中骗出张安国,俘虏他带回南宋,可谓是足智多谋又胆识过人。
    2.第二章中,面对一直赋闲后方的处境,辛弃疾寻求了哪些人的帮助?他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请简述他为了摆脱当时处境做出的一次尝试,并从你的角度对他的这次尝试做出评价并说明原因。(如:我认为他的这次尝试很明智,因为......)
    他为赵介庵写祝寿词,为自己的上级叶衡写诗,也像皇帝自荐。我认为这样的尝试很有必要,因为他因此最后被宋孝宗注意到,有了报效国家的可能。

    书讯微博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
    殷 殷康宁

    我选择图257 这是一张女孩的头像素描,并没有什么构图上的独特之处,也不像这一章其他的画作一样雍容华贵,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和之前的画作很不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和画面的互动感。

    书讯微博

  • 12月14日 杭州苏轼行走行前讲座&时文讨论
    殷 殷康宁

    时文讨论反馈:这次时文讨论主要聚焦在姜萍事件上。初赛其实是完全开卷的,因为是线上考试所以完全没有办法监控是否和人讨论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很好奇,到底为什么最后会发现她作弊了,这让人很难不怀疑这里有媒体炒作营销的成分。作弊的行为当然是错误的,是需要抵制的,但是这是可以被理解的,并不是罪大恶极的,完全没有到达要被退学的程度,我并不理解这样的处罚方式。这样糟糕的经历恐怕会使她完全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讲座反馈:今天继续讲苏轼。第一个部分很有意思,是对比苏轼和其他书法名家的书法。苏轼的字体飘逸潇洒,看他的字便可以了解他写字时的心境,真正的和古人对话,这很有意思。我一向觉得苏轼是一个很旷达的人,但是从他的字迹上,从他的词作里,我都渐渐地感受到了他的隐忍,看到了不一样的苏轼。

    本周要点

  • 11月行走作文
    殷 殷康宁

    内江公园漫步随记
    白色围墙中间,有个圆形的镂空造型,用砖块砌成的圆形拱券上,“内江公园”四个字很是显眼。走进公园,穿过几个相似的拱券,一段不长的走廊出现在眼前。沿着走廊一直走,尽头处是一座亭子。走进亭子,我很快就看到了樊老师、万总还有其他讲坛同学。
    亭子的顶是木质的,带着一种古朴的质感;石柱很敦实,透着岁月沉淀的味道;水泥做的座椅,则显得比较普通,这就是这座亭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往前看,是我们来时走过的游廊。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亭子与游廊,存在着哪些共性特征呢?”樊老师抛出问题,眼神中带着一丝引导与期许。
    我目光扫过游廊边的红木座椅,灵感闪现,率先回应道:“这两处皆可供游人稍作停歇,舒缓身心。”
    “很正确。那其他同学,是否还能挖掘出别的共通点呢?”樊老师点头肯定,继而鼓励众人继续探索。
    这时,一位同学试探着说道:“从观景视野的角度看,它们似乎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非常敏锐。”樊老师赞许道,“那再深入一步,大家可察觉到亭子、游廊与普通住宅建筑在结构上最为突出的差异是什么?”
    “是墙!”众人异口同声,仿佛在思维的碰撞中达成了共识。
    “没错,正是墙壁的有无。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范围,能让我们毫无阻碍地将园林中的美景尽收眼底。既然如此,接下来就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园林景致的欣赏之中吧。”樊老师微笑着发出号召。
    起身走进游廊,我用手摸了摸之前就注意到的红木座椅,背后是一潭清澈的湖水,嫩绿的浮萍在水面悠然漂浮,那灵动的姿态仿佛在绘制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我轻轻抚摸着红木靠背那优雅的弧线,心底不禁对这园林的精妙设计暗生钦佩。
    “现在,我们开启一个有趣的小任务,各自在这内江公园中探寻那别具韵味的‘小八景’吧。”樊老师兴致勃勃地提议道。
    “好呀!”大家齐声响应,纷纷取出手机,如同寻宝者一般,在这小巧玲珑却又充满魅力的园林里,仔细寻觅那些隐藏在角落的迷人风景。
    没多久,我的手机相册里就存满了这里的景色。随便翻看,有湖水里房屋的倒影,恰似梦幻中的镜像世界;湖边有个小亭子,屋顶青苔斑驳,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故事;忘寒居前,瓦片精心拼就的图案独具匠心,散发着古朴的艺术气息;游廊后面的小竹林里,冒出了一支鲜嫩的笋芽,那蓬勃的生命力让人眼前一亮;小溪边那块布满青苔的怪石,形状怪异离奇,宛如大自然随性创作的雕塑作品;还有一棵金黄的银杏树,在一片翠绿的环绕中闪耀着独树一帜的光彩……
    这座小小的公园,虽然规模不大,却似一座隐匿着无尽魅力与惊喜的宝藏园林,满园的美景与盎然的春意如涓涓细流,悄然流淌进每一位到访者的心间,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奇文共赏

  • 12月14日 苏轼行走行前讲座预习
    殷 殷康宁

    2、根据《苏东坡传》或其他资料,梳理苏轼两次在杭州当官,有哪些政绩?阅读下面苏轼在杭州时期(或前后)所写的诗文,苏轼对于杭州有怎样特殊的情感呢?
    他疏浚西湖并修建了苏堤,治理水系,创办了安乐坊,平抑粮价。
    他对杭州有特殊的喜爱之情,这可能是因为杭州美丽的景色,或者是杭州是他走出京城,成为地方官的开始。
    3、你认为,“西湖”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首先西湖的景色非常美丽。其次西湖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包括苏轼在内的不少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句,让西湖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象。

    文化行走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