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本周要点

每周讲座的要求和反馈

31 主题 1.2k 帖子
  • 1月11日 心理课堂:我的情绪小怪兽

    40
    0 赞同
    40 帖子
    2k 浏览
    薛贞学姐的讲座确确实实用许多比较方便的方式去放松自己的情绪,我刚刚考完期末考试,其实内心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初二临近初三,也对未来的初三感到害怕,而学姐的讲座确确实实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 1月18日 雷州琼崖行 行前讲座

    26
    0 赞同
    26 帖子
    922 浏览
    第一次见到竖版地图,意识到这个可以增强我们的海权意识。在横版地图上,由于篇幅限制,南海诸岛等海域往往被缩小为附图放在一角,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我国的海域面积很小。它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和国家利益,这也可能是南海问题上国家为什么一直坚持立场,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下这一块的问题
  • 12月7日 苏轼(下) & 读书小组

    50
    0 赞同
    50 帖子
    2k 浏览
    这节课樊老师重点讲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贬到黄州,一片荒无人烟之地。他却没有放弃。在《前赤壁赋》中,有一段情节让我特别难忘。苏轼的客人感叹说,连曹操这样曾经无比强大的大人物如今在哪里呢?更何况你我这种无名之辈,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苏轼却说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免费的东西,像清风,明月这些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苏轼的想法虽然想的特别高尚,但是有可能是被迫的。在当时苏轼没有势力或钱财,这样想有可能只是一种个人安慰。有可能是他没有势力,为了调整心态被迫这么想的。
  • 11月30日 苏轼(上)& 时文讨论

    55
    0 赞同
    55 帖子
    2k 浏览
    在讲座的开头我们先对叶嘉莹先生进行了缅怀。 虽然我对她不熟悉,但是樊老师让我意识到她是多么伟大的人。 她用一生传播了古文,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的江城子。我觉得这两首词写的都非常好。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感触特别深, 因为在古代有三妻四妾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在诗歌里提起自己的妻子已经很罕见,更何况写的这么细致。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梦见只是他与他的妻子平凡的一个早晨,但就是这么普通的细节深深反应出他对他的妻子的爱。
  • 12月28日 婉约词(下)& 读书小组

    38
    1 赞同
    38 帖子
    1k 浏览
    这次讲座我们讲了婉约词,我们主要讲的人物是秦观,他被称为词心,他是婉约词的主流。这次学习让我本来对于秦观的认识改变了,我认识到了她的女性化只是表象,他想要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命运,和哲思。他的仕途生涯也不是非常顺利,他后来遭到了许多的贬谪,甚至最后向南贬至了雷州海峡一带,最后我们讨论了苏轼和他的感情,在秦观去世后,苏轼还是要不远万里的来到雷州半岛来看望秦观。这次讲座让我对秦观的印象发生了巨大改观
  • 12月14日 杭州苏轼行走行前讲座&时文讨论

    46
    0 赞同
    46 帖子
    2k 浏览
    一开始我们讨论到姜萍事件。其实在万事娱乐化的网络上,姜萍包括她的一些言论早已成为网络热梗,或是调侃嘲讽的对象。所以我认为我们能在这里不带任何偏见和滤镜的讨论一下这件事其实是很好的。我仍会感觉到普通人在网络舆论下的无力,是姜萍,或她的老师,或者某一个渴望获得新闻的记者,他们都有错,他们也都没错,可能他们的做法只是将人都会有的欲望放大,从而被众人审判。很难说,但是作为一个刻板印象下职业学校的女生遇到这种事情确实无法脱身。 后来是苏轼行走的行前讲座。很惊喜地发现苏轼和水有脱不开的联系,上次讲座反馈我也将他比作了水。关于苏堤的设计还挺有意思的,本来是堆积的土石,堆积成道路后反而能增加人和湖的联系,这样的设计也被很多公园沿用了。(下次去杨浦公园找找能不能看到这一点的影子。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

    49
    0 赞同
    49 帖子
    2k 浏览
    讲座反馈: 我选择的文物是宋钧窑玫瑰紫窑变瓷碗,一开始选择纯粹是看到的第一眼颜色吸引了我,接着在大家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又去查了一下他的相关知识发现他的烧制技术很特殊以及颜色的形成还是别有一番乐趣。在讲座时,我们先看到了很多塔的样子,一开始我只知道密檐式,后来看到暑假大型行走拍的视频感觉还是很震撼的。在看到大家发的瓷器都出现在同一张图里,虽然他们的颜色都略微统一,但体现出一种端庄的感觉,包括在与别的时期的文物相比时,他的那份内敛也是脱颖而出的。
  • 11月9日 北宋诗文革新与欧阳修 & 读书小组

    49
    0 赞同
    49 帖子
    2k 浏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欧阳修写的两篇文章。《泷冈阡表》讲的是欧阳修在晚年回忆父亲的事。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母亲一身守寡,就为了让欧阳修继承他父亲的血脉。有一句话然我记忆深刻:“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说之前没有足够的钱,现在有了,却怎么能跟以前比!我还意识到在欧阳修的时代,这些文章已经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体现出他诗文革兴运动的重要性。我们学习的另一篇文章是《朋党论》。这篇文章在当时很成功,但有一点没有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利”。我个人觉得欧阳修举的例子也不是特别清楚。商朝都是小人,结果这个国家灭亡了,并不能直接推出君子能不让一个国家灭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我觉得照这个逻辑,大部分人都算是“小人”。真正没有私心,为了”道”而相聚的人是很少的。
  • 10月26日 北宋婉约词(上) & 时文讨论

    50
    0 赞同
    50 帖子
    2k 浏览
    今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北宋的词。我一直以为豪放派是在词里面占主流的,这节课以后我才发现,词大多数都是婉约的。樊老师给我们看了宋朝最著名的三十位词人,我却连一半都没认识!这就说明了课本里内容的不准确性。我觉得北宋时期词开始繁盛起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北宋时期的时代非常安稳,经济极度繁荣。这时候,文化教育变得普及,宗教也变得世俗化起来。人们吃的,饱穿得暖后,就有时间发展文化了。另外,北宋之前的南唐后主把词的地位从低俗提升到士大夫的层次,于是词就变得普及起来。柳永的慢词也是关键性的转折。他以一己之力把满次的数量提高不少倍,增加了词的体式。
  • 10月19日 词的兴起与李煜(下)& 读书小组

    48
    1 赞同
    48 帖子
    2k 浏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李煜背后的故事。我小时候学习他的词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女性,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为什么一个皇帝会写出这么委婉的词来。我一直以来对词的认识就是字数不一样的诗,但现在我发现,有很多细腻的感情是只有词能表达出来的,像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见证自己的王朝灭亡的滋味。说起李煜,我对他的印象一直只是亡国之君,但上完这节课我才意识到,白纸黑字的史书关心的只是一个皇帝成就,但没有人关心,李煜他自己愿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南唐这个国家军事力量本来就弱,到了后期,更是注定要灭亡。李煜被硬推上这个宝座,却任然坚守十余年。这让我想起了三国的刘禅。虽然他在人们的眼中是“乐不思蜀”的代名词,但我认为,他让蜀地的百姓免于战争之苦,对百姓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回到李煜,他本身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可是,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每一个末代皇帝似乎一个都没有落得好名声。李煜被囚时写的《虞美人》,恐怕只有他自己懂的背后的真正意思。
  • 此主题已被删除!

    1
    0 赞同
    1 帖子
    3 浏览
    尚无回复